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界S800外观细节正式公布后,首先能确定一件事,车顶有且仅有一颗激光雷达,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华为的L3级自动驾驶架构,在雷达传感器的构成上,激光雷达可以是单颗方案,不过,从整块雷达的高度和体积来看,都和领克900用的那颗MX明显不同,视窗面积也没有被“拍扁”,基本上和问界、享界、智界使用的192线激光雷达相当接近,由此需要回答的新问题是,1、在华为的自动驾驶架构里,既然只要一颗激光雷达就能达到L3级,那,具备乾崑智驾ADS 3.2满血功能的其他鸿蒙智行车型,是不是都能OTA到L3?2、尊界S800有没有更换线束超过192线的新激光雷达呢?3、有没有新增感知硬件?
回答上面的问题,需要结合其他传感器来聊。目前,华为乾崑智驾ADS 3.2的感知硬件配置,除了需要1颗激光雷达之外,还要12颗超声波雷达、11颗摄像头,3颗毫米波雷达,由于毫米波雷达通常被放在车身覆盖件内部(如侧裙和前格栅),所以仅从外观是无法辨别其数量的,不过也不排除增加毫米波雷达的可能,毕竟,作为脉冲信号探测器,其特点就是能对不规则静动态障碍物做形状和距离探测,考虑到尊界S800车身尺寸较大,就更需要抵消盲区增加周围环境的数据可靠性,所以,超声波雷达也同步增加了1颗,具体布置在后备箱盖板的上方,前风挡的双目融合摄像头不变,但在车侧翼子板和尾箱盖中间,额外多了一组由两颗并列成组的类摄像头组织,从灯腔的细节来看,可能不是所谓的广角+长距,这也是有别于问界、智界和享界全系车型,第一次出现的新传感器装置,这究竟是什么?
之所以被放在车侧和尾部,目的很明显,就是要获取更精准的环境数据,为什么看起来和摄像头没啥区别,而且要做成纵置排列呢?首先,这回第一次引入的类摄像头,其实就是ToF传感器中的一种,和鱼眼广角或可变焦长视摄像头相比,区别就在职能上,后者是捕捉或记录视频片段的唯一载体,而前者则是对光信号敏感的测距装置,利用光信号在障碍物之间的飞行时间计算出距离,拿到数据后补齐三维成像坐标,也可以说是一类用来提高环境探测数据精度的传感装置,所谓的ToF传感器其实也已经在多个领域出现了,比如新一代智能机器人、生物医学成像装置,甚至是手机3C数码产品,由于结构不像激光雷达复杂,更容易实现小心化和集成,也不需要占有较大的车端算力,和高清摄像头搭配下,感知端获取数据的能力明显是要比传统摄像头更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