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PLUS新能源充电
285条内容
究其原因,还是与电动车的缺点有关,那就是消费者所产生的续航里程焦虑。要知道,1月份是春节回家的高峰期,跑高速回农村都是“家常便饭”,这些地方恰好就是电动车的弱点。因为电动车可不像燃油车这么快,一般电动车充电都需要1小时以上,一旦遇上人爆满的节假日,本就少的充电桩无疑会成为争抢的对象,而大多数车主的结果可能还是得排队等位置,算来话回家的一半时间都花费在路上了。
事实上,对于充电慢这个问题,很多厂商都在努力研发新技术。比如说高压平台的出现,使得新能源车的充电速度越来越快,像是800V架构的车型,从10-90%的充电速度差不多就半个小时左右,大幅缩短了充电时间。
不过,这个快充速度显然还不够。这不,继推出了“天神之眼”智驾之后,比亚迪的1000V高压平台也即将在今年发布,这对于整个行业来讲都是一个大新闻。
从名字也能知道,比亚迪1000V高压平台的技术优势就是充电快。在充电效率方面,它能够支持5C以上的超充技术,相比起以前充一辆车要花费半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在1000C高压平台和5C超充技术的协同作用下,以后的充电时间基本只需要花十几分钟甚至更短,喝一杯咖啡的时间就够了,真正做到了“来车即充,即充即走”。
可以说,1000V高压平台的到来,肯定会对燃油车产生很大的冲击。不过除此之外,依靠“换电”模式的车企,也会变得越来越尴尬。
在很多人看来,如今新能源车的补能方式一般就两种,一个是“换电”,一个便是“充电”。其中,“换电”的优势就是补能速度快,可以做到仅需几分钟就让电动车重新满血,如今在国内做得比较好的换电车企就是蔚来了。
然而,即便“换电”比“充电”的补能速度快,可它依旧不是主流。这是因为换电体系是很麻烦的,毕竟市场中的新能源车企非常多,每辆车搭载的或许都是不同规格的电池,所以换电的时候很有可能就找不到适配的电池,这显然变得更麻烦了,体验感也会相应降低,远不如充电来得更好。
而回归到比亚迪的1000V高压平台,它的出现对于充电来讲确实是一种突破。试想一下,平时我们开车到服务区休整的话,一般也得花个10-15分钟,而这个时间内基本就可以实现400-500KM的续航里程,怎么讲都不会存在太大的续航焦虑了。因为即便是经常要跑高速,这样子的充电速度与时间对于大部分来讲都是能够接受的。再加上比亚迪还会配套建设超充站,到时候每隔一个地方都有错超充站的话,那又何愁没续航呢?
写在最后
毫无疑问,面对着如今迅猛发展的电动车,一旦在充电时长上能够得到突破,那对于换电模式来讲就很不利了。因为大家也都知道,曾经“充电”和“换电”相比,就在于充电速度太慢,如今随着快充技术以及动力电池技术的不断突破,“换电”的优越性还有几何呢?
有业内人士预测,未来的充换电基础设施以居民区充电为主,公共充电为辅,换电为补充,“十四五”期间快充桩将增加50万台,其中私人充电桩占据新增充电桩的65%。然而在小通看来,无论是建设第三方充电桩还是私人充电桩,能够尽可能给第三方充电企业以及个人消费者“开绿灯”,才能让纯电动车在下沉市场有更多可能性。
如今,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已经呈现白热化状态,尤其是在10万元-20万元这一价格区间内的新能源车,在续航、充电速度、性能、智能化、价格等方面不断内卷,为的就是吸引更多消费者入手。
而就像小通所说的,下沉市场仍是新能源领域的蓝海,而随着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的逐步成熟,新能源汽车的社会接受度逐步提高。各家车企除了推出具备竞争力的产品、主动让利、借助政策补贴等方式之外,还需要加大针对下沉市场的宣传。
就拿创维汽车来说,虽然是一个没诞生几年的新能源品牌,在国内市场也没有获得太多的市场份额,但在多次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看到它的身影,旗下的800V超充车型所具备的800V高压平台、4C超级快充电池等亮点,通过解决用户的快速补能需求来吸引消费者。
车内部分,变化最为明显的是中控大屏内置系统,换装为比亚迪家族最新的智能座舱高阶版-DiLink 100,并引入5G网络,内置娱乐功能更丰富,系统流畅度更佳。此外,部分车型还新增50W手机无线充电、方向盘加热等配置。
动力方面,2025款宋PLUS EV采用八合一动力总成,热泵空调、全新大功率刀片电池、电池直冷直热等技术产品均已上车。另外,三款新车型均搭载前置单电机,电机最大功率为150千瓦,最大扭矩为310牛米。电池组为弗迪磷酸铁锂电池,容量为71.8千瓦时和87.04千瓦时,对应的CLTC续航里程为520公里和605公里。充电方面,低配520公里版本车型快充功率为90千瓦,而顶配605公里版本车型快充功率为140千瓦。
选购建议
2025款宋PLUS EV三款车型,价格分别是14.98万元、15.98万元和17.58万元,三款车型在价格、配置以及充电方面有所差别。
先来看最低配豪华型和中配尊贵型,价格相差1万元,后者在配置上多了L2级别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开门预警、前方后方碰撞预警、自适应远近光、方向盘加热、前排50W无线充电、前排座椅加热通风、31色车内氛围灯、空气质量监测。以上这些配置非常丰富,尤其是L2级别驾驶辅助、座椅加热通风等功能,对于提升行车安全性、驾乘舒适性有巨大帮助,所以这两款车毫无疑问选择尊贵型。
再来看15.98万元的尊贵型和17.58万元的旗舰型,两者价格相差1.6万元,后者配置上多了15.6英寸中控大屏、车载空气净化器、车内PM2.5过滤系统等。此外,旗舰型的电动机最大功率为160千瓦、最大扭矩为330牛米,比尊贵型多了10千瓦,另外充电方面,旗舰型最大充电功率为140千瓦,而其他两款车型均为90千瓦。不仅如此,旗舰型续航里程多了85公里。
因此总的来看,旗舰型和尊贵型还是有所差别,旗舰型个人认为最有价值的是140千瓦的快充,如果您追求高速充电能力,那么多花1.6万选择更高功率充电,如果没有高速充电需求,还是尊贵型最合适。最后,笔者推荐15.98万的尊贵型,从价格和配置来看,尊贵型最为均衡。
我们知道,伴随着纯电动汽车的热销,续航焦虑也成了许多纯电车主的心病。平时在市区还好,基本每条主干道都能找到充电桩,可一旦到了节假日开车自驾游,服务区的充电桩就瞬间爆满了。在续航方面,宋PLUS EV顶配版的续航(CLTC)达到了605km,采用了前置单电机布局,最大功率为160KW,最大扭矩330Nm。反观埃安霸王龙,这款车顶配续航(CLTC)为650km,最大功率为165KW,最大扭矩为240Nm。同时,埃安霸王龙次顶配车型的续航(CLTC)可达750km,在同级中并不常见。
说实话,市内行驶的话,两车的续航表现都是比较充裕的,按照每天30km左右的出行半径计算,半个月充电一次即可,便利性都不错。但区别在于高速场景,埃安霸王龙更充裕的续航表现,预留了更大的自由度。值得一提的是,埃安霸王龙520km长续航+3C快充,15分钟补能260km,续航补能无焦虑。“快广近”补能生态充电比加油方便。而反观宋Plus EV,同样续航里程,它比埃安霸王龙贵2万,充电速度更慢,还没有自家快充桩。
当前智能化早已是全球汽车市场的主流发展趋势,随着智能驾驶功能的不断完善,也成为车型在市场中的重要加分项。 据新出行发布的用户购买新能源汽车决策调研一图显示,7成年轻用户表示买车看重智驾能力。在智驾方面,埃安霸王龙与宋PLUS EV存在巨大差异。
宋PLUS EV示意图
我们先来看宋PLUS EV这款车,是标准的L2级驾驶辅助,支持全速自适应巡航,内置高德地图。埃安霸王龙明显高出一个段位,搭载了一套名为ADiGO PILOT 的NDA无图智能驾驶系统,有着5个毫米波雷达、11个高清摄像头、以及新一代固态可变焦激光雷达的准L3级硬件。那埃安霸王龙智驾到底有多省心呢?这么说吧,在复杂的城区路况,埃安霸王龙也可以应付99%的场景,包括:在拥堵博弈变道、防撞避让变道、待转区左转,环岛通行、掉头等。尤其是拥堵的早晚高峰期,简直是为辛苦的打工人送了位驾驶经验丰富的“老司机”。
再进一步说,像埃安霸王龙搭载的这种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往往都是集中在30万以上新车车身上,而这次,埃安霸王龙直接将顶尖的智能化技术,普及到了19万以内的售价区间,这也足见它的诚意。
另外,在内部空间利用率上,埃安霸王龙拥有前排一键放倒功能,用户可以“一键秒变软包大床房”。用户通过车机系统或者语音指令,一键让前排座椅完全放倒,与二排连接,即可瞬间变出一个柔软舒适的“大床房”,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不用每张座椅每个角度自己调节。而相对之下,宋PLUS EV的座舱空间玩法则相对传统,软包覆盖度也算比较高,有设计感,但用料没有那么细致。
宋PLUS EV示意图
看到这里,屏幕前的朋友,知道如何选车了吗?目前,埃安霸王龙还推出一个购车优惠活动,9月30日之前,上牌的用户,享受埃安充电联盟1年免费充电权益,首任私人用户享受“8万3年0息”和“10万2年0息”两种金融方案、至高5000元的置换补贴、价值4999元的家用智能充电桩、终身三电质保,所有用户均可享受终身免费基础流量+首年免费娱乐流量、终身OTA服务、终身多对一专属服务。如果手握19万,埃安霸王龙是一个上佳的选择。
而全新内饰采用了玄天色搭配砂石米配色,整体看起来更具有高级感。同时新增了W-HUD抬头显示,无线充电升级为50W,增加方向盘加热、One ID和车载ETC功能,所以车辆在整体的实用性上有所增强。并且对悬架系统进行了升级,驾乘体验表现更好。
另外,海狮07 EV与宋L EV是姐妹车型,而两者在价格上也保持着高度一致,略有不同的是,海狮07 EV是基于e平台3.0 EVO打造,作为升级版本,在硬件方面自然会略胜一筹,比如拥有全新12合一的智能电驱系统,电机转速(23000rpm)、续航更强,并引入双枪充电等功能,所以它也是现阶段本家产品中硬件最强的车型。
最后则是家族中的老将比亚迪唐和海洋系列的护卫舰07,对于这两款产品相信大家也不会陌生,而其定位也是偏家用为主,而不同的点在于护卫舰07只提供5座以及插混版本,而唐则提供了6/7座版本,以及同时拥有多种动力选择,所以在销量以及热度方面自然会更高。
中大型级别,只有比亚迪汉一款轿车产品,而现阶段该车也同样提供插混版本和纯电版本,凭借着极高的颜值,以及亲民的售价,不管在销量还是在热度方面,都有着不错的表现,就现阶段来说,其实汉、唐等产品所面临的同样是平台老旧的问题,作为品牌门面产品,如今确实是有点力不从心,唯有靠降价来维持销量。
不过,关于全新一代产品的谍照其实已经在网上曝光,按照比亚迪的推新速度,大概率就是下半年就会与我们见面,而经过全面升级后,所以是值得我们期待一把!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王朝/海洋网的产品,在比亚迪的矩阵中还有数款热度极低的产品,比如e2、e3、e9、D1,以及宋MAX这几款,而前者实际上是对口网约车平台,后者则是热度太低,而后续也不对其进行更新迭代,所以在价格上没有任何优势。
总结
不难发现,比亚迪当前的产品矩阵可以说相当丰富,尤其是在25万元的价格区间中,在任何价位段至少有着2款产品可选,但至于如何选择,首先得考虑插混还是纯电,至于如何选择那就得看个人实际的用车习惯,有便利的充电条件可直接考虑插混产品,虽然它可油、可电,但在实际车主的使用中,基本上就是能用电就绝对不用油,加之DM系统本身的纯电续航能力较弱,充电频率会非常高。而没有便利的充电条件则建议考虑纯电产品,这样能够有效降低充电频率。此外,在产品的选择方面,找准最新带“L”的产品入手就对了。
目前800V快充已经成为国内新能源市场的前沿配置,也是目前电动车市场公认的最先进、最快速的充电技术之一。不少主打豪华的车型都已陆续搭载,但市场上搭载这一技术的产品售价多在20万甚至30万以上。
而极狐阿尔法T5,无疑是15-20万左右级别,带800V快充的最实惠的新能源车,能让消费者花更少的钱,体验到了800V快充的福利。而且极狐阿尔法T5的800V可不是伪800V,它自带升压系统,做到了不挑充电桩,全国330多座城市随意充。
在同级别中,能够做到像阿尔法T5这样,搭载800V的对手真的几乎为0。拿比亚迪宋 PLUS EV为例,同样价格宋plus ev只能买到400V。所以在充电速度上,阿尔法T5是非常占优势的。同样十分钟的充电时间,800V的极狐阿尔法T5可补充260公里的行驶里程,而400V的车型只有70-100公里的补能。这在长途驾驶场景中,能够极大的解决续航焦虑问题。
拿低配车型来说,同样是520km续航的低配版本,阿尔法T5在价格比宋PLUS EV更便宜的同时,充电速度,也比宋PLUS EV更快。2.2C超充,充电功率160kW,阿尔法T5充电10分钟可以增加续航170km,而宋PLUS 10分钟充电续航仅增加90km。可以说基础版本的阿尔法T5充电速度已接近宋PLUS的两倍。
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买了插混车以后想要多用电就需要频繁充电。而对于不少人来说,高频次充电是一种麻烦与困扰,特别是在充电条件不那么便利的情况下。
再仔细一想,我买插混车也是基本当作纯电车来用,那我为什么一开始不直接买一辆纯电车呢?于是,这些车主就陷入了后悔之中。
需要承认的是,在现阶段,插混车型依旧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但更多的体现在长途出行。不过,对于很多车主来说,开着电动车长途出行是一件概率极低的事情。
为了极少数的用车场景而牺牲常态化的用车体验,这种抉择并不太明智。事实上,很多人在购车时都犯过这样的错误。
比如说考虑到以后可能会去山野间放肆一把,然后买了台硬派越野车,结果一年到头基本都在城市内的柏油路上行驶,连个泥地都没趟过。但在绝大多数的日常行驶时,你则需要忍受越野车更高的油耗以及相对较差的舒适性等一系列问题。
事实上,目前充电桩的布局已经比较完善了。除了城市内,高速服务区眼下也基本都配备了充电桩,即便是在新疆西藏等一些较为偏远的地方,也能够找到地方充电。很多车主都已经亲测可以开着电动车长途出行。
再加上充电效率的不断进步,电动车的补能场景也并不会带来太多体验上的不适。
当然,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法定节假日等出行高峰期,充电桩的确还是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如果你的长途出行计划均在节假日期间,那么相对于纯电车型来说,插混车依旧是较为稳妥的选择。
不过,从发展的趋势来说,插混只是一个过渡,纯电会是最终的归宿。随着充电设施布局的进一步完善以及行业技术的发展,续航焦虑最终会逐渐消失。看着地图上日益密集的充电站点以及越来越快的充电速度,距离我们可以真正拥抱电动车的时间应该不远了。
只是当时国内95%都是500V以下的低压桩,与高压车型充电不兼容,为此,比亚迪首创了升压充电的技术,彻底实现了车桩兼容,60kW的技术水平放在当时无疑也是领先行业2-3代的,得益于升压充电技术,比亚迪产品在多车同时充电的公共环境中,往往是最高效的。
如今,随着行业竞相进入800V高电压平台赛道,可以兼容高压车型的配套设施也越来越多,比亚迪成熟的高电压产品布局也得以大展拳脚。
目前,包括汉、唐、秦、宋、海豹、腾势D9,腾势N7、方程豹豹5、仰望U8等车型均都来自比亚迪最新800V高压平台。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额定电压要达到800V才叫800V高压,而是系统电压在550V到930V都统称为800伏的高压平台。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电动车高压电气系统的额定电压都在300-500V之间,Model Y电压为355.2V、大众ID.4 为352V、秦PLUS EV为422.4V。
作为对比,比亚迪海豹额定电压为550.4V,腾势N7为537.6V,汉EV为570V,小鹏G6为551V,阿维塔11为614V,智己LS6为751V,这些均属于800V高压平台车型。所以,不宣传并不代表比亚迪没有。
但是,徒有高电压还无法从本质上提升充电功率,学过基础物理都知道,功率等于电压*电流,虽然如今高电压车型有了,但是是目前市面上电流超过300A的公共超充桩仅有2%。也就是说,即使车辆的额定电压可以达到700V以上,在实际应用中充电功率能勉强突破200kW的也是少之又少。
快充桩普及广,超充桩极稀缺,与其让用户去争夺极少数的超充桩,比亚迪选择了另辟蹊径,充分利用现有超过百万台的公共快充桩资源。
所以,比亚迪才推出了升流方案,也就是我们看到的行业首创的双枪超充技术,以腾势N7为例,在普通快充桩上,单枪充电功率可达150kW,双枪状态下最大功率可达230kW,充电15分钟即可续航350公里,让公共快充桩轻松实现超越友商超充桩的充电效率。
不过,在当前充电桩资源仍然紧张的环境下,难免会有人认为双枪是占用公共资源。
不可否认,这涉及到一个对用户道德的考验;但是本质上,双枪技术只是提供了一个更快的选择,在资源紧张的时候,用单枪也可以实现150kw的充电功率;在电枪资源充足的情况下,双枪快充也能更快地结束补能让出充电位,所以大多数时候,这种占用公共资源的担忧是不必要的。
升流技术的应用也对电池热管理提出了更严格的考验。为此,比亚迪首创复合直冷技术,通过电池上下两面均铺直冷板的设计,以及2套冷媒独立控制系统,进行了补偿式流道设计,电池冷却面积提升100%,换热能力提升85%以上,为用户超充安全保驾护航。
除了怕热之外,快充技术同样也怕冷,尤其是面对北方城市冬天的零下极寒工况,充电慢掉电慢是所有纯电车的共同痛点,多高压都不好使。
于是,比亚迪又首创了全场景智能脉冲自加热技术,在行业内首次实现了极低温下冷车快充。以腾势N7为例,在-30℃极寒条件下,全场景智能脉冲自加热技术让电池加热速率较传统方案提升230%,电池满充时间降低30%。不仅在充电时能自加热,在驻车和行车状态下,腾势N7也能智能启动自加热技术,保障极低温整车性能。
此外,比亚迪现在基本上已经把15万以上的车型全都配上了热泵空调,冬季的续航能够提升20%左右,而且比亚迪的热泵是全球覆盖率最高的,从零下30度覆盖到了零上40度。
所以说,老虎不发威,你可不能把它当作病猫,基于20年的电动化技术积淀,比亚迪一直抓住用户痛点,智能化上虽不好说,但是在电动化领域,友商能做到的,比亚迪必然能做得更好。只是比亚迪有着其更加全面的考虑,毕竟优秀的技术不仅要拔尖,更要广泛应用才具有普世价值,为此,比亚迪当下也在构建更符合国情的充电技术体系,不断升级用户的全场景充电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