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d猛禽进口皮卡
作为皮卡车的“常青树”选手,福特F-150皮卡始终是皮卡爱好者心目中的顶流。于是福特在2025年的上海车展里再次带来了这款车,并且是小改款的新款,车辆没有浮夸的改、加装件,展示车摆在那里就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场。
先来看车:
为何福特F-150猛禽版的视觉效果如此之强?
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是另一个问题的答案,读者提问:福特F-150有没有可能引进国产,尤其是猛禽版?
笔者认为可能性基本没有。
原因正是福特F-150猛禽版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带来这种视觉冲击力的关键因素是足够大的车身——其车身尺寸为5930*2199*1992毫米,轴距3694毫米,而货箱尺寸仅仅为1705*1656*543毫米,这是什么概念呢?
在国产皮卡里很难找到车身长度达到相同标准的选项,除非像北汽勇士皮卡里特殊的“三翻版。”绝大多数国产皮卡的“小双排”车身长度只是5200-5300毫米,加长版的“大双排”则多为5500-5650毫米左右,而“大双排”的货箱长度已经能达到1700~1800毫米。
在蓝色号牌的卡车里,只有加长货箱的微卡可以接近福特F-150猛禽的长度;而能够达到相同长度的货车则是轻卡,也只有轻卡的宽度才能与该车相当。
也就说是福特F-150猛禽的实际车身尺寸相当于轻卡,而最常见的轻卡俗称为“四米二。”(货箱长度达到4.2米)
超大尺寸自然可以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也会带来相当高的耗油量。
之所以讲福特F-150猛禽不会引进国产正是因其尺寸过于大,大车想要有良好的动力表现则需要有大排量的发动机,或者使用高功率的电动机配合内燃机组成的混动系统。现在的福特F-150猛禽用的是3.5T-V6发动机,而最常见的轻卡也只是用排量相当或更小的四缸柴油机;由此可见这款车的耗油量会有多高,其NEDC工况的综合油耗(测试数值)也要11.5L/100km,如果用于日常代步驾驶的话,城市道路驾驶是可以轻松超过20L/100km的,这样的皮卡车在国内市场里绝对不再是“工具车。”
或者说排量如此之大的皮卡车想要作为工具车使用的话,其前提条件一定是相对低的油价或高出许多的DPI数值。而这两个条件在本土市场里都不具备,所以这样的皮卡车即便引进国产并定出相对低的售价也是不会有市场的。
福特皮卡在亚太市场的上限是“Ranger·游骑侠。”上图左侧车辆为游骑侠,右侧车辆为福特F-150。
该车尺寸为5370-5410*1918*1880毫米,轴距3270毫米,货箱长度为1458*1584*529毫米,这是标准的“国产工具级皮卡车”的尺寸水平。车身尺寸不算大,发动机还有2.3T的柴油机选项,对动力要求不高且想要省油就选柴油版;对动力要求高就选2.3T的汽油版。
变速器用8AT,有四驱选项。
作为兼顾工具车用途的休闲娱乐型皮卡车,江铃福特游骑侠还是相当不错的。
至于对视觉效果要求高的皮卡爱好者,那就只有努力提升自己,以进口车的渠道购买福特F-150猛禽了。不过近期由于其他因素导致福特暂停该皮卡和部分全尺寸SUV的进口,包括林肯领航员也已经暂停,所以倒是有充足的时间去自我提升了。
说实话,特斯拉Cyber chuck似乎未能达到其推出初期所期望的年销量目标 ——25 万辆。原本预计每个季度能售出 8000 辆以上,但实际上,在美国这个皮卡的天堂,最畅销的电动皮卡竟然是福特 F-150 Lightning,令人意外。相比之下,Cyber chuck仅仅勉强售出了 6000 辆。
与人们期待它能带来又一次创新不同,Cyber chuck推出后,因其极具争议的外观设计、生产初期的质量问题以及召回事件等,销量逐渐呈下降趋势。最重要的是,价格影响了Cyber chuck的市场接受度。当Cyber chuck以概念车形式亮相时,埃隆・马斯克曾表示会推出起售价约为 39900 美元的基础款车型,但实际上他并未兑现这一承诺。即便到现在,若想购买Cyber chuck,仍需至少准备 82000 美元。
在这种情况下,特斯拉为了提升销量,额外推出了配置更为合理的Cyber chuck。在发布之前,人们就猜测这款车可能就是埃隆・马斯克所说的 39900 美元的基础款车型,至于这个猜测是否正确,接下来我们再继续探讨。
首先,既然被称为 “合理” 配置,就不可避免地要大幅删减一些配置。首先,空气悬架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安装了钢制弹簧的悬架系统,同时车辆的离地间隙固定为 243 毫米。
此外,后排屏幕也被取消了,座椅的通风功能也被去除,后排座椅的加热功能也消失了,内饰材料也换成了织物材质。
皮卡货厢原本配备的电源插座也被移除了。原本这里有一个支持 120~240V 电压的电源插座,但为了降低成本,它被取消了,甚至无法作为选装配置。驾驶室的情况也是如此,原本那里的电源插座也被一并拆除了。而且,前脸标志性的大灯也被取消了。
音响数量原本是 15 个,但后轮驱动版(RWD)只有 7 个,主动降噪功能也没有了。而且,不出所料,由于变成了后轮驱动,前电机也被移除了。因此,车辆从 0 加速到 100 公里 / 小时的时间变为 6.7 秒,比全轮驱动版慢了约 2.4 秒。牵引能力也降至 3420 公斤,低于全轮驱动版的 4990 公斤。幸运的是,最高时速仍保持在 180 公里 / 小时。
当然也有一些优势。首先,车辆重量略有减轻,因此续航里程增加到了 563 公里,相比全轮驱动版略有提升。所以,如果是完全不进行越野驾驶的人,可能会觉得后轮驱动版(RWD)反而更好。
尽管进行了如此大幅度的配置削减,大多数人都认为价格也会相应大幅降低,但出乎意料的是,价格仅下降了 10000 美元。仍然没有达到几年前埃隆・马斯克所说的极具吸引力的基础款车型价格。当然,价格下降幅度较小也是可以理解的。
例如,电源插座中包含的插座和电线成本仅约 50 美元左右。即使将所有被取消的其他便利功能的成本相加,节省的费用总体上也大致相同。当然,取消空气悬架和前电机确实节省了不少成本,但实际上,对于特斯拉来说,降低 10000 美元的价格无疑是一次相当 “肉疼” 的大甩卖。
即便推出了这样的入门级Cyber chuck,似乎也很难轻易扭转目前销量下滑的趋势。因为在美国市场,皮卡的主要消费群体大多更倾向于全轮驱动车型,实际上,除了韩国、日本等少数将皮卡真正作为商用车选择的国家外,后轮驱动皮卡几乎没有什么市场需求。
总之,就目前来看,现在推出的这款配置车型似乎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无论进行多大力度的降价促销和广告宣传,都很难再重现这款皮卡曾经的辉煌了。
车友们,念寒我刚刷到个新消息,还挺劲爆的,起亚官方盖章确认了,他们要搞电动皮卡,而且目标直指北美市场!这你受得了吗?
讲真,这消息一出来,我估计北美那帮玩皮卡车的,像开F-150 Lightning的、等Cybertruck的、还有望着Rivian R1T眼巴巴流口水的...都得竖起耳朵听听了。因为起亚这步棋,确实走得有点意思的。
不过嘛,目前起亚官方也就放了这么一句话,确认了有这回事儿,但具体这电动皮卡长啥样、叫啥名、用多大电池、能跑多远、拉多少货、卖多少钱...通通都没说!
还有就是,起亚在保密方面的工作确实也做得挺到位的,跟拍谍战片似的,吊足了咱们的胃口。
说到这儿,我就在想啊,起亚既然敢往北美这个“皮卡大本营”里冲,肯定不是闹着玩的,试问哪家车企会打无把握的仗呢?你们说对吧?
至于为何如此突然,肯定是奔着北美市场对皮卡的强大需求去的,那可是实打实的“大蛋糕”,而且电动化浪潮下,电动皮卡这块蛋糕也越来越诱人。
比如说,福特、通用、Ram这些老牌劲旅也都在布局,还有特斯拉、Rivian这种新势力搅局,现在起亚也要来分一杯羹,这竞争,想想都刺激。
基于起亚现在玩电动车的路数,我大胆猜一下啊,这新皮卡很可能也是基于现代起亚集团那个牛哄哄的E-GMP平台打造。
为啥?因为这平台底子好啊,800V高压架构,充电快得飞起,还能对外放电(V2L),搞个户外烧烤、工地作业啥的都方便。如果真是这样,那这皮卡在技术底子上就有得聊了。
至于尺寸这块的话,是搞个像现代Santa Cruz那种紧凑型的玩乐皮卡,还是直接上中型甚至全尺寸,跟F-150、Silverado掰手腕?这个悬念就大了。
我个人更倾向于可能先从中型开始试水,毕竟一口吃不成胖子,稳扎稳打可能更符合起亚的风格。
设计上,会不会延续EV9那种方盒子、硬朗带点科幻的风格?还是另起炉灶搞个全新的造型语言?这也挺让人好奇的。毕竟皮卡嘛,样子得够“硬”,才能镇得住场子,否则老美怎么可能会愿意花钱买单呢。
当然了,最关键的还是性能和实用性。续航里程能不能打?载重和拖拽能力达不达标?智能化配置跟不跟得上潮流?
这些都是决定它能不能在北美站稳脚跟的核心要素。毕竟那边的消费者,对皮卡的要求可不是一般的高。
总之呢,起亚这电动皮卡算是正式官宣“预告”了,但离掀开盖头还有段时间。念寒我跟你们一样,搓手手期待后续能有更多干货爆出来。
北美市场这电动皮卡大战,看来又要多一位重量级选手了,咱们就搬好小板凳,准本好瓜子花生,一起来看热闹咯,看看起亚这回能不能给我们带来点新惊喜。
2025年2月10日起,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将被加征关税。在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的公告中明确指出,皮卡及大排量美国车都在加征范围,关税加征比例为10%。现在满打满算也已经不足5天了。就皮卡而言,国内喜欢原装美式进口大皮卡的车友要想购车,不抓紧时间的话是不是就要多掏腰包了呢?就这个事儿,小编特意去打听了一下!
在国内,美国进口皮卡大致有两种销售渠道,即平行进口和官方销售。平行进口商处可买的的品牌车型更为丰富,而通过官方渠道销售的则只有福特F-150猛禽。对于加征10%关税后,进口美国品牌皮卡是否会涨价,平行进口商大多选择避而不谈,但可想而知这多出来的10%成本大概率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那么,在福特纵横官方渠道销售的福特F-150猛禽也会如此吗?
小编从有关人士处得知,福特纵横没有对F-150猛禽涨价的计划,会努力承担下关税提高的成本。相关人士表示,近两年国内皮卡市场出现萎缩的现象,若对产品机械式加价对市场发展和消费者带来伤害,福特纵横不会贸然行动,更不会让进口关税的增加轻易破坏正在兴起的皮卡文化,“要知道!对于皮卡文化和使用氛围的营造,在福特眼中是和产品质量、性能、安全同样重视的头等大事”。
值得提醒消费者注意的是,对于美国进口皮卡关税增加,日后恐会有假消息炒作称国内买车要涨价。烦请车友们擦亮眼睛,以福特纵横官方消息及有央媒背景的媒体信息为准。
接下来,小编想再跟大家聊聊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近日发布的这则公告。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公告中特别使用了"皮卡"这一通俗称谓,而非"轻型载货汽车"的规范表述,而在具体商品范围附件中也并没有“皮卡”字样。正是这个细微之处让小编感觉,政策制定者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开始对皮卡这一特殊车型有了特定理解,若能精准定位对车友们期待的取消15年强制报废及一年一检大有帮助。
关税政策背后的文化考量
皮卡在美国汽车文化中占据着独特地位,它不仅是工具车,更是自由、冒险精神的象征。从好莱坞电影到乡村音乐,皮卡始终是美国文化的重要载体。这种文化符号的独特性,使其在中国市场也形成了特定的消费群体和使用兴趣。
政策制定者使用"皮卡"而非"轻型载货汽车"的表述,是精准用词,能起到更易引发市场理解的作用,也体现了其对市场细分和文化差异的深刻理解。这种表述方式既突出了目标车型的特征,也暗示了政策有了更多文化层面的考量。
消费端:价格重构与市场洗牌
关税上调在消费端,最直接的目的是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在当下,国内的消费者还多为价格敏感型的消费者,若美国进口皮卡因关税上调而涨价,在皮卡用车政策没有进一步改变的情况下,大多数消费者很可能会转向国产皮卡或SUV车型。对于美国品牌及进口皮卡忠诚度高的消费者也极可能选择持币待购。
总体来看,新的关税政策可能改变中国皮卡高端市场的消费结构。高端进口皮卡的整体销量极有可能会出现下降,而国产中高端市场则将迎来新的机遇。比如,福特纵横最新推出的性能车型——全新福特游骑侠Ranger FX4沙狐特别版,将主要承担起满足有美式皮卡情节车友的需求;长城炮系列可进一步夯实市场领头羊地位,其自研的3.0T V6发动机也将拥有更大优势。不仅如此,以"路权优惠+免购置税"吸引用户的新能源皮卡也有了借势扩大市场份额的机会,加速推出电动皮卡的吉利雷达有了天赐良机。
企业端:战略调整与市场博弈
对于美国皮卡品牌而言,关税上调将迫使其重新评估中国市场战略。可能的应对措施包括本地化生产、调整产品线或加强与其他市场的合作。
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他们可以通过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填补进口皮卡留下的市场空白。
在汽车领域,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对原产于美国的大排量汽车、皮卡加征10%关税,具体划分标准参考序号55-72。
文件实施后,预计将有不少美国车企出口中国的车型受到影响,其中美系车三巨头受伤最为惨烈。
通用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和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标致雪铁龙集团已经和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合资成立Stellantis集团)是美国汽车三巨头。
通用旗下拥有众多汽车品牌。其中,别克、凯迪拉克、雪佛兰旗下的多款轿车和SUV车型在中国实现了本地化生产。
而雪佛兰的部分车型、通用汽车旗下的商用车品牌GMC、通用汽车旗下越野品牌悍马(Hummer)等品牌车型在中国市场销售都依赖于进口,例如TAHOE太浩、GMC Yukon等。
▲通用雪佛兰TAHOE太浩(图源网络)
美国另一大汽车巨头福特旗下的野马品牌,其在中国市场销售的燃油车也都是进口产品。
▲福特野马(图源网络)
此外,在中国市场销售的经典皮卡车型福特猛禽也是在美国生产的。
▲福特猛禽(图源网络)
福特猛禽在业内有着“福特印钞机”的称号。
根据业内媒体报道,2024年美国最畅销的车型就是皮卡,在美国皮卡市场,福特F系列掌握霸主地位,全年累计销量为76.6万辆,同比增长2%,而福特F系列中最畅销的车型则是福特F-150猛禽。
美国最畅销的三款汽车是福特F150、雪佛兰索罗德和道奇RAM,这三款车均为皮卡车。
在分析生活在农村是否需要购买汽车和为何公共交通越来越发达却依旧有许多人坚持开车返家的时候,有一些读者朋友提出最适合农村汽车消费者的车型是皮卡。如果没有15年皮卡强制报废规则的话,相信会有许多农村人愿意购买皮卡车。
真得会是这样吗?
笔者作为皮卡车资深爱好者并不赞同这个观点,皮卡车只有可能在美国成为最畅销车型;在中国农村应当是不会成为畅销车的。究其原因有三点,每一点都能印证这个结果。
皮卡车型的特点是车身高大且功能丰富,能载货、能越野还能乘坐五个人,同时乘坐体验还是不错的。可也正因为车身高大,所以车辆需要大排量发动机,耗油量总是会比较高的。于是这就有一个必须分析的前提条件:使用成本。一公里一块多钱的皮卡车对于农民而言会有较高的用车压力,而农民并非是高收入人群;可以说这个用车成本就算是许多城市白领也不见得能接受。
美国拥有29亿亩耕地,农民数量只有300余万;平均到每一个人约有1000余亩土地。也就是说美国农民实际属于高收入群体,近几年里的统计数据依然显示其年均收入可以超过9万美元,而全美家庭收入中位数是刚刚超过7万美元。
没有可比性。
所以皮卡可以在美国火出圈,可是全尺寸美式皮卡出了北美市场就基本没有市场了(不仅在中国市场销量差)。
中国农民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并不是很需要一辆皮卡。至少大多数农民是这样。因为中国物流运输非常发达,而且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可以激烈到“卷”的程度。于是几乎每一个村到了收获季节时,总会有大量的卡车开到田间地头直接去收货;并且几乎每个村或几个村就会有一个经销商,也有人称之为代办点,其会联系好货车去收货。
可以说现在除了收粮食还需要驾驶拖拉机拉到附近的粮站,瓜果蔬菜基本都不需要太麻烦了;除非是在较为偏远的山区里。
反之,美国的物流运输成本是相当高的。同时人力成本也很高。所以美国农业首先是机械化规模经营,在能够节省人力成本的环节都会去节省;皮卡在这些场景中可以作为工具车有效发挥作用;所以美国农民确实需要一辆功能和动力都足够强大的工具车,皮卡车几乎是唯一的选项。
第三个因素无需赘述,那就是汽车文化底蕴的不同。
皮卡的汽车文化属于牛仔文化的延续,是美国汽车文化里独有的。
中国汽车文化的关键车型是轿车,SUV对应的是“马匹。”文臣乘轿、武将骑马,这也是传统文化元素的延续;而皮卡车基本等于“畜力车”——相当于牛车。而这样的汽车文化在三四级汽车市场里是深深扎根的,只有一二级汽车市场才会更多受到海外汽车文化的影响。所以皮卡车型很难打开农村汽车市场。
如果皮卡想要在国内乘用车市场里真正有一席之地,首先要通过混动技术降低用车成本,其次要对应开发出汽车文化理念;否则皮卡在国内市场的销量只会越来越低。
一种能合法载货运输、兼具越野能力和乘坐舒适性的多用途车,它就是皮卡。
皮卡主要吸引着两类用户,首先是需要一台驾乘品质良好的工具车的人,其次是越野爱好者。绝大多数汽车爱好者在线上可以看到的总是第二类用户,能看到的图片或视频多为皮卡改装车的自驾游或越野题材;于是许许多多的汽车爱好者都喜欢上了皮卡,可是回到线下却发现身边没有多少人开皮卡。
为何选择皮卡作为家用车的人很少,皮卡又能否成为家用畅销车呢?
其实一张图片就能解答这个问题。
2024年1-11月的皮卡柴油动力皮卡销量为18.2万辆,占比高达73.25%;而汽油动力皮卡实际只有5.5万辆,占比为22.06%。
数据能说明什么?
早就说过美式皮卡并不适合中国市场用户,可是大多数汽车爱好者都不赞同这个观点;甚至连主机厂都不认同;可是销量是不撒谎的,柴油车的销量占比如此之高可以说明两点——其一是皮卡车用户依然以B端用户为主,其二是B端用户也需要考虑使用成本。众所周知,柴油车是比同级、同排量汽油车省油的,因为柴油的能量密度是汽油的1.2倍;意思是燃烧1升柴油转化出的热能相当于燃烧1.2升汽油,所以柴油车是省油的。
不过柴油车的省油不只依靠柴油自身的优势,同时还有转速限制;家用车汽油机的最高转速达到6500~7000转左右是不足为奇的,而柴油机的最高转速往往只在4000转左右。
四冲程发动机曲轴转两圈做功一次,2000转就是每分钟做功1000次的意思,而每次做功都要耗油。所以平均转速越低则汽车油耗也越低,限制了柴油机的转速也是省油的关键。
省油不好吗?
省油当然好。
但是真正的美式皮卡里的柴油版并不多,知名度最高的福特F150系列、雪佛兰索罗德和道奇大公羊皮卡都是以大排量汽油机为主。为何国产美式皮卡偏爱柴油机而真正的美系皮卡偏爱汽油机呢?
原因正是柴油机的转速限制严重压低了发动机的最高功率,因为“转速×扭矩÷常数=功率”而“功率×1.36≈公制马力。”1PS的公制马力是75公斤力。所以马力越大车辆的动力才会越强,而柴油机只是通过涡轮增压技术的提前应用实现了低转速的大扭矩,扭矩和转速是相乘的关系,提高扭矩确实能提高功率和马力——但是在降低或限制转速的前提下,扭矩大也不会有大马力。
比如那些使用2.0T或2.4T柴油机的国产美式皮卡,最大扭矩也有470~500N·m——相当于汽油机2.5T~3.0T的水平!可是最大功率不过是130~160kW,只是汽油机1.5T~2.0T的水平而已。高水平的2.0T汽油机最大功率可以达到200kW,如果使用双涡轮增压技术的话,达到230~250kW也是不夸张的。
所以在都采用涡轮增压技术的前提下,实际上的柴油机完全没有动力上的优势;同排量的汽油动力皮卡一定比柴油动力皮卡的性能强,这是没有争议的。这也是真正的美系皮卡会用大排量汽油机的原因,当然这也有一个前提:加得起汽油!反之,国产美式皮卡以柴油机为主的原因是为了省油,但是选择了柴油机就等于选择了低性能。同时柴油机还有噪音大、震动程度大的缺点,其噪音、震动、声震粗糙度的表现也是不如汽油车的。
结语:
皮卡是美系车的标志车型,什么类型的皮卡好,看美系皮卡就足够了。答案自然是汽油动力皮卡更好,可是这些皮卡油耗过高。所以美式皮卡根本不适合中国市场用户,柴油动力汽车也不可能在北美和亚太市场成为家用畅销车;因其主流市场用户对于车辆的品质要求很高,相较于因用车成本过高而可以选择降低对车辆品质要求的欧洲部分区域的汽车用户而言,柴油动力家用车就是没有市场的。
所以柴油动力美式皮卡作为商用车尚可接受,但作为乘用车是有一些不伦不类的;想要让皮卡车真正打入乘用车市场必须降低油耗,可行方案只有插电增程混动技术,只是短期内还难以应用开来,毕竟非承载式皮卡的制造成本本就偏高,增程驱动系统的制造成本也偏高,现在打造出的插电增程皮卡至少要在15万级左右起步,比如长安猎手皮卡,这是超出主流皮卡车价格带的产品定位。
亦或者打造出一些尺寸偏小的皮卡,总之,只有省油的汽油动力或混合动力皮卡才有可能成为畅销家用车。
在汽车市场中,皮卡车型以其独特的实用性和越野性能,始终占据着一席之地。然而,在皮卡领裕,并非每一款车型都能称为“性能王者”。由福特高性能团队搭载的福特F-150猛禽,凭借其无可匹敌的性能和卓越品质,成为了唯一在售的赛级性能皮卡王者,引领着越野皮卡的新风尚。
提到福特F-150猛禽,其强大的动力表现无疑是最为吸引人关注。搭载3.5升V6EcoBoost®双涡轮增压高功率发动机,猛禽如同一只蓄势待发的猛兽,随时准备展现出它那令人震撼的扭矩输出和迅猛的加速性能。无论是在沙漠的松软沙地上驰骋,还是在山地的崎岖路面上攀爬,亦或者冰雪路面,猛禽都能轻松应对,展现出它作为性能皮卡的强大实力。
除了动力强劲外,福特F-150猛禽还拥有着出色的悬挂系统和底盘调校。全新的FOX™3.1LiveValve™减震器,采用了先进的电子控制活阀技术,能够根据路况实时调整阻尼系数,有效吸收震动,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这种智能化的悬挂系统,让猛禽在越野过程中更加游刃有余,无论是面对陡峭的山坡,还是复杂的沙漠地形,都能保持最佳的行驶状态。
福特F-150猛禽还配备了TMS地形管理系统,提供了包括普通、雪地/湿滑、沙地、泥地/车辙、岩石和拖车/重载在内的7种驾驶模式。这种智能化的地形管理系统,让驾驶者可以根据路况选择合适的驾驶模式,轻松应对各种复杂地形。无论是沙漠的广袤无垠,还是山地的崎岖不平,猛禽都能凭借出色的地形适应能力,展现出它作为性能皮卡的独特魅力。
在外观设计上,福特F-150猛禽同样充满了力量感和霸气。独特的车身线条和宽大的轮拱,彰显出猛禽的越野本色。同时,猛禽还采用了高性能的轮胎和刹车系统,进一步提升了车辆的操控性和安全性。这种硬朗而又不失精致的外观设计,让猛禽在同类皮卡中独树一帜,成为越野爱好者的首选。
作为一款唯一在售的赛级性能皮卡王者,福特F-150猛禽不仅在越野性能上表现出色,在舒适性和实用性方面也同样令人满意。宽敞的车内空间、豪华的内饰设计和丰富的科技配置,让猛禽不仅是一辆越野利器,更是一款能够陪伴家庭出游的舒适座驾。
总之,福特F-150猛禽凭借其无可匹敌的性能和卓越品质,成为了唯一在售的赛级性能皮卡王者。它不仅满足了越野爱好者的需求,更成为了一款能够代表福特精神的经典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