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圣良:LEVC从1908年开始就一直探索车内空间的创变,这是我们传承百年的品牌DNA,至今依旧如此。得益于智能电动化技术,我们得以沿着这个核心理念持续进化,构建一个空间品类,让轮上空间变成囊括生活、出行、办公三位一体的移动空间。
中国当前汽车产业完全具备全球发展的条件,但这个过程犹如挑战重重游戏关卡,尤其在欧洲等地,面临的挑战会日益增多。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停下脚步,我们必须要勇敢的迎接这一过程。面对海外如关税、标准等壁垒,要求我们必须在研发阶段就充分考虑到这些标准的兼容性,当技术和法规问题得到解决以后,接下来便是成本控制和品牌营销的挑战了。所以要把成本做到极致,把产品的产品力做到极致,让海外用户感受到产品、品牌的优势。
媒体:L380对标的竞品是谁?翼真汽车除了L380外,还有其他车型规划吗?未来3座、4座、5座版本,将以什么样的方式推出市场?
南圣良:对标的过程是必然且必要的。我们要对标奔驰V的豪华与雷克萨斯LM的特质,同时也要对标极氪,当然还有对标劳斯莱斯库里南、林肯领航员、宝马i7的等产品。但市场上像L380如此之大的MPV并不多见,它的操控、加速、稳定性、舒适性等指标都需要我们一点点摸索,一点点在对标中推进。
戴民:关于3座等版本,我们未来计划做定制服务,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媒体:目前LEVC对于L380未来市场份额的期待是多少?
南圣良:一个品牌的可持续发展需构建于品牌、产品和用户构成的“金三角”之上。此前,LEVC在英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市场的知名度仍有待提升。鉴于当前的情况,我们必须从零开始,从零到一去构建它,将其视为一个崭新的品牌和力量。
目前LEVC的工作重心将聚焦于产品本身,以此为基础推动品牌与用户发展。做好一个产品,需要精准的去满足用户需求,因此我们将研究的重心放在如何确保产品可持续发展上,而非过度追求市场占有率或者销量的短期KPI。我们后续会将焦点集中在如何通过优化产品来满足用户需求,服务好用户上,让用户真实感受到我们产品的价值与优势。我相信,那时我们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自然就提升了。
媒体:L380的客户画像是什么样?
南圣良:拒绝躺平、元气满满、大胆创新、日争朝夕,这是我们囊括出的用户的精神写照,具体的形象还得等交付后根据实际车主进行专门分析。
3,享受过纯电驱动所带来的体验感以后,基本就很难再回到油车了。
媒体:如何看待L380与极氪009的关系?
南圣良:我个人认为,极氪走的是科技路线,极氪009是科技的009。L380是空间的L380,走的是空间路线,这是两者不同的地方。
第二,L380走的是偏商务路线,尽管我们也适用于家庭使用场景。但是实际上,这么大一辆车常见于大家庭或者企事业单位的用车需求。相较于极氪009,L380在尺寸上属于中大型范畴,且大到顶格,两者在用户群上也有区分。
媒体:L380隐私安全问题是如何保障的,以及我们如何让用户感受到L380在健康这方面的特点?
南圣良:针对隐私风险,我们采取了严格的防范措施,如摄像头获取的信息数据坚决不上云,我们已明确终止了相关数据传输路径的开发,因此,所有在车内拍摄的内容均严格保留在车辆本地存储中。如果用户需要,可以自行用优盘进行拷贝,云端是没有相关信息的。比如DMS,其本质是二维图像处理,而非三维图像。经过处理后的二维图像被导入至车机系统,并在系统内生成速记格式。该过程在后台进行,不涉及用户肖像信息的采集与存储,严格遵循了国家法规要求。
车内健康环境非常重要。由于车辆使用频繁,所以一定要确保车辆健康。L380的五苯三醛含量,远低于家装材料中的水平。此外,为确保车内空气质量优良,我们在L380车内特别配备了两个负离子发生器,以确保每立方厘米能够释放高达10万个负氧离子,以提升车内环境的舒适性。
媒体:今晚LEVC对外传递出来的信号,L380还是倾向于传统三排模式,将创变空间作为宣传点,产生这样营销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戴民:其实,我们的营销方式没有变过,四排隐藏模式就是三排模式,空间利用率也是一样的,同样是140度电池,我们提供四排八座版和三排六座版,两款车价格是一致的,就是为了让用户根据自身实际使用需求去做出选择,从营销角度考虑这样更简单直接。
媒体:L380会不会考虑其他动力总成的组合?还是只是坚持纯电作为唯一动力?
于童:结合正向研发、产品策划、核心战略和品牌DNA这些综合因素来看,为追求舒适性和空间的最大化释放,纯电是更适合的选择,有了大空间这个前提,我们在安全和智能方面,也会围绕大空间这个指导方案去铺开,既然如此就暂时不考虑其他驱动方式了。
我个人觉得,无论哪种新能源驱动方式,都需要进行纯电补能的,所以我们先做好空间,下一步聚焦补能方式。另外老师们应该都有所体会,享受过纯电驱动所带来的体验感以后,基本就很难再回到油车了。
所以目前空间导向的序列化是我们最重要的任务,L380还提供三座版和四座版,今天发布会也提到了,这两个项目需要倾注非常大的精力,我本人对目前这两个版本展车的工程化方案信心很足。
媒体:在L380的技术亮点里,对架构的聚焦偏少一些,想请问下SOA架构和此前的SEA浩瀚架构有无关联?二者是不是一种传承的关系?
于童:SEA浩瀚架构是吉利集团纯电驱动的先行者,您可以把浩瀚架构看作是一个家族,目前我们内部也在对浩瀚架构进行体系化的研发,LEVC这边承担的就是浩瀚架构在空间方面进一步向上破圈的任务,这就是吉利集团体系内赋予LEVC的使命任务,所以也就诞生出了SOA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