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5月,在时任大众汽车集团董事长的哈恩与一汽厂长的耿昭杰推动下,一汽与奥迪签署“关于在一汽生产奥迪的技术转让许可证合同”,开始组装生产奥迪100车型。奥迪100轿车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在那个私家车尚未普及的年代,奥迪100以卓越的性能和舒适的乘坐体验,迅速成为中国本土生产的顶级豪华轿车。
随后,一汽奥迪先后推出了奥迪A4L、A6L,奥迪Q5等多款车型,依托全国五大生产基地,以及“全价值链共创+全体系赋能”的创新发展模式,完整构建从A级到D级,从轿车到SUV,从燃油车到电动车共计38款燃油车、6款纯电产品全维阵容,用来满足不同用户对高端出行的需求。
每一次新车推出,一汽奥迪都踩中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脉动,并迅速成为该细分市场的领军车型。更重要的是,与当下诸多新品牌依赖不断的“推成出新”、不断通过迎合市场和用户短期需求来获得暂时的销量提升相比,一汽奥迪旗下多款车型都专注于聚焦细分市场,深度挖掘用户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由此在高端市场创造出多款堪称“常青树”的车型。
奥迪Q5家族即是一例,自2009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奥迪Q5凭借其强大的产品实力一举开辟了豪华B级SUV细分市场,并始终保持着该细分市场里明星车型的地位。随后,为满足中国消费者对SUV车型的大空间需求,2018年,奥迪Q5L正式亮相,作为一款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加长车型,其轴距达到了令人惊讶的2908mm。这一改变使得奥迪Q5L的轴距全面超越了竞争对手奔驰GLC和宝马X3,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了更宽敞的内部空间和更高的乘坐舒适性。而此后,奔驰GLC的长轴版车型的推出,也从侧面说明了奥迪Q5L的成功和影响力。
奥迪Q5L之外,包括奥迪A4L、奥迪A6L等多款车型,其生命周期都已经超过10年,仍在各自细分市场依然保持领先,成为当之无愧的车坛“常青树”。今年前六个月,奥迪A6L月均销量超过1.4万辆,奥迪Q5L家族月均销量超过1.1万台。此外,奥迪A4L 6月销量重回万台以上,达到10,744辆,展现在B级豪华轿车市场的强大竞争力。
成绩的取得,是一汽奥迪扎根市场30多年,在产品性能和技术领域的长期主义的坚守,以及精准把握用户需求,与时俱进的体系化能力建设,孕育出来的收获之花。从单一产品走向家族化,以多元化的产品家族满足更多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比如奥迪Q5L所搭载的四驱空调系统、宽大座椅,负离子发生器等诸多产品和功能点,均为中国消费者所量身打造。
产品之外,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服务体验以及多元社会化营销,也让车主与一汽奥迪之间构建起了身后的情感共鸣和品牌护城河。目前一汽奥迪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有600余家营销中心,领先豪华品牌。但在互联网时代,为了更快速响应用户需求,与用户高频直联沟通,打造以一汽奥迪App为核心、多触点数字化生态沟通平台,同时通过包括Audi Sport嘉年华、奥迪Q campaign、奥迪allroad campaign、城市赛道、RS驾驶学院等体验营销IP,为用户带来更丰富的生活体验与情感价值。
“我们因为情感而购买,又因为逻辑而使我们的购买行为合理化。”这是一位广告行业人士在分析用户购买心理时的描述。在豪华车市场,随着增换购用户的崛起,人们越来越重视与品牌的情感链接,但与此同时,产品力、性能以及品质等,是最终促成购买的综合因素。一汽奥迪以900万辆领跑豪华车市场,无疑证明了其在上述两个领域的优势所在。
02
新内核下的新故事
精彩刚刚开始
迈过900万辆,一汽奥迪将向1000万辆的小目标进行冲刺。新的起点,但决胜的路径万变不离其宗。豪华车市场的年轻化趋势在提速,但创新产品、优质服务以及品牌价值,依然缺一不可。
定制的产品、深化的本土研发能力,以及以客户为中心的承诺,将是奥迪在中国市场继续保持强势地位的关键。在此之前,奥迪全球CEO高德诺(Gernot Döllner)曾表示。奥迪中国新任总裁罗英瀚博士(Dr. Johannes Roscheck)也曾表示,在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清晰发展路线图下,中国消费者将会看到,耳熟能详的“突破科技,启迪未来”的奥迪基因,已经拥有了新内核。
高德诺(Gernot Döllner)
拥抱电气化和智能化带来的新机遇,一汽奥迪未来将坚持油电双线发力:2024年A8L Horch版、Q7/Q8/SQ7全面焕新,2025年全新A4L/Q5L等主力车型、Q6L e-tron/A6L e-tron等电动化产品将上市。毕竟,与大众品牌不同的是,消费者对于高端品牌的需求,会更加的多元和差异化,这也是一汽奥迪将继续深耕燃油车市场的关键原因。
而在新能源市场,一汽奥迪将会率先投产大众联合保时捷开发的,定位高端的PPE平台打造的首款国产车型。与大众旗下的其他纯电车平台相比,PPE平台具有高度扩展性,打造的车型能耗可减少30%、系统性能可提升33%,采用的电子元器件尺寸更小、重量更轻,为车辆持续优化性能输出和续航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