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年,广东省政府组建了“电动车协调小组”。比亚迪因为造电池比较出名,也出现在邀请名单上。比亚迪当然也不负众望,97年就已经成功将镍电池装上一台试验车;02年又将锂离子电池装上试验车。
谁也没想到这居然成为了现在火遍大江南北的新能源汽车的原型。
2003年比亚迪收购陕西西安秦川汽车厂,正式进军汽车制造业务。虽然当时比亚迪涉足汽车行业的初衷是造电动车,但是那时候电车产业非常不成熟,油车相对成熟些,所以比亚迪一边造油车维持生存,一边坚持研发电车,想要改变汽车行业的能源格局。
时间来到了大家非常熟悉的2008年。这一年,除了北京在举办奥运会外,比亚迪也成功打造出全球首个量产的插混汽车,F3DM;后来又成功推出了e6,国内首款量产的纯电动车,并在2010年投入到深圳市的出租车运营,到2011年底就已经投入有足足800台。
e6的商业化运营也迫使比亚迪思考纯电动车的充电问题。2008年,比亚迪给出了基于家用220V的2kW交流慢充,同样也实现了行业的从无到有;2010年,比亚迪正式向市场推出行业首个50kW的直流快充桩。
后来的事情,大家也都清楚了。纵使整个市场对新能源汽车,尤其是对插混车特别不看好的情况下,纵使利润大幅下滑让比亚迪命悬一线的情况下,比亚迪还是没有放弃电车这一路线,30年如一日地坚持了下来,最终厚积薄发,迎来了曙光。
自此,不仅比亚迪的电动车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整个新能源行业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可以说,比亚迪就是整个新能源产业的奠基人。在这个过程中,比亚迪虽然孤独前行,但是也为它的垂直整合的能力打下非常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