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目前丰田还没有关厂计划,但其实也与本田一样正在中国渐渐走低,因为一向坚持混动发展路线的丰田在纯电方面并未公布值得中国用户信赖的技术成果,这无疑会进一步削弱其在中国市场的进攻能力。也许,闲置产能的比例会在接下来进一步扩大。
在合资整体下滑的趋势下,即使是大众汽车也难以独善其身,更何况所有合资企业中大众在华的工厂多达39家,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加起来可以贡献542万的年产能。如果说时间退回到几年前,消化这个产能大众还算得心应手,但现在挑战很大,去年大众汽车在中国的销量大概在300万,产能利用率只有56.6%。
好在大众对于新能源的决策是比较明智的,包括重投新能源,以及与上汽和小鹏牵手,发掘新合作模式,都暗示这家老牌合资企业还有奋起直追的诸多可能性。
相对来说,目前在中国市场的产能处于“严重过剩”级别的,只有东风日产和上汽通用了。其中东风日产年产能160万,去年销量不到80万,产能利用率低于50%。
据了解,前不久东风日产已经通过关闭常州工厂缩减了12万的产能,尽管这样的决定前所未有,但对日产来说却是必行之举。今年上半年东风日产销量仅30万左右,预计全年销量会在60万上下徘徊,与此前年销百万的体量已然不能同日而语。
此外,产能利用率处于最低位的上汽通用,对当下的艰难感同身受,在二季度财报会议上,CEO玛丽博拉也坦承:没想到中国市场会继续亏损,今年下半年仍充满挑战。
合资产能过剩,自主产能补强
合资车企的产能过剩是事实,但他们也并非坐以待毙,而是通过重新优化生产结构、或者寻求技术合作提升销量,进而降低过剩产能带来的成本压力。毕竟没有谁想轻易放弃中国市场。
相反,如今的中国汽车正沿袭从前合资品牌在中国跑马圈地的路线快速扩张,与合资企业形成鲜明反差的表现之一就是,这一边合资在抓紧关厂,而另一边中国车企在火速建厂。
大概两个月前,业内传言蔚来获批建设第三家工厂,这一消息很快就得到了证实。官方表示,现在已有的两座工厂已经达到了设计的单班产能,后续随着新品推出,现有工厂产能将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才开工建设第三家工厂。至于产能,完全不存在过剩问题。
此外,合资车企工厂转让产能给中国品牌的例子也屡见不鲜。比如现代汽车位于北京顺义的一家工厂已经出售给理想汽车,用于生产MEGA纯电车型。前不久,主要用于生产东风日产纯电动车型 Ariya 的武汉云峰工厂也被岚图知音“分担”产能,虽然后来辟谣东风日产和岚图都是以租用模式接入工厂,但东风日产因销量乏力无法令产能达到饱和也是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