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魏牌蓝山驾驶教程

易车知识库 魏牌蓝山

272条内容

进入知识库

车圈小隆哥

关注

目前,长城汽车已规划ADC2.0、ADC3.0和ADC4.0三大智能驾驶平台,其中:

展开查看更多

五星评车

关注

据雷锋网消息,长城汽车目前正在美国筹划建立自动驾驶研发中心。据知情人透露,该研发中心将设立在美国硅谷,向现任长城汽车CTO吴会肖汇报。据悉,长城汽车目前正在通过猎头招聘硅谷智驾人才,已向多家国内外智驾公司相关人才抛出了橄榄枝。

对核心技术进行牢牢掌握,一向是长城汽车的目标。在智能驾驶领域,长城汽车也是行业先行者之一,2019年,长城汽车就剥离旗下智能驾驶前瞻部,单独成立了一家专注于智能驾驶研发的独立子公司毫末智行。目前,毫末智行的控股股东仍是长城汽车,合计控股超过50%。 

不过,在毫末智行屡屡让长城失望之后,长城汽车掌门人魏建军忍无可忍,选中了元戎启行作为替代者。这次终于没有失望,元戎启行使得全新蓝山成为长城旗下首款具备高阶智能驾驶功能的SUV。全新蓝山的成功,让魏建军有了底气,因此在做客央视时,豪言“长城智驾综合水平就是行业第一”。此后,长城更是直接给元戎启行投资1亿美元,成为股东之一。

此次传出长城汽车远赴大洋彼岸筹划建立自动驾驶研发中心的消息,不禁让人有些奇怪,自动驾驶技术创新的沃土在东方,元戎启行等智驾技术方案供应商也都是理想的投资标的,长城何必舍近取远?

俗话说,打不过可以通过买买买化敌为友。在智能驾驶技术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车企也确实有意对优质智驾供应商进行资本上的合作甚至并购。然而,以Momenta、元戎启行为代表的头部供应商似乎更倾向于保持技术独立性,而非被整车企业“收编”。这类公司通常拥有核心技术壁垒和商业化前景。例如元戎启行,其核心诉求是通过开放合作扩大市场份额,而非成为单一车企的附庸。因此,元戎启行在与长城合作的同时,仍保持与其他车企的技术对接,这种“技术中立性”使其在产业链中更具议价能力。 

技术能力薄弱、量产经验缺失的智驾公司,则难以满足车企的需求,也不会被车企收购。以长城此前投资的毫末智行为例,尽管其作为长城剥离的子公司曾承载技术厚望,但因无图城市NOA方案迟迟未能落地,最终导致长城转向元戎启行等外部供应商。这类企业的收购价值有限,甚至可能拖累车企的技术迭代速度。 

车企的困境在于:优质标的难掌控,次优标的无价值。此外,供应商的“技术封闭性”也加剧了合作风险。例如,华为智驾方案虽性能领先,但其“全家桶”式绑定模式(硬件+软件+生态)可能削弱车企的品牌主导权。长城CTO吴会肖曾明确表示没有此类合作,强调“核心智能驾驶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这种选择虽确保了技术自主性,但也意味着更高的研发成本和更长的周期。 

在智能化竞赛中,长城的主要竞争对手——比亚迪、长安、吉利、奇瑞等车企正通过自研或深度合作快速提升智驾能力,而长城的自研进度明显滞后。 

蛇年开年,比亚迪宣布通过“天神之眼”系统实现智驾技术普惠,已下探至7万元级市场,并计划2025年实现300万套高快NOA装机量,占新车总量60%。其技术下沉速度远超行业预期,或将直接挤压了长城在中低端市场的生存空间。 

长安汽车正式公布智能化战略“北斗天枢2.0”计划,并发布深蓝汽车全场景智能驾驶解决方案。长安汽车的目标是成为“全球数智新汽车普及者”,在汽车行业中实现智能化的科技平权。

吉利已经在3月3日举办“吉利 AI 智能科技发布会”,并公布了“千里浩瀚”安全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千里”代表着行业领先的通用大模型和算力,“浩瀚”代表着吉利在行业领先的智驾能力和体验。同时,吉利宣布,千里浩瀚2025年3月将正式大规模推送D2D车位到车位领航辅助。

展开查看更多

车手56356042EY

关注

启动引擎的刹那,蓝山的动力表现便令人惊艳。搭载长城最新一代高效能混动系统,轻踩油门即可感受到源源不断的推背感。无论是城市通勤的频繁启停,还是高速路上的超车变道,蓝山的动力输出始终线性且充沛。试驾途中,工程师特意强调的“无感切换”技术,让油电混合模式下的驾驶体验如丝般顺滑,几乎察觉不到动力切换的顿挫。  

豪华座舱,舒适与科技兼备

坐进驾驶舱,蓝山的座椅设计堪称“移动沙发”。采用Nappa真皮包裹,座椅不仅柔软贴合,还支持多向电动调节、加热与通风功能。长途驾驶时,腰托和腿托的支撑性让我彻底告别疲惫感。后排空间更是惊喜——超长轴距设计让膝部空间宽裕到可以轻松跷起二郎腿,配合全景天窗和独立空调出风口,全家出行也能尽享惬意。  

### **智能细节,贴心实用**  

蓝山的储物设计同样令人称赞。中控台下方的隐藏式无线充电槽、门板处的超大杯架,以及可灵活折叠的后备箱空间(最大扩展至1800L),完美兼顾了日常通勤与长途旅行的需求。此外,全车多达20余处储物格,连女士的随身小包、孩子的玩具都能轻松收纳。  

值得拥有的全能座驾

从动力到舒适,从设计到细节,全新蓝山用实力诠释了“高端家用SUV”的定义。如果你也追求品质生活与驾驶乐趣,不妨亲临**长城智选门店**,开启一场与蓝山的深度邂逅。相信我,试驾过后,你也会忍不住喊出:“全新蓝山,我来了!”  

展开查看更多

42号车库

关注

商汤绝影 CEO 王晓刚、理想汽车智驾研发负责人贾鹏、元戎启行 CEO 周光、小米汽车自动驾驶与机器人部杨奎元、卓驭 AI 首席技术官陈晓智先后发言,他们观点中最核心的内容其实就在两个方面,一是端到端智驾的落地,二是下一代 VLA 模型(Vision-Language-Action,视觉-语言-动作)模型。

就在今早,理想汽车和元戎启行分别发布了 VLA 模型。李想发微博称:「这是我们通往 L4 路上最重要的一步。就像 iPhone 4 重新定义了手机,MindVLA 也将重新定义自动驾驶。」

在落地时间上,这两家最先在智驾领域推出 VLA 架构的公司也是不谋而合,理想 MindVLA 将与 i8 一同到来,元戎启行计划年中搭载进入多款车型。

2025 年的智驾竞争,VLA 会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在智驾量产落地的过程中,「端到端」已经成为任何一家厂商都绕不开的技术。去年全年,小米汽车完成了高速 NOA - 基于规则的城市 NOA - 端到端智驾的三代技术路线升级,最新的端到端版本将用上超过 1,360 Clips 训练的模型。商汤绝影的端到端智驾方案 UniAD 也将在今年正式量产上车。此外,卓驭也希望打造更具个性化的端到端智驾系统。

在实现端到端 + VLA 的背后,恰好是英伟达提供了核心算力以及大量的工具链。在中国智驾市场中,英伟达也一直占有核心的市场地位。面对华为、特斯拉等强劲对手的「围剿」,英伟达和它的朋友圈如何应对 2025 年智驾的竞争,在本届 GTC 上我们找到了答案。

理想发布 VLA 模型,动动嘴就能控车

也许过不了多久,语音也可以自如地指挥车辆智能驾驶了。比如我们想喝咖啡,于是就让车找家星巴克,然后到了地方把我们放在门口。

值得高兴的是,这种场景并不是一种在脑海中的设想。在英伟达 GTC 大会上,理想智驾研发负责人贾鹏就通过视频的方式演示了这种场景。

贾鹏还演示了另外两种场景,一种是车主也不清楚自己在哪儿,但是可以呼唤车子来接;另一种则是车主先行下车,接着让车子自行去寻找车位。

总的来说,贾鹏把这形容为「每个人的专职司机」,并且他还表示理想会「重新定义智能驾驶」。

之所以能够实现这样的场景,据贾鹏介绍,理想依靠的是 VLA 技术,也就是视觉语言动作模型(Vision-Language-Action Model),而理想则把自己的 VLA 技术称作 MindVLA。

当前,理想的智能驾驶技术仍是端到端 + VLM。这套技术方案上车之后,不仅大幅提升了理想的智驾水平,而且还助推了 AD Max 车型销量的增长。不过,贾鹏表示,端到端 + VLM 也有很多问题。

比如,端到端和 VLM 是两个独立的模型,要联合训练比较困难。此外,端到端 + VLM 还有对 3D 空间理解不够、驾驶知识和内存带宽不足、难以处理人类驾驶的多模态性等问题。

对于人类驾驶的多模态性,贾鹏专门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就是指同样一个驾驶行为,人不同的话,驾驶状态也会不同。另外,即使是同一个人,心情不一样的时候,开车的方式也会出现不同。

而 MindVLA,据贾鹏介绍,它并不是简单粗暴地将端到端和 VLM 这两个模型统一在一起,这其中有很多模块都需要重新设计。在能力上,MindVLA 可以同步提高智驾的上限和下限,实现空间、行为和语言的统一。

具体地说,MindVLA 可以对 3D 空间有更好的理解;具备语言智能,可以理解车主的语音驾驶指令;能够在世界模型中强化学习等。

最终,借助 VLA,理想就是要实现类似于开头所说的那些驾驶场景。而等到那些驾驶场景真的落地的时候,车子也就更像是一个四轮机器人了。

小米杨奎元:端到端数据量超 1,360 万 Clips

2021 年,小米汽车正式立项,当时杨奎元就已经加入小米汽车。四年来,他参与了小米 SU7 智驾的研发、量产到 OTA 的全程。

在本届 GTC 上,小米汽车自动驾驶与机器人部杨奎元分享了小米端到端全场景智能驾驶在物理世界探索、建模方面的技术细节。

区别传统的模块化架构,端到端智驾从输入端到输出端只有一个模型,从之前的感知模型化,拓展到了感知规控模型化。对于端到端智驾来说,数据驱动和模型泛化能力至关重要。

这也是小米智驾系统快速量产交付背后的秘密。2024 年 3 月,小米 SU7 交付即搭载高速 NOA;2024 年 8 月,实现 NOA 全国都能开;2024 年底,小米推送端到端先锋版。目前,小米智驾系统为端到端 + VLM。杨奎元称:「小米智能驾驶实现了一年追三代。」

杨奎元谈到,无论是 SU7、SU7 Ultra 还是 YU7,小米在设计车辆的时候,充分考虑到了车辆对物理世界探索,以及实现高阶智驾需求。从外观上,传感器选型和安装上保持不同车型的硬件一致性,打好了规模化探索物理世界的硬件基础。

去年 3 月交付之后,目前参与物理世界探索的车队规模已经超过 18 万辆(今天下午小米汽车宣布交付已经突破 20 万),同时还在以每月 2 万辆的速度攀升。

车队规模快速增长,也让行驶里程快速增加。去年年底,车队每天行驶里程 500 万公里。目前,车队每天行驶总里程接近 1,000 万公里。

对于端到端智驾来说,停车场、ETC 收费站、城区环岛、乡村道路等就是难点场景。训练这些场景则需要连续视频片段(Clip)。在杨奎元的分享中,去年 10 月,小米汽车的训练数据为 238 万 Clips,经过四个月的累积,今年 2 月达到 1,363.8 万 Clips。

杨奎元说:「这也是下一个千万 Clips 端到端版本所用的训练数据量。」

在拥有丰富的物理世界探索数据后,还需要对物理世界进行建模。

杨奎元指出,物理世界建模分为三层:分别是Ot(原始的数据观测层,通过车身传感器记录物理世界)、Zt(深度神经网络的隐式特征层,数据驱动的方式形成对当前场景的理解)、St(方便人理解和操作的显示符号层)。

对应神经网络中的输入层、中间层以及输出层。其中数据观测层需要图像、激光雷达点云、导航信息(Ot),通过 BEV 编码网络,得到 BEV 的隐式表达(Zt),通过不同的解码器,得到动态元素、静态元素、未来轨迹。经过不同的建模方式,最终经过人工建模的 Cost(包括碰撞 Cost、车道偏移 Cost、舒适性 Cost)约束轨迹的合理性。

另外还有个时间维度,历史帧很简单建模容易,但是未来帧无法直接观测,是建模的重点和难点。

数据观测层(Ot)有很多工具可以使用,比如 3DGS 重建技术,或者是 OpenAI 的 Sora、英伟达 Cosmos 等等。生成大模型通过直接拟合原始数据的概率分布,加上额外使用历史帧图像、隐式特征、显示符号等控制条件,可以进行原始信号的生成。这部分生成速度比较慢,主要在云端仿真物理世界,用于闭环仿真评测以及长尾数据生成。但是生成模型主要用于传感器细节信号恢复,但是理解能力欠佳。当然,也有部分生成 + 理解的隐式特征空间。

智驾领域,还没有成熟的基座模型可以用于生成稳定的特征表达。

显示符号层,人工可以直接编码操作,借助人类对物理世界已经具备的建模能力,通过规则代码的方式和模型结合完成时序上的建模。比如匀加速、轨迹采样等。

同时,小米正在尝试将三层表达联合起来的时序建模。还能将深度神经网络模型上将中间的隐式特征在时序纬度上拓展到未来帧,由此可以形成完整的时空神经网络模型,统一由数据驱动学习。在未来帧预测变化时,小米同样对动静态元素分开处理。

在工程落地上,小米与英伟达在云端、车端也进行了大量落地优化。

元戎启行 CEO 周光:VLA 年中上车

周光在演讲中首先谈到了过去一年元戎启行在智驾领域的进展。

去年,元戎启行智驾方案合作落地两款车型(魏牌蓝山、smart 精灵 5 号),今年预计将会推出十余款智能驾驶车型落地。在 2024 年第四季度,元戎启行在国内城市智驾市场占有率达到 15.3%。

目前,元戎启行的智驾方案已经搭载进入超过 4 万台汽车,截至 2 月底,元戎启行智驾总里程 4,000 万公里。周光预计,今年将有 20 万台进入市场,2026 年将有 50 万台车搭载元戎启行的智驾系统。此外,元戎启行已在德国进行路测。

在快速上车的同时,元戎启行的下一代智驾系统也正在开发。去年 9 月,元戎启行开始研发 VLA 模型,希望能够用这套模型处理复杂的长尾场景。根据规划,今年年中元戎启行的 VLA 模型将部署在多款车型上。

周光展示了元戎启行 VLA 模型的架构:

  • 最下方 Input 是输入。其中有摄像头等传感器的图像输入,也有文本输入,这可以是来自车内人员的指令输入,或者是来源于智能座舱、导航的信息。
  • 上一层是视觉编码器和文本编码器。其中,视觉编码器负责处理输入的图像,提取特征。文本编码器捕捉语义,理解文本指令。
  • 再之上是视觉、文本融合,这也就是 VLA 模型的核心,让模型同时理解图像和文本的指令。
  • 最终,输出驾驶行为,以及文字输出。

实际上,VLA 模型有相当多的优势,其中最大优势之一就是与现有的大语言模型范式兼容。其中 VLA 模型同样遵从 Scaling Law,随着模型参数提升,性能也会提升。同时,用预训练、后训练、持续训练改进模型。同时还兼容 DPO、RLHF、GRPO 等技术。并且,思维链可以直接用于推理决策(潮汐车道的思考)。

VLA 的另一大核心优势,则是可以让智驾更像人。将基于规则的偏好注入模型,让 VLA 符合人类预期的驾驶决策。这意味着,VLA 模型能够识别并优先考虑安全的驾驶行为,从而减少现实世界中的不良习惯。此外,还能选择人类偏好的最优路径。

周光还专门讲到了 VLA 的挑战:

  • 最重要的是实时响应的能力。基于英伟达 AGX 平台,当前一代产品 VLA 的处理速度大约是 5 FPS,下一代平台的速度是 20 FPS。

  • 数据。需要丰富的现实世界数据,VLA 开发会优先使用现实世界数据,真实世界远比模拟器复杂。

在 VLA 模型发布后,元戎启行的下一个目标则是实现道路上的通用人工智能(RoadAGI)。

周光在演讲中播放了这样一段视频,一辆带有机械臂的无人配送车可以像外卖小哥一样,实现城市内小区-小区,店铺-店铺的点到点自动驾驶。穿越闸机旁边的狭窄通道,自动识别街边店铺之后,无人配送车来到取外卖的店铺门口。店员把外卖装进车里之后,无人配送车可以走人行道、过马路送外卖。

第一单是送到外卖柜,这里高能,配送车里藏着一个机械臂,可以自动把外卖拿出来放进外卖柜里,然后关闭外卖柜。

第二单是送到写字楼前台,配送车自己过闸机,用机械臂自己按电梯,最后外卖放在公司前台。

在演讲中,周光并没有透露是否量产这款无人配送车,但这样的能力,或许就是元戎启行对 RoadAGI 的设想。

商汤绝影王晓刚:端到端将在今年量产

在英伟达 GTC 上,商汤绝影 CEO 王晓刚宣布 UniAD 已经获得项目定点,并且在今年就会量产。

UniAD 是商业绝影研发的一种端到端智驾方案,早在 2022 年,商汤绝影就提出了 UniAD。到了去年 11 月份,商汤绝影则正式发布了 UniAD。

值得注意的是,UniAD 基于英伟达 Drive AGX 平台的 MIG 技术研发,支持端到端和传统规则方案的双系统运行。王晓刚表示,商汤绝影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了双系统协同的作用,设计了首个量产级的、极致安全的端到端智驾解决方案,能在复杂交互场景中保障行车安全。

同时,王晓刚还介绍了商汤绝影的世界模型 —— 开悟。王晓刚表示,开悟可以理解真实世界中的物理法则和交通规则,生成场景也非常可控,能够以「元素级别」的精度去控制场景,完全可以满足端到端模型训练和仿真对于数据质量的高要求。

开悟生产数据的效率也非常高。据王晓刚介绍,开悟基于 1 张英伟达 A100,平均每天的数据生产能力,大约相当于 100 台路测车所拥有的数据采集能力。

此外,通过世界模型,开悟还能够实现多样化和真实的场景推演,以及专家轨迹生成,最终形成端到端智驾的数据闭环和自我迭代的能力。

针对开悟大模型的综合实力,王晓刚表示它可以大幅降低端到端模型训练的数据门槛,并在充分探索各种可能性的基础上有望实现远超人类的驾驶表现。

除了 UniAD,王晓刚还介绍了商汤绝影在智能座舱上的研发成果 —— A NEW MEMBER FOR U。

「A NEW MEMBER FOR U」是一个情感陪护伙伴,在去年 11 月份就发布了。据王晓刚分享,「A NEW MEMBER FOR U」感知敏感性、互动积极性都非常高,它可以持续推理用户需求,记忆自我进化,记住用户生活习惯,甚至是主动提醒在车内吃糖的小朋友少吃糖。

在体验上,「A NEW MEMBER FOR U」依靠 Always-on 持续运行框架,可以做到零拷贝传输,并支持持续推理,推理速度高达每秒 96 tokens,针对复杂场景可以做到更实时的响应。

最后,王晓刚还介绍道,到 2026 年,商汤绝影将和英伟达完成舱驾融合产品在各大车厂的量产落地,并加速智能汽车进入 AGI 时代。

卓驭陈晓智:让智驾更个性化

在英伟达 GTC 上,卓驭 AI 首席技术官陈晓智指出一个问题 —— 当前的端到端智驾,其通过数据训练所学到的驾驶能力是一种平均风格,但在实际驾驶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风格,所以端到端智驾与真实人驾还有很大的差距。

因此,在卓驭的目标中,就是令端到端智驾摆脱其平均驾驶风格,进而满足用户或激进、或保守的个性化驾驶需求。这里的个性化包括三点:

  • 个性化的驾驶风格,需要系统在长时间维度上理解用户驾驶行为;
  • 个性化的驾驶风格,是指在某个具体的驾驶动作上符合用户的个性化要求;
  • 支持语音交互。

这套技术方案卓驭将其归纳总结为「生成式智驾体验」。

为了实现「生成式智驾体验」,据陈晓智介绍,卓驭首先是基于世界模型完成智驾的预训练和后训练,其中预训练会以每周迭代的速度打牢智驾的基础能力问题,后训练则以每天迭代的速度解决长尾问题。

接着是端到端提示推理,用户可以用语音来提示智驾,从而令智驾更清晰地知道用户意图,最终推理出符合用户意图的驾驶轨迹。

此外,陈晓智还介绍道,「生成式智驾体验」适用于任何构型的硬件方案,并且对先验地图的依赖性也比较弱。

根据官方信息,卓驭的「生成式智驾体验」基于英伟达 DRIVE AGX 平台打造。同时,卓驭还基于该平台打造了一套舱驾一体的融合大模型,陈晓智表示,简单地说,其实就是智驾域和座舱域共享一套 LLM 大模型。

至于上述的「生成式智驾体验」何时落地,陈晓智表示,卓驭在今年内就会将其量产。

写在最后

英伟达 GTC 大会已经见证了中国智驾领域的集体爆发,今年,VLA 模型与端到端技术正是通向更好用智驾的核心路径。理想、元戎启行等厂商率先推出 VLA 架构,通过融合语言指令与驾驶决策,让车辆真正成为能理解人类意图的「四轮机器人」。

展开查看更多

连线出行

关注

近日,有消息称,长城汽车目前正在美国筹划建立自动驾驶研发中心。据知情人透露,该研发中心将设立在美国硅谷,向现任长城汽车CTO吴会肖汇报。 

据悉,长城汽车目前正在通过猎头招聘硅谷智驾人才,已向多家国内外智驾公司相关人才抛出了橄榄枝。 

虽然截至发稿前,长城汽车尚未对上述消息做出回应,但该消息也非是空穴来风。

曾经,长城虽然一直重视智驾的研发,但整体的布局方式还是以投资、合作供应商为主。比如2019年剥离出去的智能驾驶研发子公司毫末智行,以及2024年第一季度引入的智驾方案提供商元戎启行等等。 

但时至今日,智驾已经成为影响汽车产品销量的重要元素。 新能源车企们纷纷公布自己的自动驾驶研发成果;智驾系统版本更新了一代又一代;不少竞争对手已经开始走智驾普惠路线,10万级别的车上都装有自动泊车功能。 

长城在智驾上的打法一直颇为激进,但仍然没有走在智驾技术的最前端,直到去年8月,长城才推出旗下首款具备高阶智能驾驶功能的SUV——全新蓝山。 

长城全新蓝山,图源长城汽车官网

如今,曾经寄托全系列智驾希望的毫末智行在技术上明显落后,新引入的元戎启行等供应商虽在助力长城奔跑,但想要更快,长城布局自研团队仍有必要。 

进入2025年,长城更不能坐以待毙。

先是董事长魏建军在2025年集团年会上亲自表态,将不设待遇和荣誉上限,在全球招揽智能化技术人才;后又在重庆做了一次车位到车位高阶智驾的直播,意图展示长城的智驾实力。 

如今,长城又被曝出将在美筹建研发中心的消息,这也意味着长城已经下定了自研的决心。 

1、自研势在必行,长城不能在智驾上落后

长城汽车开始频繁对外表露出布局自研智驾的意图,是在2024年下半年。 

一个较为明显的事件发生在2024年11月,有消息称,长城汽车和华为在紧密洽谈高阶智能驾驶的合作,长城汽车旗下坦克品牌的一些关键产品,将搭载华为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方案。 

但这一消息很快被长城汽车CTO吴会肖否认,其回应中的一句“希望能把核心技术稳稳地抓在自己手里。”被认为是长城将重点发展自研智驾的信号。 

反观如今这次赴美筹建研发中心的传闻,长城却迟迟没有对此作出回应,让这个消息的可信度又增加了几分。

将自研中心建在美国硅谷,一方面有利于刺激长城加快研发进度,另一方面也很符合长城在研发上一贯的激进作风。 

去硅谷建立研发中心,无非是为了技术爬坡和人才引进。 

此前,蔚来和小鹏均在硅谷设有研发中心,还有众多自动驾驶顶尖企业可以作为长城潜在的合作对象;同时,美国硅谷有经验丰富的人才,大多是国产车企的招聘目标。 

布局这些固然是要花大价钱,但长城此前就为技术花费了不少真金白银,继续加大力度投入是必然之举。

2024年前三季度,长城汽车累计投入研发费用约62亿元,同比增长12.7%。 

长城智能化相关研发费用的占比也很高。吴会肖曾表示,智能化相关研发费用目前约占长城总研发费用的一半,长城计划每年向自动驾驶领域投入研发费用至少10亿元。 

长城还曾透露,截至2025年1月,公司智能化研发团队规模已超5000人,其中软件开发人员占比达70%。旗下新能源高端品牌魏牌,已拥有独立的智能化研发平台,其中包括600多名顶尖技术专家。 

实际上,自从2024年8月上市了全新蓝山后,长城近半年的宣传重点就开始围绕着智驾、无图方案展开。

比如在2024年的广州国际车展上,整个展台只展出全新蓝山,并在发布会上正式宣布智驾研发进度:全新蓝山全场景NOA全国开城,并发布了Coffee OS 3.1。 

前几天,魏建军还在有“8D魔幻城市”的重庆办了一场全场景高阶智驾直播大秀。主要是为了展示长城汽车最新一代智驾系统Coffee Pilot Ultra在复杂场景中的避障和路径规划能力。 

长城全新高山,图源长城汽车官网 

如今,智驾已经成为提升车企销量的重要元素,这在长城的全新蓝山身上就得以体现。

自去年8月上市以来,全新蓝山先是取得了24小时大定突破8571辆的成绩,随后在10月最后一周,周销量成为30万级新能源大六座SUV榜首。在去年12月,全新蓝山实现单月销量8057辆,同比增长200%以上。 

对于当下的长城而言,研发方向正确、研发成果初现,完成“把核心技术稳稳地抓在自己手里”的目标就是下一步要做的事了。 

2、只靠供应商还不够

实际上,长城对智驾的布局,早在2019年就开始了。 

彼时,长城汽车剥离了旗下智能驾驶前瞻部,孵化了一家供应商毫末智行。这家企业一度承载了长城汽车智驾技术的全部希望。

在毫末智行成立的第二年,长城就针对其发布了“331”智驾战略,宣布旗下子品牌所有的车型都将搭载毫末智行的智驾产品,这个战略,无疑是给毫末智行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后盾。 

除此之外,长城是行业中早期立项无图方案的企业之一,这种方案能够避免约10亿元的甲级导航资质购买成本和后续高昂的地图维护费用,可以说是提前为毫末智行找到了一个相对正确的发展方向。 

图源毫末智行官网 

尽管如此,毫末智行还是没能在这样全方位支持、方向正确的战略下真正跑出来。率先提出无图城市NOA方案的长城反而到现在都没见到毫末智行的方案。

而同行们却在2024年就已经完成过一轮针对城市NOA的攻城略地,据不完全统计,华为、小鹏、小米、极越等多数新能源车企都已经实现或承诺2024年底前完成城市NOA全国覆盖。 

除了无图城市NOA,毫末智行的城区NOH产品上车也并不顺利。2024年,毫末智行原计划要实现城区NOH落地100城,2025年底实现100万台的装机量的目标。 

但截至当前,并没有消息显示毫末智行已经达成了上述目标。 

屡屡跟不上长城步伐的毫末智行,也并没能获得更多的合作伙伴。截至2024年10月,毫末智行HPilot智驾系统落地车型超20款,且这些车型全部来自长城汽车。 

在这样的情况下,毫末智行的IPO计划被长城叫停,长城也在2024年第一季度就启用了新的供应商元戎启行。

而双方的合作也算立竿见影。在元戎启行被曝与长城达成合作的一月后,魏建军就在自己的直播首秀中开着当时即将上市的魏牌蓝山智驾版在保定的路段试车,其智驾表现出乎外界意料。 

而据了解,这款魏牌蓝山智驾版汽车背后的智驾方案供应商就是元戎启行。 

长城全新蓝山智驾示意图,图源长城汽车官网 

随后就是全新魏牌蓝山上市,销量持续大增,长城紧接着就对元戎启行加码投资。天眼查信息显示,元戎启行在去年11月完成了1亿美元的C轮融资,由长城汽车集团独家投资。 

除了毫末智行与元戎启行两家主要的供应商,长城在高阶辅助驾驶、芯片方面也出手阔绰,比如2021年,长城曾战略投资地平线。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将重点加强高级辅助驾驶、高级别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等方面的合作。 

此前,其还曾投资诺博科技,量产域控制器;投资仙林智能、嘉裕科技,帮助长城打造了新一代座舱系统Coffee OS 2。 

除此之外,近期还有消息称,Momenta在长城总部保定市设有专门测试Demo的团队,同时卓驭(大疆车载)也在积极尝试与长城合作端到端项目。 

这些时常流传在行业中的传言,也从侧面反映出长城汽车对智驾技术研发的迫切程度。

但这样只采用外部方案提升技术实力的做法,并不足以满足长城的要求,从长远来看,长城汽车最终还是要走一条自研的道路。 

3、智驾真正进入元年,长城汽车还要加速

魏建军一直不喜欢行业中“打价格战”的风气。 

这种观点使长城的业绩状况一直呈现出一种“保不住销量,但保得住利润”的态势。 

但不打价格战也能在行业竞争中胜出的前提是产品实力过硬,在智驾技术上有些劣势的长城想要不掉队,必须“练”好智驾这块“肌肉”。

如今,智驾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例如比亚迪已经实现了智驾普惠,其推出的“天神之眼”智驾系统,已下探至7万元级市场。其还计划在2025年实现300万套高快NOA系统覆盖,占新车总量的60%。 

另一家在去年开始杀入10万级价位段的车企小鹏汽车,也在打开市场的关键车型小鹏MONA M03的顶配版中,搭载了XNGP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10万价位的车也能有智能驾驶系统,成了该款车型的重要卖点之一。 

展开查看更多

Autowitkey

关注

蓝山的车身尺寸为 5156mm 长、1980mm 宽、1805mm 高,轴距更是达到了 3050mm ,这样的 “三围” 数据,在同级别车型中十分出众。大尺寸的车身带来的最直接好处就是宽敞的车内空间。无论是前排驾驶员,还是后排乘客,都能在蓝山的车内找到属于自己的舒适区。

走进车内,六座布局设计合理,宽敞的空间感扑面而来。第二排的独立座椅,仿佛是为每一位乘客量身定制的舒适小窝,而中间设有通道的设计,让进出第三排变得轻松便捷,再也不用像在一些局促的车型中那样,需要费力地 “钻” 进钻出。即便是车内坐满了六个人,每位乘客依然可以享受到充足的头部和腿部空间,丝毫不会觉得憋屈。无论是日常通勤,还是长途旅行,蓝山的大空间都能让每一位乘客的旅途变得更加舒适惬意。

除了乘坐空间,蓝山的储物空间也十分出色。它的后备厢常规容积为 349L,在同级 6、7 座 SUV 车型中处于较大的水平。放倒第三排座椅后,后备厢内可以轻松容纳三个大尺寸的行李厢,并且还有一定的富裕空间,最大纵深可达 1550 毫米,能够满足搬运大件行李的需求。全家出行时,不仅能轻松装下所有人的行李,甚至还能带上露营装备、运动器材等,满足你对生活的各种想象。

智能座舱,科技赋能

进入车内,魏牌蓝山的智能座舱仿佛一个未来科技的小宇宙,将科技与舒适完美融合,为驾乘者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

蓝山智能座舱的硬件配置堪称豪华。它配备了高通骁龙 8295 芯片 ,这颗强大的 “芯” 脏,就像是为座舱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动力,让车机系统的运行如丝般顺滑。无论是多任务处理,还是运行大型应用程序,都能轻松应对,快速响应,为用户带来流畅的操作体验,彻底告别卡顿和延迟。与之相匹配的是 12.3 英寸全液晶彩色仪表盘、29 英寸的 AR - HUD 抬头显示以及双 15.6 英寸的一体化双联屏 。中控屏采用 LCD 材质,分辨率高达 2.5K,显示效果清晰细腻,色彩鲜艳,无论是查看导航地图,还是观看多媒体视频,都能带来绝佳的视觉享受。29 英寸的 AR - HUD 抬头显示更是将重要的驾驶信息,如车速、导航指示等,直接投射在挡风玻璃上,让驾驶者无需低头,就能一目了然,大大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同时也增添了满满的科技感。

在软件系统方面,蓝山搭载了 Coffee OS 3 车载智能系统 ,并融入了 Coffee GPT 语言大模型的语音助手 “小魏”。这个语音助手可是相当厉害,就像一个贴心的小管家,时刻待命,随时准备为你服务。它拥有强大的语音识别功能,支持全区域免唤醒和连续性语音识别。你不用再费力地喊出唤醒词,直接说出你的需求,比如 “我有点热,把空调温度调低两度”,它就能立刻准确理解并执行你的指令;你接着说 “打开导航,去最近的电影院”,它也能迅速做出反应,规划好路线,让你在驾驶过程中双手无需离开方向盘,就能轻松完成各种操作,既方便又安全。而且,“小魏” 还能理解一些比较模糊的表述,根据你的使用习惯和偏好,主动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比如推荐你可能喜欢的音乐、餐厅等,就像一个真正懂你的朋友。

此外,蓝山的智能座舱还具备丰富的智能互联功能 。它支持 HUAWEI HiCar 以及 Carlink 手机互联映射,通过手机互联,你可以将手机上的应用和信息无缝连接到车机上,实现更便捷的操作。同时,车辆配备了 5G 网络,上网速度极快,无论是在线听歌、观看视频,还是实时更新地图数据,都能瞬间加载完成,为你打造一个随时随地的移动娱乐和信息中心。面部识别和声纹识别功能也为蓝山的智能座舱增色不少,车辆能够自动识别你的身份,快速调整座椅、后视镜等个性化设置,让你一上车就有一种专属的感觉。

智驾领航,出行无忧

在智能驾驶的赛道上,魏牌蓝山同样展现出了非凡的实力,为用户带来了更加轻松、安全、便捷的出行体验 。

蓝山的智驾系统硬件堪称豪华。车顶配备了瞭望塔式的禾赛科技 AT128 激光雷达 ,就像为车辆装上了一双 “火眼金睛”,能够实现 210 米的超长探测距离,即使在复杂的路况下,也能提前精准感知周围的环境信息。同时,它还配备了 3 个毫米波雷达、12 个超声波雷达和 11 个高清摄像头 ,共计 27 个辅助驾驶传感器,组成了一个全方位、无死角的感知网络,让车辆对周围的一切都了如指掌。这些传感器相互协作,就像一个默契十足的团队,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道路上的各种物体,如车辆、行人、交通标志等,为智驾系统的决策提供了丰富而准确的数据支持。与之相匹配的是英伟达的 Orin - X 辅助驾驶芯片 ,这颗强大的芯片拥有高达 254Tops 的算力,就像智驾系统的 “最强大脑”,能够快速处理传感器收集到的海量数据,做出精准的决策,确保车辆在各种复杂路况下都能安全、稳定地行驶。

基于强大的硬件基础,蓝山搭载的 Coffee Pilot Ultra 智能驾驶系统功能十分强大。它支持无图全场景 NOA(导航辅助驾驶) ,这意味着无论你是在城市的繁华街道,还是在高速公路上,亦或是在乡村小道上,只要你设定好目的地,车辆就能根据实时路况和导航信息,自动规划最优行驶路径,实现自动变道、超车、上下匝道等操作,就像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在为你保驾护航。在高速上,当你开启 NOA 功能后,车辆能够自动保持与前车的安全距离,根据路况自动调整车速。遇到前方车辆较慢时,它会自动判断路况,在安全的前提下完成变道超车动作;在接近匝道时,它也能提前准确识别,自动减速并平稳驶入匝道 。在城市道路中,面对复杂的交通状况,蓝山的智驾系统同样游刃有余。它能够识别交通信号灯,根据信号灯的变化自动停车和起步;在拥堵的路段,它还能自动跟车,缓解你的驾驶疲劳。

除了 NOA 功能,蓝山的智能泊车功能也十分实用 。它支持自动泊车、记忆泊车和循迹倒车等功能,对于那些停车困难的驾驶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当你找到一个合适的停车位后,只需轻轻按下自动泊车按钮,车辆就能自动完成停车操作,精准地倒入车位,整个过程平稳流畅。记忆泊车功能则可以让车辆记住你经常停车的位置和路线,下次你只需将车辆开到指定地点,它就能自动按照记忆的路线完成停车动作。而循迹倒车功能更是在狭窄的小巷或复杂的停车场中派上用场,当你需要倒车时,车辆能够按照你之前行驶的轨迹自动倒车,让你轻松应对各种复杂的停车场景。

销量攀升,实力见证

市场表现是检验一款车型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魏牌蓝山在销量上的出色表现,无疑是其强大实力的有力证明 。自上市以来,蓝山的销量呈现出稳步攀升的态势,成为了市场上的一匹黑马。从销量数据来看,蓝山在 2024 年 11 月销售 6488 辆,同比增长 218.82% ;12 月更是达到了 8057 辆,同比大幅增长 214.24%,创下历史新高 。这样的销量增长速度,在同级别车型中十分罕见。蓝山销量增长的背后,是其卓越的产品力在支撑。大空间满足了消费者对于家庭出行和载物的需求,无论是全家出游还是搬运大件物品,蓝山都能轻松应对;智能座舱带来了便捷、舒适的驾乘体验,让每一次出行都充满乐趣;智驾系统则为用户提供了更加安全、高效的出行方式,在减轻驾驶疲劳的同时,也提升了行车的安全性。这些优势,使得蓝山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口口相传,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它 。

展开查看更多

小柏不懂车

关注

“智能经纪人”的另一项职责,是将明星安全的送到工作地点,再接回家。魏牌全新蓝山搭载长城汽车第三代智能驾驶系统——Coffee Pilot Ultra,“重安全”是其最大特点之一,魏牌全新蓝山基于Orin-X的高算力域控平台,全车搭载27个智慧传感器,可以实现实现高速NOA、城市NOA、记忆泊车、遥控泊车、倒车循迹、前向横穿预警+自动紧急制动、智慧躲闪等30项L2+级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在技术路线上,全新蓝山采用视觉+激光雷达融合方案,相比于纯视觉方案,拥有全场景、全天候、全时段的适用能力以及更加安全、灵敏的智驾体验。配合SEE端到端大模型算法架构,实现了感知决策一体化的链路整合,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让模型像人类司机一样直接学习“如何开车”,可应对的路况复杂度大幅提升、可决策的驾驶行为更贴近人类。这套融合感知方案,会为驾驶安全提供双保险,牢牢守住明星出行的安全底线。

展开查看更多

极致车评

关注

蓝山的动力性能比较亮眼,它配备由1.5T四缸发动机与电动机组成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其中超长续航版的系统综合功率高达380kW,综合扭矩更是达到933N·m。动力较为强劲,轻轻踩下油门,动力便会迅速响应。还有两挡DHT变速箱十分智能,能依据实际路况和驾驶需求,灵活切换发动机与电机的工作状态,在确保动力充足的同时,还能提升燃油经济性。在CLTC工况下,车辆纯电续航里程可达180公里,对大多数上班族而言,日常通勤往返距离有限,用纯电模式完全能够满足,用车成本大幅降低,钱包压力小了,出行也更轻松。

此外,蓝山还提供纯电、纯电优先、智能混动等多种驾驶模式,驾驶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路况随意切换,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驾驶需求。不过,当车辆电量较低进入馈电状态时,发动机既要驱动车辆,又要给电池充电,动力性能就会有所下滑,与满电状态相比,加速能力和动力响应速度都会变弱,尤其是在急加速超车时,这种差异可能会更加显著。

蓝山的外观摒弃繁琐设计,自带沉稳气场。上方的日间行车灯有着独特的造型,再加上下方矩阵式LED大灯,有很好的照明效果,夜间行车视野较为出色。侧身线条流畅,上扬腰线贯穿头尾,赋予车辆俯冲动感,车门内凹与隆起轮眉相互映衬,层次感满满。还有大尺寸多幅式轮毂造型独特,运动感爆棚。

车尾则是简洁精致,贯穿式尾灯灯带纤细,下方镀铬装饰条与双边双出排气呼应,尽显豪华精致。后面的保险杠搭配银色的护板,实用又美观。不过,在一众设计新颖的SUV里,蓝山虽大气稳重,却稍显保守。对追求个性的年轻消费者而言,缺少能让人眼前一亮的独特元素,在满足他们对车辆外观的个性化追求上,还需进一步改进。

坐进蓝山的驾驶舱,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大尺寸中控屏、副驾娱乐屏与全液晶仪表盘,它们交相呼应实现三屏联动。显示画面高清细腻,色彩还原度高,操作起来灵敏顺滑,轻松点击、滑动就能完成指令。搭载的Coffee OS系统,功能丰富多样,涵盖精准导航、多元多媒体娱乐、便捷车辆设置等,还具备智能语音交互功能,动动嘴就能轻松操控各项功能,让驾驶变得更便利、有趣。内饰方面,大量运用软性材质、高档皮革,搭配木纹与镀铬装饰条,触感细腻,视觉尽显奢华。环抱式中控台设计,搭配精致缝线工艺,每个细节都彰显品质,营造出高端豪华的驾乘环境。

座椅运用人体工程学设计不管是长途驾驶还是短途通勤,都能稳稳承托身体,提供恰到好处的支撑与包裹,带来惬意的乘坐体验。而且,全系车型均标配前排座椅电动调节和加热功能,轻松调节到舒适坐姿,即使寒冬也能温暖启程。高配车型配备通风、按摩功能,缓解旅途疲劳。后排座椅同样支持加热,部分版本还能调节靠背角度,全方位照顾每一位乘客的舒适体验。不过,车机系统虽强大,但在车辆启动或多功能同时运行时,偶尔会卡顿、死机,影响操作体验。同时,新车内饰异味也较明显,主要源于装饰材料和皮革,长时间才能消散,既影响健康,也降低了车内舒适度。

展开查看更多

开翻車老司机

关注

转向盲区影像功能的加入,则有效解决了驾驶过程中的视线盲区问题。当车主打转向灯时,车辆会通过仪表盘或SR-HUD实时呈现侧后方清晰影像,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能让车主轻松掌握路况,行车更加安全。

此外,全新蓝山还新增了“魔术贴”蓝牙无线联动功能,支持方向盘加热、全景影像、主驾座椅加热等12个功能的自定义设置。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为“魔术贴”设置不同的功能,实现一键操作,大大提升了用车的便捷性。

C-ICAP权威背书,出行必备安全感

除了持续的OTA升级外,魏牌全新蓝山还通过了C-ICAP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规程的严格测试,并获得了优异的成绩。C-ICAP作为国内乃至国际首个针对高等级智能驾驶的评价规程,其测试项目涵盖了辅助驾驶、自动驾驶、智慧座舱、信息安全等多个方面,对车辆的智能化水平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全新蓝山在C-ICAP测试中,凭借其卓越的智能驾驶系统和智慧座舱表现,成功获得了辅助驾驶“五星+”、智慧座舱和隐私保护“双五星”的佳绩。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全新蓝山在智能化方面的领先地位,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加权威、可靠的购车参考。

此外,为了让用户更加深入地了解全新蓝山的智能座舱和娱乐功能,魏牌还举办了一系列趣味横生的K歌挑战赛。活动现场,参赛者们纷纷展示自己的歌喉,用歌声传递快乐与激情。而全新蓝山的智能座舱和娱乐系统,则为他们提供了完美的舞台和音响效果。

全新蓝山搭载了15.6英寸2.5K超高清双联屏和同级最大的17.3英寸3K超高清后排娱乐屏,为驾驶者和乘客带来了极致的视听盛宴。同时,车辆还支持语音交互、手势控制等多种操作方式,让用户在行车过程中也能轻松享受各种娱乐功能。

展开查看更多

趣味汽车讲解

关注

现在的汽车市场中,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蒸蒸日上,新能源汽车的配置也越来越丰富,智能驾驶配置也是消费者比较看重的一点,2024年8月份,2025款蓝山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了两款车型,官方指导价区间为28.98万-31.68万,新车作为一款6座中大型SUV,主要针对座舱和智能驾驶方面进行了升级,那么我们就来看看新款蓝山的综合表现如何吧。

从外观上看,新款蓝山前脸采用半封闭式设计,保留了传统的梯形进气格栅,优化空气流动的同时,增加了车身前脸的立体感与层次感。分体式前大灯组造型比较精致,大灯组分为上下两层,灯组的中央位置放置了新车的品牌logo,在提升夜间行车安全性的同时,也增加了新车的辨识度。

从新车的侧面来看,上下双腰线设计让车身比较具有力量感,贯穿式腰线从前翼子板延伸至车尾,腰线造型的边缘看起来比较锋利,体积感较强,丰富了视觉感受,搭配大尺寸的轮毂,让车身的侧面比较敦实,采用了隐藏式门把手设计,增加了新车侧面的科技感,比较符合新能源汽车的外观造型。

车尾部分,贯穿式尾灯的造型比较独特,在白天和夜晚都有着一定的辨识度,与车身线条完美融合,使车尾看起来简洁又不失力量感。运动型扰流板不仅提升了车辆的运动氛围,对空气动力学性能也有所帮助。后保险杠的上方位置有一条黑红相间的LED灯带,贯穿式的设计与尾灯相互呼应,可以起到警示后车的作用。

走进车内,新款蓝山的内饰给人一种有着较强科技感的视觉感受,新车标配了12.3英寸的全液晶仪表,和两块15.6英寸的中控屏与副驾驶屏幕,中控屏与副驾驶屏幕相互连接,在中控台上没有其他多余的操作按钮设计,让新车内部看起来比较干净整洁,科技氛围感较强。

在动力方面,2025款蓝山搭载了1.5T四缸发动机和前后双电机,匹配4挡DHT混合动力专用变速箱。1.5T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为125kW,最大扭矩245N·m,前后电机最大功率80kW和220kW,在驾驶过程中,油门的调校比较敏感但不突兀,在日常起步和低速行驶中比较轻松,在高速行驶时,车身稳定性较好,底盘对风噪和胎噪的抑制能力不错。新车可根据不同的路况,发挥纯电优先、纯电和智能混动3种动力模式。

展开查看更多
正在加载中
加载失败,轻触加载
已经到底啦
暂无相关数据

CopyRight © 2000-2025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