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其原因,就是在智驾、价格、设计造型、大屏等多方面都趋于同质化之后,更低的油耗数字和续航里程,确实是影响消费决策的核心原因。比亚迪第五代DM发布时的秦L和海豹06是如此,9.98万元的起售价,加上NEDC工况百公里油耗2L级别的营销。业界和消费者端,甚至因为比亚迪和吉利谁才是发动机热效率第一,发生了长达1个月左右的讨论期。基于最高46.06%的发动机热效率,比亚迪在所有车型上陆续换装第五代DM之后,几乎是战无不胜的状态。
而吉利银河星舰7的出现,则是以比亚迪的模式超越比亚迪。同样是9.98万元的超预期低价入局,发动机热效率进一步飙到全球最高的46.5%,而媒体实测的最低成绩被拉低到了2.83L/100公里。
再叠加上,政策层面对PHEV技术也有着很明确的下一步指标要求,譬如在《内燃机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中就提出了,至2025年,有效热效率将达45%-47%,整车油耗达到4L/100km;2030年50%-52%,整车油耗达到3.2L/100km;2035年55%-57%。
再看2024年所流行的新技术,局面如下:
理想的热效率在40.5%,零跑为40%,东风最低为41%,本田为41%,奇瑞44.5%,长城41.5%,长安44.28%。不过,这之中的相关数据存在着一定的迷惑性,即有车企是把实际工况的热效率拿来宣传,有人说的是实验室最高热效率,而有人宣传的则是储备最高热效率。
截止目前,各家头部插混车企的技术和产品投放大体如下:
比亚迪,第五代DM-i已经基本在多数车辆上完成了换装,全都实现了价格下探,热效率从上一代的43.04%提升到目前的46.06%,以秦PLUS为例,馈电油耗从2023款的4.6L/100km,下降到如今的3L级。
吉利,随着EM-i的推出,1月春节前预计银河L6和银河L7的新款版本会推出,银河L7的馈电油耗预计使用EM-i之后从5.35L/100km至少下降1L;
长安,新蓝鲸3.0的插混肯定会在2024年完成现有燃油车的全面换装,馈电油耗也会从之前iDD时代下降到3L级别;
奇瑞,年末的风云A8L上市时,平均馈电油耗在鲲鹏C-DM 5.0的加持之下,做到了2.8L/100km,也从之前的5L/100km级别完成下探。另外,长城的45%热效率新插混将上车,上汽、广汽的46+%热效率新插混也将上车。
没有好发动机的插混,没资格留在牌桌上?上述的一切都显示着同一件事,就和智驾、纯电动的进步一样,插混也在不断的内卷中,加速了老技术的淘汰。2年前,插混的馈电油耗多在5L/100km左右,到了2025年,高于4L/100km的插混家用车,竞争力会明显丢失。
智驾的淘汰赛也是如此,2022-2023年拼的是高速NOA,2023-2024拼的是城区NOA,很多2022年购买的主流新车已经被淘汰。纯电动几年前的续航迭代也有着相同表现,2021年时,300公里续航是入门,400公里续航是主流,2022年时,500公里续航是主流,而进入2023年之后,600公里续航成为主流,早买车的人,成为了时代进步的被遗忘者。
除了上述几家主流车企的部分插混技术应用之外,更大的变局还将来自偏高端车型的插混技术迭代。目前已知的包括,比亚迪在1月3日忽然放出了唐L、汉L的官方消息,以及1月3日领克900的官方消息发布。30万元内的家用车型里,插混技术的下一个内卷方向也已经确定。新的电池加入,更大排量和高热效率的发动机加入,像类似于4秒级破百、100公里以上纯电续航、馈电油耗低于5L/100km等信息会层出不穷的出现。
比亚迪的手里,握着第二代刀片电池这张牌,比较核心变化除了早期已经公布的,能量密度会提升到190Wh/kg纯电续航能提升到1000公里以上之外,纯电卷的疯狂,其实看点有限。
如果套用到插混上,二代刀片电池前期曾经放出过一个关键指标,体积利用率比第一代提升超40%,这将意味着,比亚迪有机会把性能明显提升,但价格也完成明显下探。因为,一旦能使用更小重量和容量的电池,车辆的操控和性能,以及电耗这些核心竞争力会得到明显提升。
吉利旗下则是憋了2个大招,领克的已经明确,双电机版本,三电机版本,同时发动机不再只限于业内比较主流使用的1.5T,而是将上限进一步拉高到2.0T。技术演进的逻辑也就是,用最强的参数和最高的动力配备,以问界M9和理想L9的智能模式造车,所以,对上增程就成了降维打击。毕竟,现阶段里插混的上限比增程明显更高,很容易超越,形成市场卖点。
问界M9虽然有着4.3-4.9秒的破百加速成绩,理想L9虽然有着5.3秒的破百加速成绩,但当电池电量低,增程器开始强制或高频介入时,动力性能的衰减也是当下不好解决的问题。以及,高速油耗高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