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大空间不一定畅销,但要畅销就必须得有大空间”。我国的B级车市场,畅销车型向来多以空间取胜,这反映出国内消费者追求“大”的消费心理仍然占据重要位置。
并且,相比于空间够用就好的A级家轿,B级车强调个人、家庭、商务、工作等多用途属性,车内乘员对于出行品质感也有着更加苛刻的要求,因此空间实用性与舒适性依旧是选购B级车时需要重要对比的指标。
车身尺寸方面,第九代凯美瑞的长宽高分别为4915/1840/1450mm,轴距2825mm;全新一代迈腾的长宽高分别为4990/1854/1487mm,轴距2871mm,仅从纸面参数上来看,后者就有着颇为显著的优势。
当然,车辆实际空间表现不能单纯只看车长和轴距,更考验着车企对于空间利用率的优化能力。在这方面,丰田向来在空间和舒适性上有着不错的口碑,但可惜这次它的对手是深谙中国用户需求的一汽-大众,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小技巧都将形同虚设。
全新一代迈腾
首先在整车“套内面积”(L99-2:前排脚掌到后排座椅中心点的距离,即乘客乘坐所能感知到的实际有效乘坐空间)的维度来看,全新一代迈腾座舱内长达到了1908mm,远超凯美瑞的1817mm。同时,全新一代迈腾的后排腿部、头部、臀部空间分别为971mm、967mm、1390mm,均大幅优于凯美瑞(925mm、929mm、1383mm)。
第九代凯美瑞
再结合笔者亲身实车体验的经历,可总结出以下几点能显著感受到的差异:
1、凯美瑞坐姿更低且更后躺,前座后仰的靠背会侵占二排空间并形成压抑感;全新一代迈腾的坐姿更为端正挺拔,每个成员都能拥有体面宽敞的空间。
2、凯美瑞的后排空间宽敞仅表现在腿部(尤其是膝部),而全新一代迈腾是头部、腿部、臀部、脚部的全方位宽敞。脚部空间是最容易被忽视却至关重要的指标,当前排座椅高度调低时,迈腾能保证后排乘客脚部不受挤压,依旧有宽裕的活动空间。
3、德系车全新一代迈腾对于身高185cm以上的乘员适应性更强,主要体现在更长的前后排坐垫对臀部、大腿的均匀承托。而日系车凯美瑞对于高个子尤其是“长腿”用户的体验明显是欠考虑的,后排坐垫较短且高度、角度偏低,长时间乘坐不如全新一代迈腾舒展。
4、凯美瑞座椅宽大且材质偏软,短途乘坐较为舒适,长途乘坐易造成腰背部疲劳;迈腾的座椅软硬适中,且更重视包裹感和支撑性,对于各种出行场景具备更强的普适性。
5、全新一代迈腾乃至大众品牌多数车型都是重视主副驾驶待遇“平权”的典范,这体现在主销配置车型的主副驾座椅均支持4向高低、4向腰部支撑以及腿托长短调节,而凯美瑞副驾驶多数仅支持前后、靠背的基础调节。
此前在消费者心目中,日系车一贯是“居家格调”或“人性化设计”的代名词,但其实德系车要是暖心起来,也是货真价实的“暖男”。例如全新一代迈腾就选择将实用性与舒适性拉满,不仅在车内布置了同级最多的17处储物空间,还配备了座椅通风加热、8点按摩、云感头枕,甚至是同级唯一的后排电动可调座椅靠背,打造出越级的舒享豪华出行体验。
坚持以“高价值感”撬动市场
B级车是一个汽车品牌的门面担当,其产品策略亦能侧面反映该企业在当地市场所面临的境遇。综合上述对比不难看出,在中国车市大打价格战的今天,丰田和大众已经走上了两条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并且未来还将渐行渐远。
当加价提车的时代成为历史,丰田选择“自降身价”放低身段以迎合市场,第九代凯美瑞就是在成本妥协与保守市场策略下诞生的产物。虽然各方面进步幅度有限,但产品力放在未来两三年还尚且能打,凭借着长期积累的口碑依旧能收获大量拥趸,算是维持住了合资B级车最基本的体面。
作为燃油车领域的佼佼者,全新一代迈腾依旧一如既往地为用户提供着“高价值感的增值”,一方面在科技感、智能化的提升上表现出其他合资品牌难以企及的优势;另一方面在空间舒适性等传统优势上持续进阶,在驾乘体验上向C级车乃至豪华品牌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