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小米SU7> 小米SU7充电> 摘要详情

小米SU7充电板块的预约充电功能

小米SU7充电板块的预约充电功能

摘要来自:《独立试驾小米SU7:不只是流量神话,更是纯粹的驾驶者机器》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独立试驾小米SU7:不只是流量神话,更是纯粹的驾驶者机器》的片段:

充电口的设计也很有意思。外口盖是向上掀起的,在我看来,这种开启方式最大的好处是口盖活动时占用的侧边空间更小,在狭窄的地方更容易开启。不过充电口内部也做了降本处理,胶塞只有一个,属于正反面均可用的类型,一面可以堵快充口、另一面堵慢充口,而且带有朝向的标记。也正因为如此,连接绳或者胶塞挂钩的设计就被省略了,感觉有些“鸡贼”。


座舱的设计干净利落,不像Model 3那样极简而单调,也不至于花哨,空调出风口隐藏得很好,红色缝线和镀铬饰条的点缀也来得刚刚好。扁平状的仪表屏,在车辆没上电之前是隐藏的,上电的同时会自动翻转露出,没有任何实际作用,但是仪式感绝对拉满。


方向盘的环身尺寸比之前摸过的极星4小一些,握感趁手。只是方向盘的六边形气囊罩盖有点跳脱,为啥不直接上个圆形的炮筒状呢?另外扶手箱的按键位置有时容易被手肘压到而导致误开启。


方向盘操作区域的设计一定程度上给造型做了一些让步,但是运动感拉满的同时又简单易上手。全车最重要的两个按键——巡航开关和驾驶模式控件,都留给了单独突出的按键部分。


其中,驾驶模式的控件是同时带有外部的旋钮和内部的按键的,带有红圈的造型很惹眼。外侧旋钮用于调节通常的驾驶模式,而内部的按键,则是用来触发弹射模式的。


雷老板出手,保证把大家哄开心~


仪表尺寸虽小,但是UI设计非常棒。设计简洁、可视性出色,在保留了核心的车速、电量、瞬时功率、挡位、AUTOHOLD等作为常显信息的同时,给每个驾驶模式都做了不同的颜色主题和切换音效。运动模式下还有专属主题,别看长得很像战斗机的地平仪刻度,其实也是单纯显示车速的而已,拉风指数到位就行了。


另外,因为仪表尺寸偏小,所以信息显示的内容也是动态变化的,能自动根据场景切换成智驾主题,以及弹出导航、多媒体、车控、低速泊车周边障碍警示、行程电耗等卡片,智能化程度非常高。


同样也是无框后视镜,SU7的是真能做到视野范围变大的,而不是单纯用来装科技感,外侧看两个车道毫无压力。多少新车用上无框镜之后,视野连普通镜都不如的?


再看看门板位置。后视镜的调节区域被取消了,但是没关系,用语音控制系统直接就能调,上手很容易。更重要的是,车窗升降按键是再正常不过的上下抠手——老司机们对这个东西一定会很怀念!多少新车在这个地方各种魔改了?不但有前后拨动让人上下方向不分的拨杆,还有想尽办法把车窗键“四合三”甚至“四合二”的。


五花八门的“创新”,让多少人现在连最基本的车窗、车门都不会操作了?


当然,也不是每个细节都是这么“正常”的,譬如这个Console的部分。首先,启动开关被保留了,考虑到如今的纯电车型,上下电逻辑都已经智能化了,大多数新车都已经能做到踩刹车上电、离席或者锁车下电,这个开关的象征意义已经大于实际意义了。


其次,由于这是一台没有电动尾翼的低配车型,所以左侧的拨杆只保留了空调风量和温度调节,尾翼开关被砍掉了,空出来的位置显得有些空荡荡的。换成是我的话,可能会选择留下拨杆当自定义按键。


另外,右侧的杯架用了最为廉价的设计方式,没有任何特殊的可活动的固定结构,而是在内部直接套了一圈软塑料,扑面而来的廉价感一下就拉低了整个Console区域的档次。


而最大的槽点,则来自于前方的无线充电槽,只有一个不说,角度太平、凹坑太浅、防滑效果又一般,对摆放位置的要求又很苛刻,结果就是一放上去,开车的时候没两下就充电失效报警了,整个驾驶过程都得不停地挪手机……


再来看看小米引以为傲的MIUI在车上会是个啥水平。在上电前,车辆首页会有一个非常炫丽的全屏3D车控界面,进入READY状态之后就会是这个经典的“三屏分立”的界面:左侧地图、中央车控/智驾、右侧多媒体,三个区域还允许自行拖拽,流畅度和美观程度属于免检水平。另外左上角还有额外的电量和档位显示,用来弥补仪表显示信息不足的问题。


不过也有一些小BUG。譬如蓝牙音乐,虽然做了同步专辑封面的功能,然而播放当前曲目时同步的却是上一首的封面……另外,进度条如果能做到同步可控制就更好了。


应用生态的丰富性没有想象中的高,但是覆盖面也足够大了。互联方面除了小米生态的互联互通之外,还支持苹果的CarPlay和其它安卓的CarLink,含金量不言而喻。


不要小看这部分,这类功能的宣传并不多,但是对车机的用户体验至关重要,开发过程中也是要付授权费或者额外的开发费的。换成某些传统厂商,分分钟直接给你砍掉,逼着你用原厂的车机功能。


360全景的画面清晰度,也是同级里面排前列的,鱼眼摄像头所带来的畸变也做了一些处理。俯视图的拼接处理做得也很自然。


行车记录仪的功能丰富度很高,最高可以支持四路录制,包含了前方的主摄像视角、后方视角以及两侧翼子板的视角。而且录制之后各路视角可以独立查看,共用一条时间轴线和各路车控信号的水印,支持倍速调节,还带有地理位置的标签。


能耗方面的功能,在很多厂商的车机里都会在仪表上一笔带过。然而到了小米这儿,不但有单独的应用,分行程、分时段看得清清楚楚,而且线条打点密集,行车和驻车能耗还是分开显示的,还有分不同领域的消耗数据,一切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甚至还有对应的优化建议。除了理想之外,目前我还没看到有第三家把这个板块的功能做得如此细的。


充电板块的预约充电功能,竟然是带有定位的。可能很多人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这种功能对于一些经常在不同地方使用慢充桩(譬如白天蹭公司的电、晚上又回家充电,或者自己有桩的同时又不时出差去别的地方慢充)的用户来说,能够迅速将自家的私桩和其它地方的慢充桩区别开来,这样一来就不会影响到在自家的慢充桩上使用预约充电功能了。同时,充完电之后还会留下对应的充电曲线。

CopyRight © 2000-2025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