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产来说,电池系统研发并不陌生,毕竟早在2010年就推出了全球销量突破70万辆的纯电车型聆风Leaf。现在,新发布的电池系统不仅通过了行业首个“四针刺多电芯无热蔓延试验”,还支持7分钟快充400公里的800V高压平台。加上全球首款14合1智能电驱,不仅让出更多的车内空间,更把响应速度比传统系统提升了快100倍。这套动力系统性能表现会如何,就要等N7的数据公布了。
而在座舱舒适度上,东风日产也推出了“百万级大沙发”这个概念的AI零压云毯座椅,拥有49个传感器和19个气囊,可以通过自适应体态AI算法来给乘客提供最舒适的乘坐。而其推出的Nissan OS,在操作便捷性和流畅度上也感觉不错。
最火的端到端智驾系统,东风日产也没有落下,与momenta合作开发的一段式个端到端高阶智驾系统,能够满足全场景NOA和全场景智能泊车。我们在新势力上能看到的智驾表现,在这次东风日产发布会上也都看到了。
技术落地与用户心智的双重挑战
在聆听了新能源技术介绍,以及静态体验后,能够感觉到东风日产这次展示的新能源技术与中国新势力品牌技术表现旗鼓相当。但真正的较量,还是要通过产品说话。所以,即将在4月开启预售的N7纯电轿车将成为检验东风日产这次新能源技术变革成功与否的试金石。
但目前,除了知道N7车长4930毫米,车宽1895毫米,风阻系数0.208外,并未透露更多的技术参数。而且,即便在配置上与比亚迪汉、小鹏P7等竞争车型对齐,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价格,还是很难确定是否能复制轩逸在燃油车市场的成功。
同样,东风日产也面临新用户群体建设问题。毕竟年轻的,潜在的车主们对新能源领域中国汽车品牌的优势认同已经形成惯性,如何能够认可日产,显然还要东风日产通过本土化传播与差异化体验重塑新能源标签。但我们也要相信一个事实,想要实现曾经那样的高度会很难,那就稳扎稳打,先站稳脚跟。
一场不能输的转型之战
东风日产的优势在于:制造体系与经销网络,还有在油车市场销量逐渐下滑,也依然能打的轩逸这样特色产品。这也间接说明,日产在家庭用车上有能够吸引到消费者的特点与优势。
显然,东风日产也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在保持本身特色的同时,也在加深与本土科技企业的合作,如与华为合作鸿蒙座舱,与Momenta共研智驾等等,将自身放在一个平等开放的姿态上。
根据规划,基于天演架构,东风日产将在2026年底前推出,包含SUV和轿车在内的5款全新新能源车型,覆盖纯电、插混、增程等多种动力类型。同时,在2026年底前,东风日产将陆续投入100亿人民币,并将研发团队扩增至4000人,进行以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为核心的探索与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