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兹为什么买的人少
219条内容
法国人的底盘调校功底也是有口皆碑的,虽然508L没有扭力梁给他们发挥,但是后悬挂的结构也算在同级独树一帜,后横梁全铝制,并将减震器以外八字大倾斜角的形式放置,好处是能获得更好的侧向支撑,过弯时后轮状态更加稳定。不过标致508L还是没逃过“底盘好销量不一定好”的魔咒,如今月销只有一两百辆,维持产线的运转估计都有点困难。不知道508L的工厂有没有开始为欧洲造车,不然真的难以为继。
君威GS/迈锐宝XL RedLine:一个加入价格战,一个月销100多
这两款车都是车系里的高配车型,都主打操控。虽然9AT变速箱风评不行,但是通用的LSY 2.0T发动机还是相当能打的,动力性能很到位,君威GS和迈锐宝XL RedLine的圈速成绩也是同级数一数二的。而这对兄弟的现状令人唏嘘,君威GS被取消,普通版君威加入价格战,已经和合资A级车抢市场了,月销成绩不算稳定,好的时候有四五千辆,差的时候大概1000辆出头。至于迈锐宝XL RedLine,虽整个车系还在售卖,但存在感很低,最近几个月的销量都在100多辆的水平,前景不乐观。
大众CC:月销2000辆左右,比较稳定
当年的“最美大众”,放到今天看,颜值也是比较高的,如果你觉得迈腾太中庸,CC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的现状还行,是目前少有的比较稳定的一位选手,最近半年的月销基本都在2000辆左右,虽然和迈腾没法比,但考虑到个性的定位和比迈腾更贵的价格,这个销量表现已经算是合格了。
凯迪拉克CT5:月销逐步下滑中
作为同级少有的搭载电磁悬挂的车型,凯迪拉克CT5对运动的追求应该比G20 3系高很多。CT5最近几个月的销量在逐月下滑,从5月份的6000多辆一路降至9月份的2600多辆。大环境的影响固然不能忽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确实蚕食了不少燃油车的市场。同样20多万的价格,一边是加速更快还有智驾的小米SU7们,一边是凯迪拉克CT5,消费者自然会纠结一番。
全文总结
当下正处于汽车工业变革的十字路口,燃油车正在面临转型期的阵痛,当帕萨特、凯美瑞这样的热门选手都要靠降价换取销量时,那些原本就在主流视线之外的运动B级车要承受更大的寒气。个人觉得,市场不应充斥着中庸、无趣的产品,终归要有一些个性的、另类的产品来满足小众群体的需求。对那些隐入尘烟的运动B级车,自然是遗憾伤感的,但还是希望它们有一个好的未来。
现在新能源潮流势不可挡,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十年前同样百家争鸣的燃油车时代。在B级车领域,除了仍在活跃的帕萨特、凯美瑞等选手,还有不少主打运动定位的产品,本文给大家盘点一下它们的现状,看看过得如何。
马自达阿特兹:伴随一汽马自达的落幕而停产
阿特兹带着马6“弯道之王”的美誉而来,操控性能在同级也算得上第一梯队,虽然阿特兹从来没进入过帕萨特、凯美瑞所在的核心圈子,但月销也曾稳定在4000辆左右,巅峰期近6000辆的水平。现在复盘阿特兹的坠落,马自达日益孱弱的品牌号召力固然是一大原因,而更大的原因我认为是迟迟不换代,产品力跟不上时代后,关注度自然越来越少。如今一汽马自达已经落幕,阿特兹也随之停产,海外似乎没有下一代车型的消息,它可能就这样消失于汽车历史长河中了。
标致508L:月销一两百,在停产的边缘瑟瑟发抖
法国人的底盘调校功底也是有口皆碑的,虽然508L没有扭力梁给他们发挥,但是后悬挂的结构也算在同级独树一帜,后横梁全铝制,并将减震器以外八字大倾斜角的形式放置,好处是能获得更好的侧向支撑,过弯时后轮状态更加稳定。不过标致508L还是没逃过“底盘好销量不一定好”的魔咒,如今月销只有一两百辆,维持产线的运转估计都有点困难。不知道508L的工厂有没有开始为欧洲造车,不然真的难以为继。
君威GS/迈锐宝XL RedLine:一个加入价格战,一个月销100多
这两款车都是车系里的高配车型,都主打操控。虽然9AT变速箱风评不行,但是通用的LSY 2.0T发动机还是相当能打的,动力性能很到位,君威GS和迈锐宝XL RedLine的圈速成绩也是同级数一数二的。而这对兄弟的现状令人唏嘘,君威GS被取消,普通版君威加入价格战,已经和合资A级车抢市场了,月销成绩不算稳定,好的时候有四五千辆,差的时候大概1000辆出头。至于迈锐宝XL RedLine,虽整个车系还在售卖,但存在感很低,最近几个月的销量都在100多辆的水平,前景不乐观。
大众CC:月销2000辆左右,比较稳定
当年的“最美大众”,放到今天看,颜值也是比较高的,如果你觉得迈腾太中庸,CC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的现状还行,是目前少有的比较稳定的一位选手,最近半年的月销基本都在2000辆左右,虽然和迈腾没法比,但考虑到个性的定位和比迈腾更贵的价格,这个销量表现已经算是合格了。
凯迪拉克CT5:月销逐步下滑中
作为同级少有的搭载电磁悬挂的车型,凯迪拉克CT5对运动的追求应该比G20 3系高很多。CT5最近几个月的销量在逐月下滑,从5月份的6000多辆一路降至9月份的2600多辆。大环境的影响固然不能忽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确实蚕食了不少燃油车的市场。同样20多万的价格,一边是加速更快还有智驾的小米SU7们,一边是凯迪拉克CT5,消费者自然会纠结一番。
全文总结
当下正处于汽车工业变革的十字路口,燃油车正在面临转型期的阵痛,当帕萨特、凯美瑞这样的热门选手都要靠降价换取销量时,那些原本就在主流视线之外的运动B级车要承受更大的寒气。个人觉得,市场不应充斥着中庸、无趣的产品,终归要有一些个性的、另类的产品来满足小众群体的需求。对那些隐入尘烟的运动B级车,自然是遗憾伤感的,但还是希望它们有一个好的未来。
法国人的底盘调校功底也是有口皆碑的,虽然508L没有扭力梁给他们发挥,但是后悬挂的结构也算在同级独树一帜,后横梁全铝制,并将减震器以外八字大倾斜角的形式放置,好处是能获得更好的侧向支撑,过弯时后轮状态更加稳定。不过标致508L还是没逃过“底盘好销量不一定好”的魔咒,如今月销只有一两百辆,维持产线的运转估计都有点困难。不知道508L的工厂有没有开始为欧洲造车,不然真的难以为继。
君威GS/迈锐宝XL RedLine:一个加入价格战,一个月销100多
这两款车都是车系里的高配车型,都主打操控。虽然9AT变速箱风评不行,但是通用的LSY 2.0T发动机还是相当能打的,动力性能很到位,君威GS和迈锐宝XL RedLine的圈速成绩也是同级数一数二的。而这对兄弟的现状令人唏嘘,君威GS被取消,普通版君威加入价格战,已经和合资A级车抢市场了,月销成绩不算稳定,好的时候有四五千辆,差的时候大概1000辆出头。至于迈锐宝XL RedLine,虽整个车系还在售卖,但存在感很低,最近几个月的销量都在100多辆的水平,前景不乐观。
大众CC:月销2000辆左右,比较稳定
当年的“最美大众”,放到今天看,颜值也是比较高的,如果你觉得迈腾太中庸,CC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的现状还行,是目前少有的比较稳定的一位选手,最近半年的月销基本都在2000辆左右,虽然和迈腾没法比,但考虑到个性的定位和比迈腾更贵的价格,这个销量表现已经算是合格了。
凯迪拉克CT5:月销逐步下滑中
作为同级少有的搭载电磁悬挂的车型,凯迪拉克CT5对运动的追求应该比G20 3系高很多。CT5最近几个月的销量在逐月下滑,从5月份的6000多辆一路降至9月份的2600多辆。大环境的影响固然不能忽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确实蚕食了不少燃油车的市场。同样20多万的价格,一边是加速更快还有智驾的小米SU7们,一边是凯迪拉克CT5,消费者自然会纠结一番。
法系车的底盘被网友们吹上天,但是销量却还是地下室的水平。标致508L目前在正常销售,最近几个月销量都是一两百的水平,很难维持产线运转。这款车主打两个点,一个是设计,法系车的造型确实标新立异,开在路上辨识度很高,内饰设计也有属于自己的风格,另一个是运动性,动态表现确实在行业水平之上。考虑到它的月销成绩,喜欢的人要尽快出手,说不定哪天就没了。
起亚K5/现代索纳塔:上市期有关注度,之后就迅速滑落
虽然现代和起亚去年的全球销量加起来能排到第二名,仅次于丰田,但在国内的表现确实冰火两重天。因为同属于一个集团,起亚K5和现代索纳塔就放一起说了。由于品牌号召力不如大众丰田,所以在国内上市的时候它们的指导价都给得挺有诚意,不过面临一个同样的问题,热度仅仅能在上市后的一两个月维持,之后就会持续失去关注。起亚K5上市的时候好评挺多,但现在的月销仅有一百多辆。现代索纳塔刚换代上市,最近三个月的月销能有1000多辆,但不出几个月,估计又会跌落到三位数。现在这市场环境,性价比和品牌力,缺一个都难以生存。
凯迪拉克CT4:1.5T车型进一步压价,但混得远不如大哥CT5
这款车从上市之日起就备受争议,虽然被划分到B级车阵营,但是拥挤的后排似乎还没本田飞度大,实用性大打折扣,买它的人大多也是还没结婚的精神小伙。在后期,它还推出了1.5T版本的车型来进一步压缩指导价。那么这款挂着豪华品牌标的小空间B级车卖得怎么样呢?答案是不尽人意,最近半年卖得最好的一个月是448辆,最差的一个月仅为100辆,相比大哥CT5巅峰期月销近万的表现,CT4的成绩确实不值一提。对于消费者来说,运动和实用,不能只顾一头。
全文总结
在国内B级车市场的竞争中,我们看到了不同品牌和车型的兴衰更替。尽管一些车型如阿特兹已经停产,508L的销量也显得边缘化,但这些选手曾经都拥有过辉煌的时刻,获得市场的认可。起亚和现代虽然在全球市场上有着不错的销量,但在国内市场却面临着品牌号召力不足的挑战,K5和索纳塔前景不太明朗。凯迪拉克CT4虽然尝试通过推出1.5T版本来降低售价,但更低的价格并没有换来销量的提升。总的来说,市场是残酷的,你必须不断地调整变化来适应激烈的竞争,特别对一些号召力不那么强势的品牌来说。本文只列举了四五款小众B级车的现状,你还有别的车型分享吗?欢迎留言讨论哦!
阿特兹曾经是运动B级车的代表之一,现在的处境令人唏嘘。大家都知道,一汽马自达已经解散,再加上阿特兹在国内已经强弩之末,长安马自达也没有接过来生产的打算,所以这款车在国内已经彻底停产。而在国外,至今没有下一代阿特兹的声音,之前传闻要做后驱直六的阿特兹,但可能出于品牌力的考虑,没有下文了,很有可能阿特兹就此绝版。值得一提的是,长安马自达借深蓝SL03的平台在国内发布了EZ6,有纯电动和增程两种版本,但大家都知道,这和传统意义上“马6”已经没有关系了。
标致508L:月销一两百辆,边缘化的法系车
法系车的底盘被网友们吹上天,但是销量却还是地下室的水平。标致508L目前在正常销售,最近几个月销量都是一两百的水平,很难维持产线运转。这款车主打两个点,一个是设计,法系车的造型确实标新立异,开在路上辨识度很高,内饰设计也有属于自己的风格,另一个是运动性,动态表现确实在行业水平之上。考虑到它的月销成绩,喜欢的人要尽快出手,说不定哪天就没了。
起亚K5/现代索纳塔:上市期有关注度,之后就迅速滑落
虽然现代和起亚去年的全球销量加起来能排到第二名,仅次于丰田,但在国内的表现确实冰火两重天。因为同属于一个集团,起亚K5和现代索纳塔就放一起说了。由于品牌号召力不如大众丰田,所以在国内上市的时候它们的指导价都给得挺有诚意,不过面临一个同样的问题,热度仅仅能在上市后的一两个月维持,之后就会持续失去关注。起亚K5上市的时候好评挺多,但现在的月销仅有一百多辆。现代索纳塔刚换代上市,最近三个月的月销能有1000多辆,但不出几个月,估计又会跌落到三位数。现在这市场环境,性价比和品牌力,缺一个都难以生存。
凯迪拉克CT4:1.5T车型进一步压价,但混得远不如大哥CT5
这款车从上市之日起就备受争议,虽然被划分到B级车阵营,但是拥挤的后排似乎还没本田飞度大,实用性大打折扣,买它的人大多也是还没结婚的精神小伙。在后期,它还推出了1.5T版本的车型来进一步压缩指导价。那么这款挂着豪华品牌标的小空间B级车卖得怎么样呢?答案是不尽人意,最近半年卖得最好的一个月是448辆,最差的一个月仅为100辆,相比大哥CT5巅峰期月销近万的表现,CT4的成绩确实不值一提。对于消费者来说,运动和实用,不能只顾一头。
全文总结
在国内B级车市场的竞争中,我们看到了不同品牌和车型的兴衰更替。尽管一些车型如阿特兹已经停产,508L的销量也显得边缘化,但这些选手曾经都拥有过辉煌的时刻,获得市场的认可。起亚和现代虽然在全球市场上有着不错的销量,但在国内市场却面临着品牌号召力不足的挑战,K5和索纳塔前景不太明朗。凯迪拉克CT4虽然尝试通过推出1.5T版本来降低售价,但更低的价格并没有换来销量的提升。总的来说,市场是残酷的,你必须不断地调整变化来适应激烈的竞争,特别对一些号召力不那么强势的品牌来说。本文只列举了四五款小众B级车的现状,你还有别的车型分享吗?欢迎留言讨论哦!
法系车的底盘被网友们吹上天,但是销量却还是地下室的水平。标致508L目前在正常销售,最近几个月销量都是一两百的水平,很难维持产线运转。这款车主打两个点,一个是设计,法系车的造型确实标新立异,开在路上辨识度很高,内饰设计也有属于自己的风格,另一个是运动性,动态表现确实在行业水平之上。考虑到它的月销成绩,喜欢的人要尽快出手,说不定哪天就没了。
“开四停四”为2018年7月1日实施的《广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关于非广州市籍中小客车通行管理措施的通告》的简称,通告指非广州市籍中小客车(含临时号牌车辆)连续行驶时间最长不得超过4天在驶入广州市中心区,须间隔4天以上才能再次驶入。
长安马自达提前预告的J90A车型是不是换代版阿特兹,全新阿特兹会不会有“直列六缸发动机”?
近期关于马自达全新产品线规划的传闻颇多,并且有各种各样的版本,早期的观点普遍认为全新阿特兹将会采用3.0T-L6(直列六缸)发动机并匹配纵置8AT变速器,这个观点让许多燃油车爱好者感到兴奋。因为马自达汽车的品牌定位并非很高,在合资汽车品牌里只算是中等标准,那么马自达品牌的直六后驱轿车想来会有价格的惊喜。但是笔者个人一直认为引进大排量六缸版本的阿特兹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论燃油车在海外市场的市场表现如何,也不讲燃油车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虽然还很高;客观上燃油车已经在走下坡路,国内的汽车电动化推进速度又很快,燃油车被倒逼进入价格战的死角。
此时打造一台大排量燃油动力轿车是不明智的做法,这样的车定价高了会鲜有人问津,因为马自达品牌力难以支撑起高端车;而定价低了同样会鲜有人问津,因为大排量发动机的耗油量高,中端车用户对于车辆的使用成本依旧有非常高的要求。
所以长安马自达打造出这样的阿特兹有什么意义呢?
但是有些汽车爱好者认为换代版阿特兹的假想图有明显的前置后驱架构的特征,比如车头非常的修长,这是纵置发动机布局带来的结果;然而马自达现在的前驱车也有这种特征,马自达是懂设计的,并且目前也有一些采用“后置后驱电驱动架构”的车辆保留了前置后驱车的特点,所以假想图的设计方案已经不能用做判断车辆驱动系统的参考。
长安马自达J90A基本不可能用3.0T-L6发动机,但是应当会是一台后驱轿车,并且性能和操控均有可能得到质的提升。
做这个预测的参考是长安汽车和马自达汽车的合作模式的变化,包括与长安福特合作模式的变化,目前关于合作模式还在讨论中;但是基本能确定两点,其一是99%会采用长安汽车的EPA架构,其二基本确定要用OEM的方式将一部分长安汽车贴牌到海外市场销售,就像是上汽通用五菱的部分车型贴牌雪佛兰出口的方式一样。
EPA架构是长安马自达快速实现销量增长和重塑品牌形象接捷径,马自达一直以来都有“操控优良”的标签,实际上只是在一系列不追求操控和性能的日系汽车阵营中相对好一些罢了。所有长安马自达的量产车都采用横置发动机平台,所有两驱车都是前驱,这样的车是谈不到驾控乐趣的,除非是没有同类型后驱车的驾驶经历。
可是现在的后驱车是越来越多且价格越来越低,在轿车车型里有长安深蓝SL03、启源A07,其他品牌里还有零跑C01、哪吒S、海豹等,这些车的最低起售价已经低至13万左右,其中价格最低的中型后驱轿车就来自长安深蓝品牌。
于是越来越多的汽车用户开始接触并感知到后驱车完全不同的驾驶体验,前驱车的竞争力被进一步弱化;不过这里最重要的是这些车企能够以低成本打造出后驱车,而燃油车是做不到的!以深蓝SL03为参考,其之所以能以低成本打造出后驱中型轿车,原因是电动机的体积小巧且不需要变速器;那么选择前置、放在发动机舱里,与选择后置放在后独立悬架之间,其成本上的差异其实是微乎其微的,所以电驱动技术带来了一次主流汽车驾驶品质的整体升级。
同时电动机还有恒扭矩和高功率的特点,可以轻松实现高性能。
此时马自达在引进3.0T-L6发动机去打造前置后驱的阿特兹无疑是在做无用功,反之,与长安汽车合作,直接选用插电增程混动的后驱架构——EPA,这样既能减少研发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同时还能深化两家企业的合作,何乐不为?
近期关于马自达全新产品线规划的传闻颇多,并且有各种各样的版本,早期的观点普遍认为全新阿特兹将会采用3.0T-L6(直列六缸)发动机并匹配纵置8AT变速器,这个观点让许多燃油车爱好者感到兴奋。因为马自达汽车的品牌定位并非很高,在合资汽车品牌里只算是中等标准,那么马自达品牌的直六后驱轿车想来会有价格的惊喜。但是笔者个人一直认为引进大排量六缸版本的阿特兹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论燃油车在海外市场的市场表现如何,也不讲燃油车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虽然还很高;客观上燃油车已经在走下坡路,国内的汽车电动化推进速度又很快,燃油车被倒逼进入价格战的死角。
此时打造一台大排量燃油动力轿车是不明智的做法,这样的车定价高了会鲜有人问津,因为马自达品牌力难以支撑起高端车;而定价低了同样会鲜有人问津,因为大排量发动机的耗油量高,中端车用户对于车辆的使用成本依旧有非常高的要求。
所以长安马自达打造出这样的阿特兹有什么意义呢?
但是有些汽车爱好者认为换代版阿特兹的假想图有明显的前置后驱架构的特征,比如车头非常的修长,这是纵置发动机布局带来的结果;然而马自达现在的前驱车也有这种特征,马自达是懂设计的,并且目前也有一些采用“后置后驱电驱动架构”的车辆保留了前置后驱车的特点,所以假想图的设计方案已经不能用做判断车辆驱动系统的参考。
长安马自达J90A基本不可能用3.0T-L6发动机,但是应当会是一台后驱轿车,并且性能和操控均有可能得到质的提升。
做这个预测的参考是长安汽车和马自达汽车的合作模式的变化,包括与长安福特合作模式的变化,目前关于合作模式还在讨论中;但是基本能确定两点,其一是99%会采用长安汽车的EPA架构,其二基本确定要用OEM的方式将一部分长安汽车贴牌到海外市场销售,就像是上汽通用五菱的部分车型贴牌雪佛兰出口的方式一样。
EPA架构是长安马自达快速实现销量增长和重塑品牌形象接捷径,马自达一直以来都有“操控优良”的标签,实际上只是在一系列不追求操控和性能的日系汽车阵营中相对好一些罢了。所有长安马自达的量产车都采用横置发动机平台,所有两驱车都是前驱,这样的车是谈不到驾控乐趣的,除非是没有同类型后驱车的驾驶经历。
可是现在的后驱车是越来越多且价格越来越低,在轿车车型里有长安深蓝SL03、启源A07,其他品牌里还有零跑C01、哪吒S、海豹等,这些车的最低起售价已经低至13万左右,其中价格最低的中型后驱轿车就来自长安深蓝品牌。
于是越来越多的汽车用户开始接触并感知到后驱车完全不同的驾驶体验,前驱车的竞争力被进一步弱化;不过这里最重要的是这些车企能够以低成本打造出后驱车,而燃油车是做不到的!以深蓝SL03为参考,其之所以能以低成本打造出后驱中型轿车,原因是电动机的体积小巧且不需要变速器;那么选择前置、放在发动机舱里,与选择后置放在后独立悬架之间,其成本上的差异其实是微乎其微的,所以电驱动技术带来了一次主流汽车驾驶品质的整体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