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目前市场上高阶智能驾驶方案种类繁多,但大多都是采用了以激光雷达为主的多融合感知方案,少数则是以特斯拉、极越这样坚持纯视觉方案的车企。
有业内人士指出,相较于激光雷达的“多模态融合”方案,纯视觉方案的难度更高,但上限也更高、模型迭代速度更快,且可以有效降低用户体验高阶智能驾驶的购车成本。相较于将硬件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的激光雷达方案,纯视觉方案不仅对企业技术研发提出更高要求,背后的高强度研发投入,也意味着更多“看不见的成本”。
极越也凭借其BEV+Transformer的技术方案成为国内唯一、全球唯二的纯视觉高阶智驾,在不久之前的更新中,极越的智驾方案融入了百度与极越联合开发的OCC占用网络技术,通过BEV+OCC+Transformer多任务统一网格,能够大幅度的提升车辆对于异形障碍物识别以及场景泛化的能力,甚至对于运动障碍物的速度识别精度能达到0.1米/秒误差范围。换句话说,就是让车辆对周围环境的理解再次提升,可以像“老司机”一样判断遇到的临时障碍物和施工区域等突发状况。
在业内专家看来,从长期来看,纯视觉路线代表了智能驾驶的未来。之所以现阶段会有激光雷达这条技术路径,主要是因为作为“大脑”的大模型目前在数据和算法方面还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一些辅助的信息。现阶段,激光雷达就是在“大脑”不够发达情况下的一种有效补充,两种技术路线在未来也可能走向融合。随着端到端的大模型真正的深度与智能座舱融合,到那时视觉信号的丰富已经可以匹配“大脑”的计算,激光雷达的重要程度可能就会慢慢下降。
当下,也有不少车企将目光投向纯视觉智驾方案,广汽正式发布无图纯视觉智驾系统,华为也宣布在智界S7车型上首次采用纯视觉自动驾驶方案。但不论各家厂商对于智驾方案的描述如何天花乱坠,对于用户来说,“好用”与“安全”才是衡量智驾水平的唯一标准。
为了保障使用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极越采用了纯视觉方案加高清地图的方式,但并不完全依赖高精地图提供的信息,而是更多的依靠视觉来识别红绿灯等道路信号。在极越看来,目前端到端的大模型并没有给用户很好体验,而通过纯视觉方案加高清地图或者是轻量化地图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应对突发的道路事故、施工场景或者恶劣天气带来的非常规路况。
也正是凭借出色的纯视觉高阶智驾能力,极越在前不久的第二届中国智驾大赛上力压群雄,夺得北京站、杭州站、上海城市NOA比赛的三连冠,在NOA领航、红绿灯启停、进出匝道/辅路、岔路口选择、进出环岛等项目都取得不错的表现。
在极越看来,属于智驾“第一梯队”的企业更担负着普及高阶智驾的重任,只有逐步提升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并且提供更为安全可靠的技术方案的企业才能真正在这场百年汽车大变局中赢得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