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朝鲜战争刚刚结束,在美国Willys专业军用越野车公司技术援助下,河东焕汽车开始以M38A1为基础生产军用车辆,并因此成为韩国越野车的鼻祖。
在此后70年发展史上,这家公司多次更名,1977年由河东焕汽车更名为东亚汽车(Dong-A),1988年并入韩国双龙集团因而更名为双龙汽车(SsangYong),2023年并入韩国KG集团再次更名为KG Mobility。其中,双龙汽车这个名字使用时间最长,用了35年。
20世纪90年代初,双龙汽车开始与梅赛德斯-奔驰在柴油发动机、乘用车等方面进行技术合作。双方最出名的合作成果是豪华轿车双龙主席Chairman,它在奔驰W124底盘上进行开发,是当时韩国市场最豪华的D级轿车。
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双龙汽车陷入财务危机。1998年,资不抵债的双龙被大宇集团收购。但仅仅一年以后,大宇也出现财务问题,宣告破产,双龙从集团分离出来,经过债转股与业务重整成为独立的上市公司。
此后,双龙多方寻求向海外出售股权。这一次,中国人来了。上汽集团2004年以大约5亿美元收购双龙48.9%的股权,后又将股份增持至51.33%,拿到了控股权。
入主之后,因为双龙现金流几近枯竭,上汽提出减员增效收缩战线,遭到了双龙汽车工会的强烈反对。2006年,工会进行了49天的“玉碎罢工”,5300多名双龙工人卷入其中。但当年,在上汽接手之后,双龙终于实现营业利润扭亏为盈。
然而,上汽与双龙工会在国产、裁员、企业未来发展等问题上始终意见向左。2009年1月,随着双龙申请破产保护,上汽彻底放弃双龙经营权,黯然终结了这桩艰难维系了4年的联姻。
上汽的退出让双龙汽车的工会没了对手,然而,韩国法院接管双龙之后,裁员也随之而来。2009年4月,双龙汽车计划裁退2646名员工,韩国金属工人联合会的双龙支会发起抗议。
冲突首先在希望复工的工人与坚持罢工的工人之间爆发。此后,罢工工人占领工厂,警察出动,冲突升级,最终有数名工人殒命。《鱿鱼游戏》借成奇勋的回忆再现了那次长达77天的“双龙之役”,他和工友守在工厂车间,与警方对峙,他的好朋友死于那场冲突。
上汽失意撤退之后,印度公司马恒达(Mahindra & Mahindra)不信邪,在2011年出手收购了双龙汽车,持股约70%。但马恒达多年的努力也没能彻底拯救双龙。2020年底,新冠疫情期间,双龙汽车向首尔法院提出破产重整的申请。
这一次,还有谁来拯救双龙呢?
2014年,电动化转型浪潮席卷全球汽车工业,多个国家都涌现出了新创汽车品牌。在韩国的土地上,一家造车新势力与理想汽车同一年(2015年)诞生,它就是爱迪生汽车(Edison Motors),主要生产电动巴士。
后来,爱迪生汽车想进军乘用车,就看上了正在破产重整的双龙汽车。2022年1月10日,爱迪生汽车与双龙汽车签署了并购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