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相比同价位竞品,“双豹”的功能、配置可圈可点,例如海豹EV优秀的的动力表现和智能驾驶能力、海豹07 DM-i行业一流的超低油耗等。而在配置之外,比亚迪新能源销量第一带来的品牌知名度和用户保有量,也是“双豹”进军市场的利器。
大幅升级的配置也从侧面反映出,比亚迪对“双豹”给予厚望,毕竟“双豹”的成功与否,对比亚迪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比亚迪需要自己的凯美瑞过去几年,凭借混动技术和纯电优势,比亚迪在8万-25万元市场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在多个细分品类都拥有月销量稳定破万的爆款车型,例如A级纯电车海豚、海鸥;紧凑级SUV宋 Pro、宋PLUS;中大型轿车汉、中大型SUV唐。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此前也表示,“在10万到20万区间,比亚迪有定价权”。
但有个例外,那就是在13万元-18万元的B级轿车市场,比亚迪一直缺少具备如上述爆款车型一样的招牌车型。
以“双豹”为例,2023年“双豹”合计销量12.7万辆,如果单看销量数字,这个表现显然不差,作为对比,同价位另一款B级新能源轿车深蓝SL03的同期销量为7.2万辆。因此,就同价位新能源轿车来说,“双豹”的市场成绩算得上一流。但如果把“双豹”放在比亚迪的产品序列里,就显得有些不够看了。
例如,与“双豹”处于同价位的宋PLUS DM-i,去年一年卖出了42.7万辆,月均销量达3.5万辆,足足是“双豹”的3倍多。
此前,国内B级轿车市场主要被凯美瑞、帕萨特、迈腾等合资燃油车占据,2023年这三款车型的销量分别为22.5万辆、19.1万辆和18.9万辆,位居B级轿车销量榜前三,大大高于同价位新能源车型。因此,不只是“双豹”,其他新能源品牌在B级轿车这个品类上表现同样一般。
B级轿车是一个庞大的市场,据乘联会数据,2023年其市场规模约200万辆。对车企们来说,这是一个兼具收入与品牌的特殊品类,过去在B级轿车市场拔得头筹的车型无一例外都是有口皆碑,拥有无数拥趸。例如丰田凯美瑞和大众帕萨特,由于其保有量大,甚至一度被称为“国民轿车”。
因此,对比亚迪来说,如果“双豹”能成为新爆款,其意义不仅仅在于销量和收入,更是对比亚迪品牌力的一次提升。这也是为何自主品牌、合资品牌都奋力争夺B级轿车的核心所在。
合资品牌疲态初现,“双豹”机会来临过去一年,合资品牌之所以能抵抗住比亚迪们的进攻,付出的代价也可谓十分惨重,那就是大幅降价。多家4S店销售人员告诉智行驾道(ID:carviews),目前凯美瑞和帕萨特的新车优惠幅度在4万元左右,雅阁优惠约5万元,如果到店可以再谈,暗示仍有优惠空间。
事实上,这三款B级轿车此前都是20万元价位的代表车型,在降价前月均销量就已长期稳定在1万辆以上。但从去年开始,在比亚迪等新能源品牌的冲击下,凯美瑞们只能以价换量,从起初的20万元价位,一路降至15万元价位,足足跌去了一个身位。
但降价在短时间内可能有不错的效果,长期来看却会一定程度上损害品牌,当用户已经习惯优惠后的价格,那后续就会以同价位的标准来对比。如今,这些合资品牌已经降价一年多,过去积累的品牌影响力正在被逐渐消耗殆尽。
进入2024年,降价带来的收益正在快速消退,合资品牌在B级轿车市场已呈现出快速“崩盘”趋势。今年上半年,下滑幅度最大的凯美瑞累计销量6.04万辆,同比暴跌41%;雅阁也同比下滑了15.4%,只有帕萨特和迈腾基本维持了与去年同期相当的销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