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德国汽车之都”美誉的斯图加特在汽车版图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世界上第一台汽车便是从斯图加特出发,没错,这里正是梅赛德斯-奔驰的故乡,“三叉星徽”的光芒照耀这座古老城市。坐镇德国主场,奔驰在2023慕尼黑车展(IAA MOBILITY 2023)交出完美“绿色答卷”,基于全新MMA平台打造的首款车型CLA级概念车重磅首秀,用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的话来说:“CLA级概念车是全新梅赛德斯-奔驰新生代电动车的先驱。”
将优雅贯彻到底,不负“CLA”之名
作为汽车的发明者,百年奔驰为汽车长河贡献一代又一代经典设计造型,CLA级是奔驰为填补市场对四门轿跑车型热度而推出的,2013年首发的CLA车系历史不算太久远,但其凭借出色颜值迅速俘获一批车迷目光,更重要的是,CLA级轿跑所体现出的优雅气质与相对亲民价格,非常符合年轻人购车需求。
进入国内后,CLA级散发独特的魅力同样深入人心,如果说奔驰C级肩负走量任务,那么CLA级就负责美就够了。对于CLA级的换代,奔驰不敢怠慢,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大家对于CLA级轿跑颜值的记忆。好在,奔驰设计团队没有让我们失望,2023慕尼黑车展前夕首发亮相的CLA级概念车再一次诠释奔驰在新时代背景下,对美学的重塑与理解。
CLA级概念车是奔驰“感性·纯粹”设计语言的再次进化,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纵览CLA级概念车设计元素,整体风格延续动感的运动美学,经典的鲨鱼鼻前脸中央,A形格栅化身数字画布,以电动时代特有的方式呈现出发光三叉星徽以及动态星徽图案,每一颗三叉星徽标识均透露出典雅,展示出紧跟时代潮流的创新设计。前后灯带在增添立体光效的同时勾勒出星形大灯,令人过目难忘。
其实,CLA级概念车最令笔者感到满意的在于侧面造型,强健的肩线从车头贯穿至车尾,车身C柱位置有非常明显溜背式运动轿跑设计风格,设计上将长轴距、短前悬、长车头的设计赋予优雅、动感比例,低视觉重心与21英寸星徽轮圈配合,彰显出CLA级概念车应有的自信姿态。
除了四门Coupe溜背造型外,CLA级概念车尾部与前脸设计相似度颇高,环绕式灯带配合"三叉星徽"logo样式的星形尾灯,以及点缀动态发光星徽图案的玻璃车顶,无不展示出CLA级概念车的豪华气质。与燃油世界里的CLA轿跑车相比,笔者认为,CLA级概念车在延续运动气质外,加入了许多更具豪华风的元素,官方强调本次展出的CLA级概念车非常接近量产状态,给予车迷们更多期待目光。
车内同样散发着“三叉星徽”专属豪华感,它的设计来源于VISION EQXX概念车,采用了一体式三联屏的设计,与奔驰的氛围灯结合后呈现了一种科技感与高级感,mini-LED技术和沉浸式3D图形显示代表了奔驰对于智能化、数字化的创新。经典涡轮出风口设计得以保留,但设计师将其作为温度控制界面,真正的空调出风口位于屏幕后方,与环境氛围灯融为一体。而在设计细节部分,奔驰首次引入极具视觉冲击感的饰件,在悬浮式中央扶手中集成了发光透明设计的无线充电板、带立体薄片饰条的发光杯架,这些小心思体现奔驰对于将品质、美学、科技氛围融合的最终成效。
CLA级概念车还会搭载全新梅赛德斯-奔驰操作系统MB.OS,采用英伟达高性能水冷芯片,可提供更快的通信速度、信息娱乐、舒适功能等多重数字化的体验。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如此科幻的“超模拟”座舱下,奔驰并没有忘记对环保的探索,CLA级概念车内饰中用上了许多可回收材料,从而进一步降低整车碳排放。
技术革新,MMA平台助力提速“全面电动”
MMA平台是奔驰以“电动为先”理念研发的全新模块化架构,同时也是新时代下,奔驰竞争电动化赛道的重要布局。很多媒体在了解MMA平台后,不由得发出感叹:奔驰终于放大招了!
800V超充、15分钟补能400公里、约12千瓦时/百公里能耗、WLTP工况下750公里续航,这些领先的技术创新,全自研的MMA平台全部做到了,并且,全新高效电驱单元MB.EDU将电机、变速箱和功率电子模块高度集成,能够满足不同车型对性能的不同需求,根据官方介绍,MB.EDU电驱单元重量不到110千克,得益于优秀的能耗控制水平,能够实现从电池到车轮高达93%的能量转化效率。
用通俗简单的理解,CLA级概念车采用后轮驱动,布局在后轴的电机能够提供最高175千瓦的功率输出,得益于模块化架构的高灵活度,MMA平台还支持前后双电机布局,或许未来带来更强性能的量产版纯电CLA级完全不成问题。
MMA平台也具备很强兼容性和拓展性,提供2种电池选择,高端车型采用的氧化硅阳极电池,入门版车型使用非常小巧的磷酸铁锂电池。
学习新势力、赶上新势力、超越新势力,奔驰只用了1年多时间。
MMA平台的推出,意味着奔驰已布局好更亲民价位的纯电产品,无疑将对新生代细分市场进行全方位覆盖,根据康林松介绍,MMA平台架构将为4款车型提供支持,包括四门轿跑车、猎跑车和两款SUV。
深耕中国市场,奔驰很认真
玩转电动化转型,首先要立足于中国,这一思想已经成为许多国际汽车品牌的共识,奔驰也不例外。
2023慕尼黑车展中,奔驰官宣了MMA平台量产车型将会率先在拉施塔特(德国)、凯奇凯梅特(匈牙利)和北京奔驰工厂投产。而在谈到奔驰在华发展与布局时,康林松提到一个小细节很有意思,他表示,在中国开发的任何功能和技术,都不仅仅与中国相关,将中国创新引入德国、美国、瑞典等更多市场是现在的趋势。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康林松曾提到,奔驰在华业务角色已经从“在中国,为中国”转变为“在中国,为中国,为世界”,看得出来,奔驰对于中国市场和中国研发团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