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推荐您访问易车国际站

Visit the BitAuto International website for more exciting content

NO
YES
当前位置:易车> 小米SU7> 小米SU7上市> 摘要详情

小米SU7上市当晚

小米SU7上市当晚

摘要来自:《雷军演讲很燃,小米SU7 Ultra很爆,但劝大家先冷静》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雷军演讲很燃,小米SU7 Ultra很爆,但劝大家先冷静》的片段:

从宣布造车到技术发布会,再到上市,在外界人的眼中,小米汽车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


毕竟雷军一路走来,太顺利了,导致他就成为网友心中的“爽文男主”,甚至称爽文小说都没有雷总的发展经历“爽”。


大家以为的剧本是,雷军和小米汽车就像小说里面的“龙傲天”,属于龙游浅滩,造车一定能成功,取得成绩理所当然。


小米SU7上市当晚,27分钟大定5万辆,上市28天锁单75723辆,今年6月份交付超过万辆……


这样的成绩,与雷军宣布造车的时候,弹幕上清一色的“干翻特斯拉”遥相呼应。


这个结果,很符合大家的猜想。


但是,生活哪里是小说呢?


一件事情总有它的光与影。


小米SU7的成功结果,让大家忽略了整个过程的艰险,不少网友认为小米汽车从宣布到产品上市,都有雷军前期深思熟虑的布局,每一步都是前期安排好的。


其实,并不然。


雷军下场造车,不是深思熟虑,不是想证明自己有多强,而是一场意外,也可以说是被迫无奈!


正式宣布入场造车前的两个月,雷军得知小米手机被美国列入制裁名单,犹如晴天霹雳。


当时,小米刚上市两年半,刚开始走高端化,而且猛将周受资离职,加入字节跳动……


当年小米处在一个多事之秋。


为了破局,小米董事会决定要下场造车,并且必须要雷军亲自带队。


突如其来的重担,以及压力一下子就放在雷军的肩上,他说有过迷茫、有过自我怀疑,自己还行不行……


一个星期的考虑,七个日日夜夜的辗转反侧,一百六十八个小时的煎熬,雷军才下定决心,为了小米,他愿意挺身而出。


这才有了雷军年度演讲开始的那句话: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是我人生最后一个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一生的声誉和成就,为小米汽车而战。”


尽管过去三年,但这句话依旧时常在“米粉”的耳边响起。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1月15号,雷军得知小米被美国制裁;同年3月30日,雷军宣布小米下场造车。


两个多月的时候,小米董事会提议下场造车,奔波十多个城市做调研,雷军说服自己带队,到敲定计划和资金,可见“高效率”一直是小米的传统。


此后,雷军为了造好车,先“干掉”司机,从零开始自己学开车。


造车的三年间,雷军试驾了超过170辆车,写下了二十多万字的试驾报告,同时还拿到赛车驾照。

不得不说,雷军漂移真的帅啊,果真是干一行爱一行。


所幸的是,雷军入场造车并没有灰溜溜地收场,而是让小米汽车成为了国内数一数二的新势力,这当然值得庆祝。


但是我们不站在上帝视角,回看当年小米决定造车的时候,那时候可谓是背水一战,造车成功,能让小米挺过制裁;造车失败,雷军、小米集团,以及小米汽车将惨败,也有可能一蹶不振。


当然,雷军在演讲会上并没有过多地吐槽造车过程的艰难,而是忆苦思甜。

关于小米汽车过去的三年,并不是“龙傲天”的剧情,而是一部为集团摆困,为造车梦想的奋斗史。

至于故事的细节,我们并不需要太深入探讨,能给我提供其他车企给不了的情绪价值,那就很好了。


熬过了最煎熬的时期,小米SU7大卖,小米汽车已经“轻舟已过万重山”了吗?


答案是:不确定!


如今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处在一个特殊时期,整个局面还没有稳定下来,前有特斯拉、比亚迪、蔚小理等,后有成功转型电动化的传统车企,再加上动荡不安的市场环境,譬如价格战、芯片等问题。


二十几万的纯电动车,尤其是纯电轿车,在国内新能源市场的竞争力并不大。


譬如国内首款破十万辆的新势力纯电车型——小鹏P7,之前确实很有竞争力。


但是,自从其他玩家推出该细分市场的产品,尤其是混动轿车之后,小鹏P7就失去了吸引消费者的“魔力”。


目前,小米SU7的势头,要比竞争对手要猛很多,仅有43天完成1万辆交付,6月份交付量为11603辆。


小米汽车今年5月份重新调整了交付目标:今年保底交付10万辆,力争12万辆。


雷军更是在演讲中透露,小米SU7全年十万辆的交付目标,预计在11月份就可以提前完成。


目前已经交付了3万辆,接下来五个月的时间(到11月份),小米SU7需要每个月交付1.4万辆;全年12万辆的话,每个月需要交付1.5万辆。


按照此前雷军所说的,小米汽车工厂每76秒就有一辆新车下线,每小时就可以生产40辆小米SU7。


以此计算,再加上两班倒的模式,那么小米汽车工厂一个月最多能生产约2万辆新车。


这么看来小米汽车能够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没错,优势在我。


再加上前不久,宝马宣布退出“价格战”,之后奔驰和奥迪纷纷跟进,并且BBA开始逐渐涨价。


或许这对于小米汽车,以及自主豪华品牌来讲是好事,能从价格优势方面吸引更多被BBA筛选下来的潜在消费者。


当然,除了解决产能压力之外,小米汽车还要完善产品矩阵,单一产品不能作为长期主义,随时都有可能被竞争对手“偷塔”。


所以,小米汽车的第二款产品必须赶上行程,还必须是小米SU7势头正猛的时候,有急先锋,后面的产品上市才有竞争力。


说到新产品,雷军并没有带来第二款产品,而是在“one more thing”,带来了小米SU7的超大杯车型——小米 SU7 Ultra 原型车。


“连油车在内,它的性能是最强大的”!雷军非常自信地说道。


小米SU7 Ultra 原型车的车身采用全新的空气动力学套件,100%碳纤维全车外覆盖,整车减重至1900kg,比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还要轻。


该说不说,真的被小米SU7 Ultra 原型车的颜值给帅到。


并且,小米SU7 Ultra 原型车的整体最大下压力达2145kg,增加了下挡板、后尾翼等配置,同时搭载2 台V8s 电机 + 1台V6s 电机,综合马力达到了1548PS,以及最大放电功率1330kW电池。


好了,重点来了,小米SU7 Ultra 原型车的零百加速仅需1.97s(含起步时间),最高时速超过 350km/h。


真的太夸张了,也就几个眨眼的功夫,小米SU7 Ultra 原型车就跑完了一百米,太牛X了!


雷军还称,理论上只要开得足够快,就能贴着天花板飞驰……


这有点浮夸,让我缓一缓。


对了,雷军还提到,小米SU7 Ultra 原型车将在今年10月份,正式征战纽北非量产圈速榜,挑战十年内成为纽北最快的四门电车。


小米SU7 Ultra 量产车将在2025年正式征战纽北非量产圈速榜。


等等,小米SU7 Ultra还有量产车?


这对于“米粉”来讲,简直不能太兴奋。

我知道大家已经开始兴奋了,但是不要太兴奋先。

小米SU7 Ultra原型车和量产车估计也就外观相似,性能配置应该不一样。

所以大家对量产车的期待,不要和原型车一样高喔。


演讲会上,雷军并没有透露小米 SU7 Ultra 量产车的上市时间,以及首款SUV的信息。

CopyRight © 2000-2025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