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汽车爱好者对于丰田不参与合并,而是日产和本田合并感到不解;实际并不难理解,因为日产汽车现阶段的压力非常大,留给这家公司的时间只有12到24个月了。日产汽车必须在一到两年内扭亏转盈,否则很有可能在销量很高的状态下直接破产;现在的日产汽车需要来自日本或美国的资金。可是美国本土汽车产业也在重新梳理,特集团重新执掌美国之后,其传统汽车制造商的电动化进程必定会出现变化;特斯拉之类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也有可能重新调整战略。预计传统燃油车的小排量化和混动化会成为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车企的短期战略方向,让美国车在本土市场拿到更多的市场份额的战略几乎必然落地。
未来的“两田一产”想要在北美市场保证市场份额不缩水会很难,而其在中国市场已经明显缩水;同时中国产的燃油车和电动车又在加速拓展海外市场,所以现在的日本汽车产业需要抱团取暖。
其中的日产汽车和销量同样出现波动的本田汽车应当是最佳的合作伙伴,至于丰田汽车应当是要维持一个竞争模型。
是全面转向新赛道还是维持原方案静观其变?
实际不止是“两田一产”在观望,欧美韩汽车制造商们也在观望。现阶段的全球汽车产业产能过剩程度不容乐观,在这个阶段里难免要降本增效,也难免会给企业带来包括资金的诸多压力。在这个阶段里又出现了汽车电动化浪潮,可是电动汽车又能进一步的降低人力成本,并且会加剧产能过剩的程度。对于日本、韩国、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传统汽车工业强国而言,汽车产业是支柱产业之一;如果全面切入新赛道,汽车制造商则会带来一系列的麻烦。
比如德国大众汽车集团近期有关员工罢工的问题,如果全面转型则会让类似的矛盾更加尖锐。
汽车电动化对于这些传统汽车工业强国而言虽然也是有必要迈出的一步,但是转型一定是需要时间的,过程一定是必须温和的。否则不论是日本还是其他传统汽车工业强国的产业基础必定松动,而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的汽车产业基础松动则几乎等于日本国家基础松动。
现在是应当观望还是加速?看来答案是比较清晰的。现阶段的老牌汽车制造商需要的是携手并肩,以合并的方法来弱化产业转型带来的压力,并以合并产生的规模效应来提升竞争力和降低成本。但总归还是要并肩观望,等待潮水褪去后的最终结果。
如果汽车电动化的成果能做到与燃油车并驾齐驱,届时的汽车产业格局则不会发生大的改变。反之,如果汽车电动化的进程过快,预计未来的全球汽车产业难免会割裂;然而这个后果会非常严重,因其不只是割裂了一个产业,而是通过产业割裂影响到汽车工业强国的根基。所以汽车电动化的未来将会达到何种程度还难以预测,在这个阶段里只有“抱团取暖。”新能源、燃油车,谁将会是最终赢家还要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