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国内7月乘用车市场呈现整体销量下滑最主要的原因是燃油车市场的低迷。随之而来的则是,新能源汽车在这个月迎来了重要临近点,国内渗透率首次超过燃油车市场达到51.1%。
燃油车市场与新能源汽车市场此消彼长的改变,也给了自主品牌抢占高地的机会。今年1月自主品牌在国内汽车市场占有率已经占上风,达到55.1%;到了7月份以后,这一数据再次拉大,达到惊人的73.9%。
无论是国内车企还是跨国车企,曾经以燃油车销售为主的传统车企正在经受新的市场考验,而一大批新能源车企却乘着转型的东风阔步向前。
超越上汽,比亚迪蝉联单月销冠
回顾上个月国内车企表现,传统汽车制造商依然占大头,抢走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只不过有人欢喜有人忧。
榜单中表现抢眼的当属比亚迪,先是在6月超过上汽问鼎销量排行榜榜首,而后在7月份继续蝉联冠军。同时,比亚迪也是唯一一家单月破30万销量的车企,且同比和环比均实现了增长。数据显示,比亚迪7月交付新车342383辆,同比增长30.6%,环比增长0.21%。
而比亚迪能够在国内市场卖得如此火爆,离不开旗下爆款车型的加持。7月份乘用车批发销量超两万辆的车型(15个)中,比亚迪凭借7款车型入榜占了近一半。其中,前三名比亚迪拿下两个席位,分别是排名第一的宋,单月销量达到55128辆,以及排名第三的秦,单月销量40600辆。
相比于比亚迪依托新能源汽车拉开的优势,其他国内传统制造商在7月份销量均比前一个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比如,上汽不仅丢掉了单月销冠的帽子,就连累计销量上也岌岌可危。
上汽集团前7个月累计交付新车2078483辆,比亚迪累计销量1955366辆,两者差距只有123072辆。而比亚迪在单月销量上比上汽多出了9万多辆,以此推算比亚迪超越上汽只是时间问题。
吉利、奇瑞“稳中求进”
抛开比亚迪不谈,虽然国内这些传统制造商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同比、环比双下滑,但吉利和奇瑞是少有的两家稳定住了同比增长的车企。
吉利在7月交付新车245752辆,同比增长10%,环比下滑7.67%;奇瑞在7月交付新车195759辆,同比增长30.1%,环比下滑2.32%。与此同时,吉利的单月销量与位居第二名的上汽差距收窄至5700多辆,很有赶超的潜力。
吉利之所以能够在7月实现同比增长,新能源汽车和出口两大引擎功不可没。旗下的自主品牌诸如吉利汽车、极氪、领克销量上均实现了不同幅度的增长。
需要注意的是,受到最近“极氪背刺老车主”舆论风波的影响,车主与车企之间的微妙关系再次被摆到台前。相比于燃油车,新能源过快更迭速度确实会影响到部分消费者“持币观望”,甚至降低对车企的信任度。
而奇瑞也同样来势汹汹,在7月份赶超长安爬到了第四位。奇瑞在战略布局上采取了“油电并行”的举措,旗下的四大品牌不仅覆盖电动车市场,还囊括了燃油车市场,也是唯一实现正增长的自主品牌。
要知道,6月份的时候,长安还比奇瑞领先了2.4万多辆,到了7月就被后者反超了2.5万多辆。不得不说,当下的中国车市,竞争程度不言而喻。
长城汽车身陷囹圄?
相比起其他国内传统制造商,长城汽车已经连续三个月销量同比下滑,单月卖出91285辆。尽管前7个月的累计销量达到156519辆,同比增长28.14%,但与年初定下的全年160万辆销量的目标相差甚远。
既靠皮卡起家,又有“顶流”长城炮加持,长城汽车却在熟悉的皮卡市场赛道降了温。7月销量12028辆,同比下滑24.07%。
不仅是长城皮卡,长城汽车旗下四大乘用车品牌均出现了不同程度销量下滑,尤其是魏牌和欧拉近乎腰斩。数据显示,魏牌7月销量仅有2765辆,同比下滑58.43%;欧拉7月销量为4780辆,同比下滑52.75%。
而作为长城汽车的支柱,哈弗品牌一直是其销量引领者,但支柱品牌也出现辆连续4个月销量下滑的问题。7月,哈弗品牌销量52944辆,同比下滑15.92%。反倒是坦克品牌成为旗下唯一增长的,单月销量18682辆,同比增长3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