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小米SU7上市后被曝光单车成本超过30万元,小米董事长雷军在11月1日的直播中更透露,截至今年三季度小米汽车研发已经花了130个亿,这是个“巨大的数字”。
问界新M7上市时,官方透露华为和赛力斯上千位工程师花了一年的时间研发这款车,仅研发费用就投入了5亿元,而且是在“看不见的地方”做优化。
同样,极氪在2024年二季报中透露,该公司自成立以来累计研发投入已超过215亿元。具体分摊到各个车型,76.9万元起的极氪001 FR一套卡钳都有近十万元的成本,不久前上市的极氪MIX研发投入是市场上中型MPV的2.8倍,其中仅车门设计投入就超过4亿元,制造成本是普通车门的5倍。
为什么做产品不能走捷径?显然这个道理车企都懂:用营销说话赢在一时,用产品说话胜在长远。
苦心人,天不负
造车常被形容成跑马拉松,有实实在在的投入才会有回报。现在,就是收获期。新势力、新实力们真金白银的投入,回报既体现在销量上,也开始体现在盈利上。
回报一,销量。
今年前十个月,新势力销量集体飘红。其中,理想汽车销量达到39.3万辆,华为鸿蒙智行销量超过35万辆,零跑汽车销量超过21万辆,蔚来销量达到17万辆,极氪销量达到16.8万辆。
特别是今年十月,主流新势力单月销量同比大增66%,大多数品牌月销都超过了一万辆,两万辆则成为新的及格线。其中,理想汽车交出了连续两个月销量超5万辆的成绩单,鸿蒙智行全系交付新车41643辆,零跑10月订单超4.2万辆交付3.8万辆,蔚来也已经连续6个月销量超过2万辆。
新势力和新实力都有爆红产品。比如鸿蒙智行,今年以来问界新M7系列已经交付新车17万辆,连续10个月累计销量蝉联中国新势力销量第一名。同时,问界M9上市十个多月累计大定也突破了17万辆。
小鹏汽车也借助爆款新车咸鱼翻身。今年8月27日上市的MONA M03,截至11月7日累计订单量已接近10万辆,且已经连续两个月单月交付过万辆。C级纯电轿车小鹏P7+上市当晚大定也高达31528辆。
注意哦,从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的表态来看,小鹏汽车所有的定价策略最终都要实现合理利润——这意味着,尽管价格低于市场预期,但小鹏这两款走量车型并未像小米SU7那样赔本卖。
这就是我们说的回报二,营收与利润。
以理想汽车为例,该公司今年三季度营收429亿元,同比增长23.6%;净利润28亿元,毛利率达到了21.5%。与此同时,这是理想连续八个季度盈利。
今年三季度,忍辱负重的赛力斯同样交出了一份漂亮的财报:营收415.82亿元,同比暴涨636.25%;净利润24.13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23.25亿元。到三季度末,赛力斯净利润达到了40.38亿元。
对比同期的传统车企,今年三季度上汽集团营收1457.96亿元,同比下降25.91%,为连续第三个季度下滑;同期,上汽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亿元,同比大幅下滑93.53%,环比二季度跌幅同样高达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