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4月,比亚迪首款混合动力概念车ET亮相北京车展,种下了全球插电混动的第一颗种子。
2008年,比亚迪推出了其第一代新能源汽车F3DM。 F3DM不仅是比亚迪的首款新能源汽车,也是全球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
2010年,比亚迪打造出了首款新能源车型专属e平台1.0,并在此平台上推出首款纯电动车型e6,标志着比亚迪电动车专属平台的从无到有,实现了三电关键技术平台化,在高电压架构、双向逆变充放电、驱动电机控制器、高转速大功率电机等单个零部件方面均有所突破。
2016年10月,比亚迪推出了轨道交通产业的子品牌——云轨。比亚迪云轨属于跨座式单轨系统,具有建设成本低、施工周期短、适应多种地形等优点,适合中小城市使用。
2020年,比亚迪推出了以超低油耗为卖点的DM-i混合动力技术系统,迅速赢得市场认可。
2020年3月,比亚迪推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刀片电池,具有空间利用率高、散热效果好、安全性高、成本低以及长寿命和快速充电的技术优势。
2021年,比亚迪e平台3.0上线,推出第四代插混技术DM-i和DM-p,当年销售186万辆,正式成为世界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
2022年4月,比亚迪宣布,从2022年3月底开始全面停产停售燃油汽车。
2023年4月,比亚迪推出了易四方和云辇技术,首款搭载该技术的高端品牌车型仰望U8于上海车展开启预售。
2024年,比亚迪推出第五代插混技术,秦L和海豹06上市,亏电油耗2.9L,综合续航突破2300公里。
2024年10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月销量突破50万辆,震惊全球汽车界。
以上的桩桩件件,都佐证了比亚迪敢想敢做敢坚持的企业信念和王传福的企业家特质。
而这所有的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敢想敢做和敢坚持,都是为了实现一个伟大的目标:为地球降温1度。
工程师文化
每一个改变世界的瞬间,都有一群默默前进的工程师。在无人抵达的深空,他们论证着梦想,解析着梦想,实现着梦想。
在比亚迪30周年庆典以及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即交付活动之前的宣传片里,比亚迪致敬了卡尔·奔驰、亨利·福特以及丰田、特斯拉等伟大的工程师和汽车企业。
宣传片里同时还指出,比亚迪是工程师,用技术颠覆技术,引领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
正像王传福所说的那样:工程师之魂就是比亚迪之魂。即使我们所有财产,包括厂房、专利、股票全部消失,只要工程师还在,就随时可以东山再起。
敢是勇气,技术才是实力。实力从何而来?靠工程师的技术创造。这是王传福从电池产业发展中得到的最为宝贵的经验,那就是投入上亿资金交给工程师搞技术研发,不是在烧钱,而是在存钱。
让我们来看看比亚迪在工程师和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和产出。
截止到现在,比亚迪投入研发经费超过1600亿元,研发工程师11万人,员工人数超过100万。
在智能化的下半场,比亚迪将投入1000亿元,用于发展人工智能和汽车相结合的智能化技术,实现整车全面智能化进阶,赢得未来的技术话语权。
如此巨大的投入以及如此庞大的工程师研发队伍,给比亚迪带来了什么?那就是,自2003年以来,比亚迪已成功申请超过13,000项专利,成为当前持有专利最多的电动汽车生产商。相比之下,电动汽车行业的佼佼者特斯拉仅持有836项专利,比亚迪的专利数量竟是特斯拉的16倍之多。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保护其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电池技术。
如此众多的专利技术,让比亚迪建立起了自己的技术鱼池。一个个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专利技术,就仿佛鱼池里面的一条条大鱼,需要的时候就捞起来一条,运用到新能源汽车产品上,就会形成市场竞争优势,从而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和购买。
反哺消费者
有了“让地球降温一度”的伟大理想,有了工程师文化,要想让市场和消费者受益,还必须将技术研发的成果、成本控制的果实,转化成产品,与新能源汽车市场和消费者一起共享。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变迁,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已经形成EV纯电和PHEV混动两种动力模式,比亚迪(王朝网和海洋网)、腾势、仰望和方程豹四大品牌矩阵。产品线包括轿车、SUV、MPV,在售车型达到37款,其中比亚迪(王朝网和海洋网)28款、腾势5款、仰望2款和方程豹2款;产品价格从几万到几十万再到一百几十万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