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小鹏P7+> 小鹏P7+驾驶> 摘要详情

小鹏P7+能够尽可能地穷尽智能驾驶中的长尾问题

小鹏P7+能够尽可能地穷尽智能驾驶中的长尾问题

摘要来自:《《三问三解》之:小鹏汽车》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三问三解》之:小鹏汽车》的片段:

作为一家为研发驱动的智能汽车公司,小鹏汽车的研发人员占比一直较高,截至2023年年末,公司研发人员超过5400人,占公司所有员工的近40%。在一众造车新势力中,小鹏汽车被认为是最具“理工男”的特征,原因之一就是全栈自研的flag,同时小鹏在技术研发上也最舍得砸钱。而小鹏汽车的最大的卖点之一,就是智能导航辅助驾驶系统——XNGP,也就是俗称的智驾系统。

作为小鹏的核心竞争力,XPILOT(XNGP的前身)在消费者中认可度高,产品路线图规划清晰。

2018年12月发布的小鹏G3搭载了XPILOT2.5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以及全自动一键智能泊车,购买小鹏G3车型的车主有50%都购买了自动驾驶功能。

2020年4月发布的P7车型搭载了升级版的XPILOT3.0系统和Xmart OS车载智能系统,购买自动驾驶功能的车主比例更高,达到了90%。据小鹏官方数据显示,其高速NGP月用户渗透率已达84.14%,自动泊车2021年累计使用538万次。

今年北京车展期间,小鹏宣布AI天玑系统全球首发,将AI技术全面应用于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的操作系统。10月24日,小鹏汽车全面推送AI天玑5.4.0,完成感知大模型升级和规控大模型上车,XNGP通过此次更新拥有小鹏的AI智驾能力,标志着小鹏的智驾系统XNGP全面进入了端到端架构。

小鹏汽车副总裁、自动驾驶负责人李力耘博士介绍,目前行业主流分三种端到端发展路线,一种是通过大量规则小模型堆叠的“大模型”,其需要大量的优秀规则工程师;一种是“车端大模型”,即直接将端到端模型部署于车辆上,虽然见效快,但受限于车端算力,且随着后期训练数据量的增加,容易陷入瓶颈;最后一种便是云端大模型(foundation model),其参数量是车端模型的几十倍甚至数百倍,这是单纯的车端大模型所不可企及的。

简而言之,前两种端到端技术路线具备成效快,但上限低,长远来看,布局云端大模型才是制胜关键。而小鹏汽车早在预研端到端大模型的阶段,就笃定要先构建一个强大的“云端大模型”,这也与全球头部AI企业——OpenAI所选择的路线不谋而合。

具体来看,小鹏汽车将通过量产的2K纯视觉占用网络大模型上车,用超过200万个高精度网格重构世界,能清晰识别动、静态障碍物的每一个细节。此外,小鹏汽车还引入基于神经网络的规划控制大模型XPlanner,具备长时序、多对象、强推理的特点。

据李力耘博士介绍,小鹏云端大模型的参数量为车端参数量的80倍,如此大的参数量意味着云端大模型能够全面吸纳智驾数据,不遗漏重点信息细节。通过大参数量的训练,能够尽可能地穷尽智能驾驶中的长尾问题,以覆盖更多驾驶场景,使XNGP实现L3级的智驾体验。据小鹏的公开资料,目前,小鹏云端大模型的训练效率已提升了2.6倍,2025年小鹏云端的算力将会达到10EFlops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小鹏的云端大模型作为泛机器人领域的基础大模型,不仅可以应用在自动驾驶领域,在机器人、飞行汽车等领域均适用。

CopyRight © 2000-2025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