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L6 纯电续航
所以,理想汽车不会因为大型纯电MPV理想MEGA市场表现不及预期,纯电高端化受阻,继而否定理想L6大卖,市场下沉的成功。
一旦明确了2025年70万辆的年度目标之后,理想汽车对理想L6的态度就是继续“尽情发挥”,从产能到销售都不会限流。
转过身,理想汽车将紧盯两件大事。
第一,紧盯理想i8的上市表现。
作为理想首款纯电SUV,理想i8瞄准35万-50万元价格区间,通过错位竞争对标特斯拉Model X、蔚来ES8,以高品价比和家庭场景差异化切入高端市场。从而推动理想汽车从增程技术向纯电技术双轨并行转型,减少对单一技术路线的依赖。
在理想汽车看来,配合2025年超充站扩至5000座计划,理想i8的5C超充需求可提升充电利用率,形成“车-桩协同”的商业模式闭环。
如果理想i8成功了,理想汽车不仅实现了增程王者向纯电头部的跨越,更重要的是2025年销量目标大概率达成的同时,也将为长期技术生态奠定打下基础。而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紧随其后的理想i6,以及改款而来新理想MEGA。
第二,紧盯渠道改善计划。
2024年,理想汽车销售网络城市覆盖达到287个,明显高于2023年的209个。但是,单店年均销量从450辆降至420辆,渠道边际效益呈下降趋势。
国内市场,增加新车投放量,比如理想i8/i6上新,让单店可销售品类增加,从而提升渠道边际效益当然是一个办法。
另外,理想汽车已经将2025年确定为海外市场开启元年。
过去一年,理想汽车已经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联酋等市场建立了售后服务中心。而新成立的海外市场拓展部门,将依托目前在中亚等市场建立起来的豪华品牌形象,顺水推舟,进一步加大拓展力度。
如此看来,虽然理想汽车把理想i8的打造和海外市场拓展当作两项中心工作去落实,但事实上,这两项工作已经串联起了理想汽车改善财务指标的关于降本增效的所有内容。
3
如今的理想汽车,不再是细胳臂细腿,也是大体格子的存在。每向前迈出一步,都是有消耗的。
比如,两款纯电SUV带来的研发投入陡增。粗略估算,仅仅VLA智驾大模型和800V超充平台的协同研发,将推高研发费用占比至9%-10%。而2024年理想汽车的研发费用占比为7.7%。
另外,常州工厂纯电产线的改造需新增支出约30亿元,必然又一次影响当期自由现金流。
还有,海外市场渠道拓展初期,往往需要忍受只见投入,不见产出的痛苦。比如,仅仅一个欧洲市场试点,预计消耗现金储备50亿元,但2025年海外营收贡献或不足5%。这些投入大概率将拉净资产收益率0.8个百分点左右。
所以,理想汽车真的是到了船大不好调头的段位了。
如果理想汽车通过经营策略的改善,在2025年将毛利率保持在20%的同时,实现纯电车型15万辆的交付,则一切美好都将实现。
当大多数新势力品牌押注纯电动技术时,理想汽车却坚定选择增程式电动路线,凭借"无里程焦虑"的核心卖点,通过理想ONE和L系列车型迅速打开市场,在销量上取得重大突破。
在家庭用车市场,尽管各家车企都推出了针对家庭场景的车型,有些品牌在空间和配置上也下足了功夫,但理想汽车率先打出"家庭奶爸车"的鲜明定位,将家庭用车概念具象化为"冰箱、彩电、大沙发"新三大件,成为中产家庭购车时的必看品牌。在产品布局上,理想推出了多款针对不同家庭需求的SUV车型,通过尺寸和价格的差异化覆盖多层次市场需求。
理想汽车的创新不止于此。在七座SUV市场长期采用2+3+2或2+2+3布局的情况下,理想首创2+2+2六座设计,大幅改善了第三排的进出便利性和乘坐视野,成功让"大六座"成为市场新宠。
在用车场景上,理想创造了"城市用电、长途发电、露营供电"的全新用车模式,开拓了新的用户价值。
在智能驾驶领域,理想曾一度落后于华为和小鹏。后两者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了更强的智驾认知,而比亚迪更将"天神之眼"智驾系统下放到10万元级车型。面对竞争压力,理想加速技术迭代,于2025年初推出AD Max V13系统,宣称可实现"百公里零接管",并新增哨兵模式远程预览功能。
更具突破性的是,李想将理想汽车重新定位为人工智能企业,提出"汽车只是AI的应用场景之一"的前瞻理念,这一战略定位的升级让品牌形象获得质的飞跃。
确实取得了亮眼成绩
正是凭借这些差异化创新,理想汽车在新势力阵营中脱颖而出,并一骑绝尘。
2024年,理想汽车交付量突破50万辆,较2023年的376,030辆同比增长33.1%,成为首个累计交付超百万辆的国产新势力品牌,同时也是首家实现盈利的新势力车企。
其他新势力表现同样可圈可点:鸿蒙智行(含问界)年销44.50万辆,其中问界M7单车型交付19.59万辆,成为新势力最畅销单品;零跑汽车交付29.37万辆,超额完成年度目标;蔚来、深蓝、极氪年销均超20万辆;小鹏19万辆;新入局的小米汽车首年即斩获13万辆销量。
从2024年的表现来看,大家都交出了较为不错的成绩单。而理想汽车是最耀眼的那个。
以上的成绩,均源于理想汽车成功的差异化定位,颠覆了传统豪华车市场的多项规则尽管市场对增程路线仍抱有微词,但是从技术路线层面来说,打破了行业对纯电路线的单一依赖。从市场多样性层面来说,多条路线并进绝对要比在一条路径上死磕到底要好得太多。
更有意思的是,理想汽车把百万级的空气悬架直接带到了40万区间,重塑了车市的价值体系,让消费者享受到了更高级的配置。举例来说,空气悬架以前在德系车的高端车型里才会上,而且还得加价。
理想汽车还有一点值得敬佩。那就是它通过一己之力,彻底把增程市场这个蛋糕做大。2024年增程式汽车销量达116.7万辆,同比增长78.7%。同期,纯电动车的增速为22.6%、插混车的增速为76.3%。增程车型的同比增速最快。零跑汽车因为“半价理想”的原因,成为第二家盈利的新势力品牌。问界汽车也因为走了和理想汽车同样的增程路线,成为鸿蒙智行的销量担当。
理想选择将核心技术开源,背后藏着李想深意,星环OS的诞生,恰逢理想汽车的至暗时刻。2024年MEGA纯电MPV折戟,全年仅售1.22万辆。百亿研发投入换来的智驾系统,用户满意度不及华为ADS。
此刻开源操作系统,实则是李想的围魏救赵之计,对内为下半年纯电i8/i6铺路,用操作系统级优化弥补充电网络短板。对外抢夺行业标准制定权,将问界、小鹏等竞品卷入自己的技术生态圈。
值得一提的是,理想汽车选择降价的同时也在准备新车,2月25日官方发布首款纯电SUV——理想i8官图,i系列是理想汽车全新纯电SUV系列,有着区别于目前在售理想增程SUV车型的全新外观设计,预计将定位六座中大型SUV。消息一出也吸引了不少人的讨论,不难看出当前的理想力量还是挺大的。
而根据理想汽车高管的说法,理想L系列和理想MEGA没有2025款,但会以现款车型为基础在今年5月推出‘智驾焕新版’,将聚焦于智能驾驶硬件的升级。电池、电驱动、外观和内饰的造型方面将与现款车型保持一致。
这么看来,2025年的理想汽车会有点寂寞,但2025年年销量70万辆的目标又不小,所以这些压力都会被压到即将要发布了i系列纯电SUV之上了,那你觉得它能完成目标么?欢迎一起来讨论一下!
功率半导体是电动车的核心技术之一,为了提升高压纯电产品的驱动效率和性能,理想汽车已经在国内自研自制了第一代SiC碳化硅功率模块,相比行业同等性能的主流产品,具备更高的能量转换效率。SiC碳化硅功率模块的体积优势结合电机控制器的多部件集成设计,有效提升整车空间,实现轻量化设计,进一步减少能耗。未来,理想汽车中德两地研发团队将共同完成下一代功率半导体技术的前瞻性开发。
智能化的线控底盘是实现人工智能汽车化的必然路径,能够为智能电动车带来颠覆性的用户体验。理想汽车目前已经在智能底盘领域建立深厚技术储备,多域融合的智能化底盘技术也是理想汽车未来的重点研究领域。德国研发团队将支持理想汽车在中国总部的研发工作,协助完成线控制动、线控转向和全主动悬架等前沿底盘技术的下一代研究。
此外,在产品战略上,德国研发中心也将助力理想汽车洞察欧洲市场、建立基于欧洲汽车法规的开发和试验能力,本地化适配用户需求,在未来为更多家庭带来更便捷、舒适和幸福的出行体验。
长期坚持研发投入,聚焦智能化技术
德国研发中心的成立彰显出理想汽车对于技术研发和创新的重视。长期以来,理想汽车坚持核心技术自研战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实现了智能电动、智能驾驶、智能空间和车辆安全等核心领域的创新和迭代。在电动化上半场,理想汽车采用增程电动和高压纯电并行的产品路线,在智能电动领域通过自研XCU整车中央域控制器、增程电动系统、高压三合一电驱,以及联合开发首个量产5C电池等,解决了用户的里程焦虑。
当然,小鹏汽车销量明显提升主要还是MONA M03和小鹏P7+两款车型的功劳。以12月官方销量数据为例,12月小鹏汽车共交付36695辆新车,其中小鹏MONA M03交付超15000辆;小鹏P7+交付量超10000辆。1月4日,小鹏汽车宣布小鹏MONA交付超5万辆,保持新势力纯电最快,作为一款上市不久的新车,这样的市场表现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消费者对该车的认可。相比之下,蔚来汽车的表现则不是很亮眼,周销量为0.30万辆,排名榜单第九名,明显与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拉开差距。
以上是大型汽车集团,咱们再看看具体品牌的情况,重点关注新能源。其中,特斯拉国内销量达到65.7万,同比增长8.8%。理想汽车表现亮眼,销量超过50万大关,完成了年度目标,当然这个目标是调整之后的。理想汽车在2024年开局并不顺利,首款纯电车型MEGA也远未达到预期,不过在4月份L6上市之后,销量开始逆转,之后就一路走高,出现了三次月销超过5万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