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主、保险公司以及理想汽车形成了一个对峙的三角关系,谁也不肯松口,最终事情的解决还算满意,在僵持了40多天以及媒体曝光之后,保险公司终于同意给车主更换电池。
看似是一个圆满的结果,但最终吃亏的还是车主,因为来年车主很可能会面临巨额的保费或直接被拒保。
而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很多新能源车主都面对这样的问题,保险公司亦然。
新能源车的投保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现象。
根据市面上投保价格来看,新能源车的商业险平均保费要比燃油车高出近两倍,而即便是这样,保险公司表示他们仍然“赚不到钱”。
保险公司给出的数据是,新能源车的车损出险率为30%,而燃油车只有19%。而且不光出险的频率次数增加,新能源车修起来还要更贵一些。
大范围使用一体压铸技术车身的新能源车,碰撞之后的维修成本呈指数式增高,再加上脆弱的电池包和浑身遍布的传感器,新能源车型修起来的成本要比燃油车高出20%左右。
频繁的出险和高昂的维修费用,让保险公司叫苦不迭。某保险公司的员工曾经透露,新能源车型如果一年内出险3次,下一年或将直接拒保,而同样的事情放在燃油车上时,拒保的条件则为一年出险5次。
除此之外,由于新能源车在营运车辆上的大幅度使用,以及电池包的衰减情况,很多保险公司都对私家车商业险的年行驶公里数做了限制。
之前就有位欧拉的新能源车主,由于自己的爱车上一年行驶里程超过了2万公里,第二年投保的时候就遭遇了拒保,理由是“疑似运营车辆”。而且不光只有这一家进行了拒保,多家保险公司都以此为理由拒保,最终只能找一个小保险公司加价两千才得以解决。
享受到技术和行业快速发展红利的新能源车,也没逃过次生矛盾所带来的坑。
幸好目前有多方都在努力解决新能源车保险的问题。国家政策要求保险公司不得拒保新能源汽车的交强险,商业险愿保尽保。同时,比亚迪在今年也推出了向车主售卖商业险的项目,多家车企也有跟进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