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华为现阶段智驾系统价格下沉的主要原因,就是这套无激光雷达的ADS基础版。从硬件角度来说,3个毫米波雷达,10个摄像头,以及12个超声波雷达,就是其感知部分的刚需。那么少了一颗激光雷达后,基础版华为ADS的效果会被“打几折”?
首先,高速工况下,其驾驶辅助功能,几乎是不打折的存在。比如其AEB能力,可以覆盖最高130km/h,且最高刹停速度可以达到110km/h。借此数据,仅以纯视觉感知,以及算法分析,再到执行过程和结果来说,在高速路况下,覆盖国内合法驾驶速度区间,基本没有问题。
其实简单来说,华为的纯视觉方案能够有如此效果,倚仗的其实是算法优势,而不是单纯的感知能力。而在算法方面,基础版ADS与高阶版是没什么区别的。结合高速工况下,道路的复杂程度、车辆的拥堵程度,以及人员、非机动车的干扰情况,对感知硬件的要求,其实要比城市工况低不少。所以即便是基础版ADS,也可以轻松满足高速NOA需求,比如自动上下匝道、超车变道、自动跟车,以及辨识维修、岔路时出现的桩桶和水马等等。
实际上,缺少激光雷达,影响最大的还是城市NOA。因为激光雷达理论上的感知距离,和分辨率优势,是纯视觉方案无法完全替代的。就算是上马4D毫米波雷达也无法完全替代,因为其安装的前保险杠这个位置本身,都比不上车顶激光雷达的开阔程度。再考虑到华为现阶段使用的192线程的高分辨率激光雷达,要想在基础版ADS身上实现平替高阶版的效果,暂时是不切实际的。
当然,这里说的无法平替,主要指的是“自己开”的情况。实际上,基础版华为ADS,也可以在城市中拥有车道居中、自适应巡航、规避鬼探头等拟人化驾驶辅助能力。核心差距是基础版ADS无法结合用户设计的导航路径,自主将路况和线路串起来,实现“自己开”。不过随着端到端模式下,投喂的数据越来越多,华为适时给基础版ADS远程OTA更多自主权限,也并非不可能的事情。至于现阶段而言,城区NOA的相对保守,主要还是考虑到复杂工况下的安全性。
少10km续航但有快充,换新底盘更舒适简单来说,就是AITO问界M7利用华为智驾的算法优势,削减了诸如激光雷达在内的硬件成本,仍然可以带来领先的智能驾驶效果。不过开头提到的4万元差价,还不止于此。相比现款智驾后驱Ultra版,新车在配置上将头枕扬声器、HUD抬头显示、电吸门等等都纳入了选装。最核心的当属电池由三元锂改为磷酸铁锂,并且容量少了1.5kWh。效果上,新车的纯电续航里程要少了10km(WLTC工况),另外零百加速成绩也来到8秒外(比现款同等电机功率,慢了0.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