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搞纯电路线,只能选择锂离子电池,因为它能量密度更高,续航更长。但如果和燃油车比较,锂电池的优势就不明显了,普通燃油车加一次油能跑400到500公里,但如果要让锂离子电池的纯电车跑400到500公里,由于物理定律的刚性制约,这台纯电车就必须堆大电池,但安装了大电池又会因为重量过大拖累续航,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两难问题。
换句话说,从技术角度出发,锂电池即便再成熟,也无法从根本上缓解续航焦虑,里程焦虑,所以插混路线是正确的。
在王传福2003年的技术规划中,一台插混车,在100到200公里的活动半径中,可以以电为动力,出远门的时候就用油,可油可电,既能缓解里程焦虑,又能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时候,让消费者接受。
所以,王传福亲自拍板,All IN插混路线。剩下的事情,就是我们熟知的动员广大工程师在工程上进行夜以继日的攻关了。
在很长时间里,王传福的插混路线都遭到了同行的鄙夷和嘲笑,但王传福根本不为所动,即便是在最困难的日子里,都没有动摇插混路线的研发。
今天,事实已经证明了王传福判断是绝对正确的,2023年国庆节,根据交通部的权威统计数据,公路高速出行半径主要集中在500km到800km。
如今,大部分品牌纯电的官方续航基本都在500km到700km左右,如果考虑到电池年限、行使路况、温度等情况,续航的达成率大约在70%左右——实际续航在350km到490km左右,作为普通车主,你还要保留50KM左右的电量,所以一台纯电车的实际有效续航为300KM到440KM。相比之下,比亚迪第五代插混技术,满油满电能跑2100KM,根本不存在续航焦虑。
可见,王传福对插混的坚定,绝不是外界说的什么独对了,而是基于坚实技术逻辑的笃定。
为什么要坚持做磷酸铁锂电池?
如今,我们都知道,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零部件——电池,有两个技术方向,一个是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另一个就是比亚迪的磷酸铁锂电池。
如果把视角拉回2016年这个时间段,那么我们很可能会认为,王传福又错了,三元锂电池将碾压磷酸铁锂电池。
当时大部分人认为,相比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的续航更高,而且国家补贴更多。
当时比亚迪纯电车型的续航普遍低于500km,而当时采用三元锂电池的特斯拉Model 3的续航为600km。2017年,宁德时代超越比亚迪,坐上了中国动力电池行业的头把交椅,而比亚迪押注的磷酸铁锂电池的市场占有率在1年内从73%暴跌至29%。
当时所有人都在惊呼:比亚迪要完了。
但王传福却仍然坚定地选择磷酸铁锂电池,为什么?难道是投入过多,难以回头吗?按照本文的思路,王传福下判断的基础,还是坚实的技术逻辑。
首先,当时动力电池的封装方式非常“笨重”,就是用砖头大小的方形铝壳电池组成电池包。
其次,第一部分讲到了电池续航问题,由于物理定律的限制,要增加续航就必须不断堆电池包,而和磷酸铁锂相比,三元锂结构更复杂,化学性质不稳定,一旦堆得多了,电池活性就难以控制,三元锂电池的安全问题就会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