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小米SU7> 小米SU7速度> 摘要详情

小米SU7中国市场的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

小米SU7中国市场的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

摘要来自:《从小米SU7高速车祸聊智驾“3+3”呼吁》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从小米SU7高速车祸聊智驾“3+3”呼吁》的片段:

我一直在讲,中国市场的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很多普通消费者的认知速度,我想首先给出针对车企的几点呼吁!

一是,我呼吁车企在研发层面要以安全为绝对的第一优先级,在研发智驾功能的时候标准要更严格。

高速领航看上去属于比较普及的技术,但实际上即便是对于我在上海的不少朋友而言也都没有体验过,而且,因为车速过快,消费者的反应时间会更短,也更容易酿成大祸。通过这次事件,不管是高速还是城区的算法都应该进行一些调整,比如一些新的功能是不是要实测多少百万公里的各种路况实测之后才能OTA上车,每次的OTA是不是都经得起考验,比如新手阶段需要体验多少公里之后才能激活一些高阶的智驾功能,比如智驾的退出机制问题,比如智驾退出的时候、文字、声音、振动的分级提醒机制等等,都需要进一步的思考!

二是,我呼吁车企在营销层面要针对车辆智驾功能给予相对客观的宣传,需要为消费者交代清楚智驾的功能边界。在涉及到安全的地方,不应该有任何模糊不清的表述。建议像越野分级、能耗分级一样形成明确的智驾功能安全分级。

三是,我呼吁车企在销售层面也要对终端销售人员进行充分的智驾安全性培训。要让销售人员清晰的掌握智驾可能存在的风险,还要了解车辆在紧急状态用于逃生的设计,并将这些知识毫无保留的传递给消费者。比如备用的机械门拉手设计得不那么容易察觉,如果销售为用户讲解得足够详细,可能会在事故中起到比较大的作用。

02、针对消费者的“智驾3呼吁”

我之前就多次在不同场合给消费者提过关于智驾的“3个呼吁”:

第一,不要因为市面上有人出现过辅助驾驶的事故,就一刀切的否定它,给辅助驾驶一个机会,了解它,熟悉它,最好能有机会利用它。实际上有非常多的消费者通过辅助驾驶避免了事故,并且减轻了长途驾驶的疲劳和负担,这一点我自己也深有体会。

第二,如果你是一个新手,强烈建议在使用辅助驾驶功能之前先通过APP或者通过销售人员等途径熟悉这些功能。比如怎么操作智驾功能的开启和退出、有什么潜在的风险、对环境有什么要求、智驾过程中的各类提示信息有什么意义等等,之后再去上路体验,就能避免完全放手或者操作不当引起的各种麻烦。千万不要看了一些小视频之后就先入为主认为智驾能代替人驾。

第三,目前市面上所有乘用车的辅助驾驶功能,都属于L3级别以下,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这也意味着驾驶安全的责任人依然是驾驶者而不是车,所以,任何人在驾驶任何车辆的时候,依然需要驾驶员保持警觉,不要松懈随时准备接管,不要盲目信任和过度依赖任何厂家的智驾技术。

结束语

除此之外,路政施工建设部门是不是应该规范好道路的标识、施工建设的安全标识、警示等信息,是不是可以与汽车产业端进行深度的沟通以规避风险,这一点也值得关注。

这次事故发生的具体环境确实有点复杂,速度合法,但是并不慢,晚上能见度又低,再加上需要大角度转弯,叠加在一起最终导致了这场事故。

CopyRight © 2000-2025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