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感兴趣的是,这个系统与AUTOSAR相比差异在哪里?星环OS的突破在于面向未来的性能与扩展性,AUTOSAR设计于功能车时代,难以应对AI驱动的软硬件快速迭代。
星环OS则支持百亿参数级AI模型的部署,例如端到端智驾算法需TB级内存带宽,星环OS通过分布式数据访存、内存池优化与以太网通信,满足了高吞吐需求。
这里有一个快速适配案例进一步印证了其工程价值,芯片厂商原本需半年提供适配系统,而星环OS的工具链将其缩短,研发效率提升非常多。
● 从工程视角看,星环OS的设计体现了系统性思维:解耦架构提升了适配效率,算力池化优化了资源利用,实时性与安全性保障了功能可靠性。这些创新为智能汽车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底座,但其成功依赖于芯片厂商与车企的协同适配能力。
02
生态构建:
开源模式的产业逻辑与协同价值
大家都在问一个问题,你做的这么好,为什么要开源?星环OS的开源战略不仅是技术决策,更是产业生态的深远布局。
谢炎在访谈中反复强调,开源的目的是通过行业协同,加速从“智能系统”到“智慧系统”的转型。
其实简单来说,理想走在了技术开发的一线,所以能看到困难的地方在哪里,在无人尝试的地带试探是寂寞的。
这里需要开源模式、生态价值与潜在影响三个方面,分析其对汽车产业的赋能机制。
● 开源模式
◎ 理想选择Apache License作为开源协议,是具备开放与非控制的理念。星环OS不收取费用、不干涉使用方式、不掌握用户数据,只是在使用上类似deepseek的权重开源模式;开放源码比这中模式更有优势,对产业和协同、创新更有帮助。
◎ 这种宽松许可确保了车企与供应商的自主权,车企可自由修改代码以适配自有智驾算法,供应商可基于星环OS优化芯片设计,而无需担心商业掣肘。相比安卓(谷歌通过服务捆绑获利),星环OS的“无回报”模式更像Linux,旨在通过社区贡献实现技术迭代。
◎ 谢炎提到,开源社区将设立委员会与维护者,鼓励车企、供应商甚至非汽车企业参与版本规划与代码审核,贡献越多者拥有更大话语权。这种治理架构借鉴了Apache基金会,强调透明性与协作性。
● 开源的生态价值在于降低行业重复投入,形成技术共识。星环OS可为汽车行业每年节省研发成本,源于三方面:
◎ 一是解决共性技术难题,例如实时性与安全性需数百人年研发,星环OS的成熟方案可直接复用,节省50%以上资源;
◎ 二是优化硬件适配,供应商可基于开源代码提前移植软件,缩短芯片上车时间30%;
◎ 三是减少“重复造轮子”,例如车控与通信系统的标准化开发,降低20%的项目费用。
供应链现在确实是很不稳定,在交流中提及的芯片更改的案例生动说明了协同效应:当理想提出为ECU增加安全IP时,闭源模式下供应商因单一客户不愿配合(凭啥来给你改),而开源后供应商看到多车企的潜在需求,主动投入研发。
客观来说,一旦“同频共振”起飞以后,类似安卓生态,高通等厂商因安卓普及而优化芯片,形成了硬件-软件的正反馈循环,可以取得非常强的效果。
● 潜在影响
◎ 星环OS的开源,其实从目的是给了汽车产业一份可以参考的蓝图,汽车行业正从碎片化功能开发转向集中化系统设计,例如多域融合需统一通信协议与算力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