比亚迪汉ev纯电动2021款海豚
355条内容
动力方面,银河E8为纯电车型,提供了单电机后驱和双电机四驱版本供消费者选择。其中,后驱车型提供最大功率200kW和250kW两款电机,四驱车型电机总功率达到475kW,零百加速可达3.49秒。新车提供三种容量的电池,对应的CLTC纯电续航里程分别为575km、620km和700km,达到时下主流水准。
比亚迪汉则提供了纯电和插电混动两种动力,其中纯电车型搭载150kW、168kW和180kW三款电动机,零百加速7.9秒,动力性能不及银河E8。续航方面,比亚迪汉EV搭载磷酸铁锂刀片电池,CLTC纯电续航有506km、605km和701km三个版本,与银河E8不相上下。
从价格上来看,银河E8新老车型同时在售,指导价为15.38-22.88万元,实际起步价为14.98万元,加上其宽敞的空间和丰富的配置,性价比很高。比亚迪汉提供了纯电和插电混动两种车型,指导价为16.58-25.98万元,终端优惠后的起步价为14.98万元,同样具有不错的性价比和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吉利等头部自主品牌新能源车企的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4%,反观合资品牌仅为2%。但是具体到技术路线分化上,插混车型同比增长51.3%,增速远超纯电动的23.3%,反映出消费者目前还是比较青睐能加油的车型。
从结构上来说,国产新能源依旧霸占市场主导地位,而新能源中插混车型仍旧占据市场主流,纯电车续航仍旧是消费者心中的一道坎。
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朋友步入婚姻,他们对汽车的关注度不仅仅有颜值和品牌,更重要的是空间足够宽敞、舒适度够高,因此中大型轿车的需求也激增。还记得新能源车刚起步阶段,中大型轿车细分领域中的“56E”更受欢迎,接下来才是比亚迪的汉DM和汉EV,其中汉EV的入手率又远低于汉DM。现如今,新能源技术越发成熟,小米SU7的到来扭转了人们对纯电车型续航不高的刻板印象,汉EV的月成交量也能达到8000+台。
汉EV现有8款车型在售,分别为4个24款和4个25款,该款车的官方指导价从17.98万元至24.98万元不等。25款汉EV属于年度改款车型,外观方面沿用了现款车的设计并没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毕竟一款成熟的车型是很少会在用户熟悉的造型上下功夫的。该款车的长宽高分别为4995/1910/1495mm,轴距为2920mm,单从参数上就能感受到它的体量感,站在实车旁边强大的气场传递出来,犀利的腰线从前大灯出发一直向后翼子板处延伸,配合侧裙线,肌肉感和力量感直接拉满。该款车的尾部通过大量的横向元素修饰,贯穿式后尾灯也在强化这一属性,造型复杂的后包围也有“C”字形设计,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前包围的C型黑色装饰条。
进入25款汉EV的座舱,麒麟棕座舱风格通过软皮、金属饰板和钢琴烤漆面板等不同材质组合在一起,看上去高级感十足。双辐式方向盘两侧的多功能按键功能丰富,双手不离开方向盘就能对车机进行操控。12.3英寸全液晶仪表采用圆角设计,比矩形设计少了几分严肃,基础的行车信息能清楚显示,不过有了HUD抬头显示系统(入门版除外)的加持,目视前方就能获取所需内容。15.6英寸的中控屏搭载DiLink智能系统+D100芯片,运行内存从原来的8GB提升至12GB,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更强,256GB的存储堪比部分高端手机,刷抖音、看电影也丝毫没有卡顿。
舒适性方面,25款汉EV的座椅材质有仿皮和Nappa真皮之分,功能方面却是前排标配加热和通风,全气候都能为用户提供舒适的乘坐环境。身高180cm的体验者坐在驾驶位调整至合适的坐姿后,头部和腿部都很宽敞完全没有压迫感,后排充足的空间也同样方便腿部自由活动。储物空间方面,25款汉EV的后备厢容积属于中规中矩的水平,满足日常使用完全不成问题,但遗憾的是它后排座椅不支持放倒,所以要想放置大件物品还需要提前掂量掂量。
25款汉EV这款纯电车型在动力上均搭载前置单电机,最大输出功率有150kW、168kW和180kW三个段位,取消了24款车型中的双电机版。对于这样的设定也能理解,大多数时候纯电车型的用车环境以市区为主,路况自然不如快速路或高速那样好,入手大电机版车型也无法发挥其最大的优势,所以普通动力就是最好的选择。续航方面,25款汉EV全系均采用比亚迪刀片电池,电池容量有60.48kWh、72kWh和79.6kWh三个段位,对应的CLTC纯电续航里程也有506km、605km和701km,快慢两种充电方式给到,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综上所述,25款汉EV在中大型轿车领域属于中规中矩的水平,入门版17.98万元的价格仅给到506km的续航,这一表现看着着实有些拉胯,如果屏幕前的你正在考虑汉EV的话,我认为入门版车型并不值得推荐。其余型号在价格和配置上与24款车型相比整体差距不大,但性价比也着实是提高了。你的购车预算达到20万级,且钟情于汉EV的话,那么这款车也是可以考虑的,毕竟深耕国内汽车市场多年,品质方面有保障,但没有特殊情怀,我认为其他热销纯电品牌更值得一试。
日前,比亚迪汉L正式发布。此次,新车进行了全新设计,并提供插混版和纯电版可选,具备2.7秒的零百加速能力,且配备“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将定位30万级旗舰轿车,未来与比亚迪汉同堂销售。
外观方面,新车采用了全新的Loong Face家族式设计风格,整体造型更为年轻、运动。此外,新车还采用了溜背式车身设计,并且结合全新的19英寸双色轮毂以及红色刹车卡钳,进一步提升了车辆的视觉冲击感。
车身尺寸方面,新车的长宽高分别为5050/1960/1505mm,轴距为2970mm。
车尾方面,全新的贯穿式尾灯组是亮点所在,而尾灯内部的凤凰羽翼LED光源,在点亮后也颇具辨识度。此次,新车将会提供琉光银、墨竹青以及端砚灰三种车色可选。
内饰方面,新车同样是家族最新的设计风格,并且提供棕色和白色内饰可选。此外,新车还将配备HUD抬显、全液晶仪表以及悬浮式中控屏。同时,车机将内置最新的DiLink系统。重点是,新车将会搭载“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
动力方面,纯电版基于超级e平台打造,并且提供单电机和双电机,前者最大功率500千瓦;后者前电机最大功率230千瓦,后电机最大功率580千瓦,其0-100km/h加速仅2.7秒。
至于插混版,则搭载第五代DM技术,而采用的是全新的1.5T混动专用发动机,最大功率115千瓦,电机最大功率200千瓦,0-100km/h加速时间3.9秒,纯电续航分145km和170km。此外,新车搭载全新刀片电池。据悉,新车还将提供无人机版本可选。
比亚迪海豚纯电轿车,在巴西官方指导价就达到了惊人的30多万人民币。哈弗H6混动版本在巴西的价格约为人民币27万元,而插电式混动版本PHEV的价格更是高达35万元。ORA 03也就是国内的欧拉好猫车型,共提供两个版本,基础版在巴西售价是15万雷亚尔(约合人民币22.5万元),GT版售价为18.4万雷亚尔(约合人民币27.6万元)。所以,这些国产新能源汽车在巴西的售价都很高,基本上比国内翻了几倍。
巴西目前是比亚迪最大的海外市场,截至今年12月份,比亚迪在巴西的销量约为7万辆,比2023年增长了290%,占据巴西进口车市场72%的份额。在巴西每10辆纯电动车中,就有7辆是比亚迪,每4辆混动车中,就有1辆是比亚迪。
换车计划提上日程后,我就开始了漫长的“选车之旅”。从燃油车到纯电车再到混动车,我几乎看遍了各大热门车型。这一路纠结与探索的心路历程,也让我最终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座驾——2025款比亚迪汉DM-i。
燃油车的经典吸引力
最初,我的目标是燃油车,毕竟它技术成熟、保值率高。目前的价格相比于前几年低了很多。比较过的车型包括迈腾、雅阁、星途瑶光和星越L。
- 迈腾:底盘扎实,空间宽敞,但油耗偏高,而且配置略显老旧。
- 雅阁:外观时尚,经济性不错,但动力稍弱,感觉开起来少了点激情。
- 星途瑶光和星越L:自主品牌的实力选手,配置豪华、动力充足,但对燃油车整体使用成本还是有些顾虑。
纯电动车型初探,智己和汉EV曾让我心动
随着新能源车的热潮,我也尝试了解了纯电车型。对比过的有智己、汉EV和宝马i3。
- 智己:科技感满满,智能化体验领先,但价格偏高,续航表现对长途出行有些不放心。
- 汉EV:比亚迪刀片电池的安全性和续航表现很优秀,但家里没有固定车位,充电便利性是个问题。
- 宝马i3:操控一流,品牌光环加持,但空间和性价比对家庭用户不够友好,并且线束过于杂乱,电池电机这些硬件也比较一般。
最后,我意识到纯电车虽然吸引人,但我的用车场景中,每年还是需要好几次的长途行驶,充电还是比较耽误时间,需要更灵活的解决方案。
今天,如果你非常关注汽车行业的产经新闻,那么你对以下这个判断一定不会陌生:混动,尤其是增程只是短暂过渡,纯电才是未来。
但是,随着插混和增程的增长率和市场份额屡创新高,还在坚持这一观点的人已经不多了。但在2022年左右,这是汽车行业的主流观点,所以,大部分造车新势力都以纯电产品开始了自己的创业。
如果我们把视角拉到2003年,当时比亚迪正在着手收购秦川汽车,正式进军新能源汽车产业,当时摆在王传福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到底该选择哪种动力形式?
纯燃油车肯定是没机会了,剩下的选项只剩纯电和插混(当时称之为双模混动)。
如果是一个技术外行,站在行业的角度,你会发现二者各有利弊,选哪个完全就是掷骰子,说白了就是豪赌。
如果你选择纯电路线,好处是这是必然是新能源发展的未来,一旦成功,能吃到巨大的先发者红利,就像后来的特斯拉一样;但坏处是除了要解决三电系统之外,还要解决补能问题(也就是现在常说的补能焦虑),而后者是一个巨大的无底洞。
如果你选择插混路线,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补能焦虑,但比亚迪当时作为“造车新势力”,在发动机、变速箱上毫无技术积累,这意味着你还要在燃油赛道上大规模投入,此外,选择这条路线还有一个巨大的隐忧:如果纯电抢先成熟,那么插混路线还有多少生存空间?
但王传福却认为,插混路线不是过渡路线,它有长期、独立的存在价值,这不是拍脑袋,而是基于纯粹的技术硬道理。
如果要搞纯电路线,只能选择锂离子电池,因为它能量密度更高,续航更长。但如果和燃油车比较,锂电池的优势就不明显了,普通燃油车加一次油能跑400到500公里,但如果要让锂离子电池的纯电车跑400到500公里,由于物理定律的刚性制约,这台纯电车就必须堆大电池,但安装了大电池又会因为重量过大拖累续航,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两难问题。
换句话说,从技术角度出发,锂电池即便再成熟,也无法从根本上缓解续航焦虑,里程焦虑,所以插混路线是正确的。
在王传福2003年的技术规划中,一台插混车,在100到200公里的活动半径中,可以以电为动力,出远门的时候就用油,可油可电,既能缓解里程焦虑,又能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时候,让消费者接受。
所以,王传福亲自拍板,All IN插混路线。剩下的事情,就是我们熟知的动员广大工程师在工程上进行夜以继日的攻关了。
在很长时间里,王传福的插混路线都遭到了同行的鄙夷和嘲笑,但王传福根本不为所动,即便是在最困难的日子里,都没有动摇插混路线的研发。
今天,事实已经证明了王传福判断是绝对正确的,2023年国庆节,根据交通部的权威统计数据,公路高速出行半径主要集中在500km到800km。
如今,大部分品牌纯电的官方续航基本都在500km到700km左右,如果考虑到电池年限、行使路况、温度等情况,续航的达成率大约在70%左右——实际续航在350km到490km左右,作为普通车主,你还要保留50KM左右的电量,所以一台纯电车的实际有效续航为300KM到440KM。相比之下,比亚迪第五代插混技术,满油满电能跑2100KM,根本不存在续航焦虑。
可见,王传福对插混的坚定,绝不是外界说的什么独对了,而是基于坚实技术逻辑的笃定。
为什么要坚持做磷酸铁锂电池?
如今,我们都知道,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零部件——电池,有两个技术方向,一个是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另一个就是比亚迪的磷酸铁锂电池。
如果把视角拉回2016年这个时间段,那么我们很可能会认为,王传福又错了,三元锂电池将碾压磷酸铁锂电池。
当时大部分人认为,相比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的续航更高,而且国家补贴更多。
当时比亚迪纯电车型的续航普遍低于500km,而当时采用三元锂电池的特斯拉Model 3的续航为600km。2017年,宁德时代超越比亚迪,坐上了中国动力电池行业的头把交椅,而比亚迪押注的磷酸铁锂电池的市场占有率在1年内从73%暴跌至29%。
爆款迭出,发力插混和纯电两大领域
比亚迪“一个月顶一年”销量的背后,不仅仅是数字的增长,更是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综合实力的体现。
在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EV和PHEV两大细分领域,比亚迪都有出色的表现。今年10月,比亚迪纯电动乘用车销量为18.96万辆,同比增长14.56%;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销量为31.1万辆,同比增幅高达129.3%。
当然,持续的销量增长离不开多个爆款车型的发力。在EV市场,比亚迪旗下的海鸥、海豚、汉EV、宋Pro EV等车型均表现亮眼,尤其是海鸥,连续多月位居A0级纯电动销量榜首。在PHEV市场,秦L DM-i、海豹06DM-i、汉DM、宋PLUS DM等车型的销量均位列细分市场前列,其中,宋PLUS DM在第五代DM技术加持下,持续领跑紧凑型SUV销量榜。
具体到车型来看,海洋网和王朝网依然是比亚迪集团的销量“擎天柱”,两大网络体系加起来销量高达483437辆。价格最低仅需6.98万,就能买到海鸥这种纯电代步小车;搭载第五代DM技术的中型轿车秦L DM和海豹06也只要“998”,另外还有熟悉的老面孔宋PLUS、秦PLUS、元PLUS等车型。总而言之,乘用车销量榜单前10名,至少有一半是比亚迪。说句不客气的话,这就像比亚迪在走自己的路,让有些友商无路可走。
主打家用路线的车型已经“无可匹敌”,那另一边主打高端定位的仰望在10月销量也有282辆。目前仰望品牌仅有U8和U9两款在售车型,且售价都超过百万。一百多万的国产车月销量能有几百辆,已经属于里程碑式表现,换作其它国产品牌,还真未必能做到。
此外,比亚迪汉在9月份改款升级,加入激光雷达实现智驾进阶,同时换装第五代DM技术,能耗表现再次降低。这也进一步让比亚迪品牌成为新能源用户购车首选。
【月销量已跃居全球第三】
综合三季度财报和易车榜数据来看,比亚迪早在今年7月的销量(34.24万辆)就已跃升至全球第三,仅次于丰田、大众。除了比亚迪旗下的“王朝网”、“海洋网”两大产品序列以超高增速“齐头并进”之外,其他如腾势、方程豹、仰望这几大高端子品牌亦保持着不俗上升势头。2024年1-9月,上述三大品牌累计总销量已超4.38万辆,同比增长22.4%。
与此同时,比亚迪的“出海”事业亦是成绩斐然。今年前三季度,该集团新能源乘用车出口量达29.8万辆,同比猛增100%。目前,比亚迪旗下的新能源车已进入全球96个国家和地区,并在乌兹别克斯坦、泰国、巴西和匈牙利投资建设了新能源乘用车工厂。
显然,仅仅是国内的“遥遥领先”已经不足以形容比亚迪了。今年9月25日比亚迪已顺利实现了“第9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这是全球首家达到这一高度的车企。
“千万级车企”近在眼前。
【单季营收首超特斯拉】
而从营收来看,根据财报显示:比亚迪2024年1-9月总营收达5023亿元,同比增长18.9%。其中,第三季度营收为2011.25亿元,同比增长24%。
需要指出的是,这是比亚迪单季营收首次超过特斯拉——作为“曾经”的全球电动车市场的“领头羊”,后者今年第三季度营收为251.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08亿元)。除了营收,比亚迪三季度的销量和增速也超过了特斯拉:全球销售汽车113.49万辆,增速37.73%;特斯拉全球销售汽车46.29万辆,同比增长6.4%。
不过,特斯拉只有纯电动汽车产品,而比亚迪同时生产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动汽车两种产品。在全球纯电动汽车市场,特斯拉的份额是多于比亚迪的份额。但在全球插混(含增程)市场,比亚迪以超过36%的市场份额稳居第一。
恰好,今年的中国新能源车市,插混远比纯电卖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