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配置上,夏装备了基于天神之眼技术架构的DiPilot 100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全车包含5个高精度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12个高清摄像头共计29个传感。这套系统可实现高快领航、智能领航、拨杆变道、自动泊车等功能。
同时还有DiLink 150智能座舱,支持三屏联动影音娱乐播放、智能语音多车畅联、手柄游戏、AR眼镜等应用。
在豪华配置方面,夏也诚意满满:15.6英寸吸顶娱乐屏、车载冷暖冰箱、二排双独立Nappa真皮座椅一应俱全。其中,中排座椅带电动调节、通风加热、按摩及腿托等功能。
此外,三幅式方向盘配电子换挡、50W手机无线充电、128色氛围灯等配置也彰显着其旗舰定位。同时还有折叠小桌板、“迪声”28扬音响系统及Hi-Fi音乐头枕、户外蓝牙音箱等配置。
正如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师所言,比亚迪夏在动力系统和智能驾驶两大领域展现出显著优势。通过将家族尖端配置倾注于这款旗舰车型,充分展示了比亚迪对主流MPV市场的决心与实力。
会上演“内斗”吗?
随着夏的上市,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随之浮现:这款新车是否会与同门师兄“腾势D9”产生内部竞争?这个疑虑源于两款车型在产品定位和技术配置上的诸多重叠。
从技术层面看,两款车型确实存在诸多共性。两者都采用中大型MPV的五门七座布局,均搭载了比亚迪最新的DM5.0混动技术,动力系统都选用“1.5T发动机+电机”的专用动力系统组合。
此外,云辇-C智能阻尼车身控制系统、天神之眼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以及DiLink智能交互系统等配置,在2025款腾势D9和夏上都能找到。表面看来,这些核心技术的配置几乎难辨优劣。所以,有业内人士认为,比亚迪夏上市,势必会和腾势D9形成竞争。
然而,“同根同源”并不意味着产品同质化。有业内人士指出,基于不同的市场定位和目标用户群,不同产品在细节处理上展现出明显的差异化特征。即便采用相同的动力系统和智能化方案,在制造工艺、材料选用和零部件采购等环节应该仍有各自的独特之处。
这种“同源差异化”策略在汽车行业由来已久。早期的“柔性生产”理念就是让多个品牌或车型共线生产以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
比如雷克萨斯与丰田品牌,大众集团的高尔夫与奥迪Q3、兰博基尼与奥迪Q7等都是成功案例。它们虽然共享生产平台,却因品牌定位、用料选材的差异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产品形象。在智能电动化时代,这种现象更为普遍,如华为乾崑智驾ADS系统在不同品牌、不同车型上的应用也展现出明显的体验差异。
外在的不同则体现在造型设计和车身尺寸等方面。夏的车身尺寸为5145*1970*1805mm,轴距3045mm,相比腾势D9(5250*1960*1900mm,轴距3110mm)略显紧凑。业内人士认为,夏的设计更显中庸沉稳,符合中国主流消费者的审美取向,而腾势D9则以更具辨识度以突出其高端定位。
价格策略也反映出两者的市场差异。腾势D9的官方指导价为33.98万-60.06万元,而夏的定价则与其家用MPV的市场定位相符。在细节配置上,夏采用比亚迪自研的音响系统,而D9则选择了帝瓦雷品牌音响,凸显各自的产品特色。
图片来源:腾势
但由于价格和定位上,比亚迪夏有一定市场竞争优势。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师认为,定价30万级夏高配版可能会对腾势D9低配版本(约占总销量1/3)造成一定冲击。但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这种产品布局或将进一步扩大比亚迪在插混MPV市场的版图。
目前,比亚迪的MPV产品线已较为完备,从D1、宋MAX DM-i、e6到夏和腾势D9,覆盖了从紧凑型到中大型细分市场,在10万-40万元价格区间形成了清晰的产品梯队,为消费者提供了全面的选择空间。这种产品矩阵,展现出比亚迪在MPV市场的长远布局。
谁将首当其冲?
国内MPV市场的蛋糕就那么大,每年销量百万辆规模。随着比亚迪“夏”的加入,MPV市场的蛋糕或将重新分配,现有玩家市场份额将面临新的挑战。
根据第三方平台不完全统计,目前共有150余款MPV车型在售,其中赛那、格瑞维亚、别克GL8等都是夏的竞争对手。新能源MPV车型约有50款,其中20万-35万元价格区间约20款,插混(含插电式混动和增程式)仅10余款。在这个细分市场中,魏牌高山、传祺E8、上汽大通大家9等都将与夏展开直接竞争。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别克GL8的处境。在2022年之前,25万级MPV市场一直是传统燃油车的天下,别克GL8更是独占鳌头。以其与老对手本田奥德赛的较量为例,后者年销量仅为GL8的三分之一。别克GL8此前年销量基本上没下过10万辆,占据国内MPV市场超一成份额。
2022年下半年后,MPV市场格局发生巨变。除了丰田赛那等新晋油车对手外,腾势D9的横空出世彻底打破了原有格局。这款新能源黑马仅用一年时间就与别克GL8形成势均力敌之势,2023年更是以12万辆的销量超越别克GL8拿下高端MPV市场冠军。
腾势D9的成功引发了插混MPV市场的群雄逐鹿。25万+中高端MPV对中国品牌变得不再高不可攀,魏牌高山、岚图梦想家等中国新能源MPV相继入局。别克品牌也顺势推出了GL8插混版本,成为合资阵营中率先完成电气化转型的MPV产品。
去年4月,别克GL8陆尊PHEV上市,尽管起售价达35.99万元,高于腾势D9,但凭借20余年的品牌沉淀和在商用市场的稳固地位,仍获得了可观的市场反响。别克GL8销量在插混版本交付后迅速回暖,到8月份接近万辆,一度重夺高端MPV销量冠军宝座。
根据盖世汽车产业大数据显示,去年11月,别克GL8销量达到1.3万辆,再度成为高端MPV市场月度销量冠军,其中插混版贡献极大。
但值得注意的是,别克GL8已经难回以往一家独大的局面。目前,高端MPV市场,是别克GL8、腾势D9、赛那、格瑞维亚四强格局。
赛那、格瑞维亚凭借丰田的品牌号召力以及领先的油混节能技术,在燃油MPV市场脱颖而出。根据盖世汽车产业大数据显示,赛那和格瑞维亚主要瓜分的是别克GL8、奥德赛、艾力绅等传统燃油MPV的市场。目前,两款车型月销已达9000辆左右。
夏入局后,中高端MPV市场格局或还将再变。如果夏产品力过硬,市场策略得当,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师认为,从定价和产品尺寸角度来看,夏将和丰田赛那、格瑞维亚直接形成竞争关系,甚至有可能会分流别克GL8和腾势D9的部分客户。
从市场潜力来看,在新能源将成为市场主导的趋势下,赛那、格瑞维亚销量突破空间受限。而夏作为插混MPV,符合汽车市场主流技术走向。从其近两年销量走势来看,赛那增长势头已现疲态,去年前11月累计销量为6.5万辆,较上一年并无太大变化。
与新能源竞争对手相比,除腾势D9等少数车型外,大部分竞争者在品牌影响力和用户基础上都要略逊色于夏。夏背靠年销400万辆的比亚迪品牌,其技术实力和市场号召力占据优势。
从数据来看,魏牌高山的表现相对平淡,月销仅徘徊在千辆水平。传祺E8在20万级别月销约5000辆,而定位更高的E9月销却仅有千辆左右,也不算突出。
从产品定位和价格策略看,夏的优势也较为明显。同为中大型插混MPV,其起售价和别克GL8油车版仅相差万元,高配版车型与赛那、格瑞维亚入门级车型售价也是万元之差,并且远低于腾势D9、别克GL8插混版。
可以说,“电比油低”的优势在夏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更何况其还有大空间、丰富的智能配置和低用车成本。而对比魏牌高山、传祺E8等新能源竞品,夏因为有比亚迪做后盾,又在品牌影响力上占据上风。
业内普遍看好夏在25万级中高端MPV市场的发展前景。强大的品牌效应、扎实的技术实力,加上精准的插混市场定位,或将助其在这个细分市场掀起新一轮竞争风暴。
插混改写MPV市场格局
从腾势D9、魏牌高山、传祺E8到比亚迪夏,一个显著的共同特征是——都是中国品牌,都有聚焦插混MPV市场。与此同时,中国品牌在纯电MPV领域也动作频频,仅2024年就有小鹏X9、理想MEGA和极氪MIX等新品陆续入局。
中国品牌借助电动化和智能化的东风,正在改写中高端MPV市场的竞争格局。这与2022年前的市场生态形成鲜明对比——那时的20万+中高端MPV领域,还是以GL8、艾力绅等合资品牌为主导的燃油时代。
别克GL8,图片来源:上汽通用别克
乘联会数据印证了这一点:2022年MPV销量TOP15榜单中,合资品牌产品普遍定位20万元以上的中高端市场。相比之下,中国品牌大多聚焦15万元以下价格区间。
在当年MPV市场销量前五名中,虽然有三席被中国品牌占据,但五菱宏光和风行菱智两款MPV车型是主打10万级工具车市场,而传祺M8虽推出宗师版提升均价,但25万以上版本销量表现欠佳。反观别克GL8和赛那,在30万级高端MPV市场地位稳固。
市场格局的转折点出现在2023年。随着腾势D9(2022年8月上市)的大规模交付,这位新秀仅用一年时间就超越别克GL8,成为高端MPV市场的新霸主。这一成就既得益于比亚迪品牌的强大号召力,更印证了插混技术的市场红利。
相比燃油和纯电,插混MPV的优势显而易见:油电双驱带来低耗高效,丰富的智能配置满足现代需求。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师指出,对于商务应用场景而言,插混产品既无续航焦虑,又避免了充电时长瓶颈,可谓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