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ON UT 体验最新摘要
- 体验过AION UT之后极简评价:说真的,体验过AION UT之后,我对这款车型的表现真的很失望。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大家买车关注的是什么?当然是舒适性体验和科技体验,如果只是日常代步,车辆的动力性能够用就行,别的纯电动小型车,虽然动力性能不是很强,但也够用了,AION UT虽然能给人100千瓦的最大功率,可是实际用途并不大。它虽然有良好的空间 查看详情>>
- AION UT用户更在意体验感与品质感肖勇坦言,埃安从去年开始确实面临B端到C端的转型。B端客户将车辆视为盈利工具,更看重24小时快速响应、低成本维保与超高可靠性。网约车司机无法接受车辆“趴窝”,因此埃安专门成立“出行中心”,提供分钟级故障响;而反观C端市场,用户更在意体验感与品质感。埃安因此在全国布局“体验中心”,并将部分车型从B端渠道剥离——出行中心专 查看详情>>
- AION UT上文提到的体验中心更聚焦C端用户同时,针对广汽埃安B端基因或许成为C端转型阻碍这一问题,肖勇在现场进行解释,他表示将从C端用户的需求出发,从产品定义到服务模式都要做一些新的适应,避开B端市场的运营规则,譬如广汽埃安已部分渠道进行了B、C端分离,上文提到的体验中心更聚焦C端用户。 查看详情>>
- AION UT实际体验加速并不慢动力上这款车型搭载了100kW夸克电机,最高时速可达150km/h。实际体验加速并不慢,动力输出平顺线性,无论是中低速还是高速超车,它都能有底气。底盘调校偏向舒适性,对路面颠簸过滤的很充分,能带来一定厚重感。配备44kWh的电池组,可以带来420km的续航里程,能够满足日常通勤需求。 查看详情>>
- AION UT从实际体验来看14.6英寸悬浮式中控屏以及8.8英寸液晶仪表也给车内带来了不错的科技感,从实际体验来看,中控屏的色彩比较细腻,流畅程度也没有问题,上手难度比较低。 查看详情>>
- AION UT确实能为用户在日常出行时提供不错的用车体验于消费者而言,尤其是讲求智能科技的当下,比亚迪海豚配备12.8英寸中控屏+DiLink车机系统,确实能为用户在日常出行时提供不错的用车体验。不过,埃安UT有着更大尺寸的屏幕,以及AI语音互动和齐备的手机互联功能,让它在功能体验方面更加饱满,而这也正是用户的所想所求。 查看详情>>
- AION UT无论是时尚潮流美感的外观设计、灵活宽裕的舒适空间、综合来看,埃安UT的登场展现了10万级新的标杆表现。无论是时尚潮流美感的外观设计、灵活宽裕的舒适空间、智能科技的互联体验、高标准的五星安全车身以及更好开且续航无忧的驾驶体验,都在多维度展现出了它的优势。它的上市,势必将为消费者提供更具性价比的选择,也将推动A级纯电市场竞争进入新阶段,重塑市场格局。 查看详情>>
- AION UT带来更便捷、先进的科技体验同样,埃安UT的内饰也提供了三大精致主义风格搭配,进一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个性需求。或许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一提到“智能座舱”这四个字,都是20万级以上的车型才具备的,而随着埃安UT的登场,直接将准入门槛拉到了10万级,带来更便捷、先进的科技体验。新车采用8.8英寸仪表+14.6英寸中控的双大屏组合,显示效果更细腻,行车 查看详情>>
- AION UT分享了自己对埃安UT鹦鹉龙的体验感受与喜爱之情作为广汽埃安全球品牌代言人,郭麒麟也来到了本次发布会活动现场,并与众多粉丝进行了亲密互动,分享了自己对埃安UT鹦鹉龙的体验感受与喜爱之情。 查看详情>>
- AION UT尤其是超车、加速、高速的体验除了续航,动力性也同样是消费者关注的核心,尤其是超车、加速、高速的体验,更强的动力,也有更好的驾驶体验;首先是比亚迪海豚,除顶配骑士版外,其余版本驱动电机功率为70kW,顶配则为150kW,但还是价格过于昂贵,并不具备性价比,可见海豚把更多高配的体验,均放在了顶配车型;而埃安UT鹦鹉龙则全系配备100kW夸克电驱,相较 查看详情>>
- AION UT显然埃安UT鹦鹉龙有更强的动力体验而在动力方面,埃安UT鹦鹉龙全系标配100kW驱动电机,相较于这个价位大部分都标配70kW的驱动电机,显然埃安UT鹦鹉龙有更强的动力体验,配合215mm同级最宽胎,可以拥有更好的抓地力,加上车身的重心更低的设计,埃安UT鹦鹉龙可以完成麋鹿测试同级最高的75km/h通过,属实是为用户带来非常强悍的动力体验。 查看详情>>
- AION UT以及对智能化、网联化驾驶体验的渴望这一转变,除了技术迭代与产业升级的结果,更是消费者需求觉醒的直接体现。随着消费者对环保、节能意识的提升,以及对智能化、网联化驾驶体验的渴望,他们不再单一追求品牌的光环,而是更加注重产品的性价比、技术创新及个性化需求满足。 查看详情>>
- AION UT为什么大家最近体验我们的车智驾能够迭代得这么快、升为什么大家最近体验我们的车智驾能够迭代得这么快、升级得这么快?体验这么好?核心还是基于我们对未来技术的判断。其实2023年以前那时候的自动驾驶技术还没有BEV、还没有Transformer,也没有大模型的赋能,那时候还是基于rule-based从感知融合到决策规划控制的这样一套算法架构,我们到2022年底的时候就已经分 查看详情>>
相关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