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验证启辰自己的话并非虚言,启辰安排了4场非常硬核的实车测试。分别是直接开车冲撞高度高于底盘的坚硬岩石和钢铁椎体、5米高空垂直跌落、电池包整包针刺实验,以及视觉冲击最强烈的环节:100%正面碰撞测试。
视觉冲击拉满
第一个测试其实是对于电池包来说难度是最大的,车辆需要以大概20公里的速度直接从一片坚硬岩石和钢制椎体上开过去,这些东西的高度特地设置为高于车辆底盘高度,换句话说,电池组要直接和这些东西硬碰硬,而且电池组上方还压着整个车身的重量。对于电池组来说,这个挑战其实难度才是最大的。
一般来说这种极端测试都倾向于呈现出有惊无险的状况。但我们在现场所见,除了车子开过撞击物那一刻的声音确实有点大之外,全程压根没有任何戏剧性。甚至于在车辆完成测试停稳之后,我特地蹲下来看了看底盘,除了一些塑料件在撞击中脱落之后,车子没有任何异样,甚至连一点异味都没有。
测试的第二个项目叫5米垂直高度跌落,这个也是视觉效果拉满的测试。但实话说相比起前面那个电池包直接和钢制障碍物硬刚,这个测试反而对电池包来说难度相对没那么大。尽管电池包会直接撞击地面,但有车辆悬挂系统的缓冲,其实对电池的损伤是不如前面那个的。
实际效果也确实波澜不惊,车子从5米高度掉下来,狠狠地砸到地面上那一刻发出的巨大噪音和部分玻璃碎裂,轮胎爆胎的视觉效果确实非常震撼,但我们在测试完后也第一时间上前围观,相比起其他博主们都在盯着车子的碎玻璃拍,我们更愿意蹲下来看电池。如果说前面那项测试好歹还让底盘有点战损的话,这项测试至少我们目测对底盘没有任何影响。除了一个轮胎爆了之外,电池自然是没事,悬挂也没问题。
整包针刺实验
在最后一个测试项目,即碰撞测试之前,启辰方面还让我们现场观察了一次完整的电池包针刺实验。这里大家要注意的是,很多车企都会做针刺实验,但大多数车企做的是电芯针刺,而不是整包针刺,这两者是完全不一样的。
技术上的区别在于,对于电芯本体的针刺实验,技术员可以通过控制针刺电芯的特定位置,例如整块电芯的中央位置,从而获得很好的实验效果。因为一块电芯不同位置,对于穿透的耐受能力和热失控概率是完全不同的。
而整包针刺实验在技术上难点主要有几个:第一,针刺的位置很随机,没法控制电芯的具体刺穿位置。而且所有针刺实验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热失控,对于散热条件优秀的单体电芯针刺试验来说,不需要考虑封包后热扩散的问题,而整包测试是需要考虑热扩散问题的。所以能过单体电芯针刺实验的,未必能过整包测试。
而启辰给我们展示的,直接就是整包测试,而且是随机从产线上拿过来的(相当于随机抽检)。由于现场不能拍摄(保密需要),我们用文字给大家简单描述一下整个过程:
在针刺进电池包之后大概40秒,我们能从针刺进去的位置看到有少量白烟冒出,随后白烟冒出量加剧,在开始轻微冒烟后大概10秒,电池包的高压接口位置也有少量白烟冒出。从开始冒烟到电池包不再看到有烟冒出,全程大概持续了2分钟。在这整个过程中,冒烟量一直比较轻微,都集中在针刺位置和高压接口位置。全程我们没有听见任何内部爆炸之类的声音,也没有任何火星冒出。
甚至于,我们仔细观察了全程,电池包全程没有鼓包。整个针刺实验的过程除了上面描述的这些烟之外,再也没有任何其他现象。很显然,启辰VX6这块电池包在整包针刺实验中,表现得很出色。
后记
也许你会问,你是不是忘了说最后的碰撞试验了?其实这个碰撞试验在我们看来没有太多说的必要。52公里正面100%碰撞,这是碰撞测试中难度最低的项目。最终的效果也如我们的实拍图所示,A柱没有任何问题,车门都能正常打开。这个基本上算是新车碰撞测试的基本操作了,不大可能翻车,因此我们也就没有太大必要过多花费笔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