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副总经理的位置上坐满两年后,陈虹升任总经理,正式开启属于他的上汽通用时代。2002年,成立不到4年的上汽通用销量突破10万辆,2003年销量逼近20万辆,2004突破50万辆,创造了中国乘用车市场的新纪录。
陈虹的开拓能力有目共睹。前通用中国董事长兼CEO墨菲这样评价,“陈虹是我遇到的所有国家汽车界里最有能力的管理者之一。”
在创造记录的时候,陈虹的职位有了新的变化。2003年3月至2004年12月,陈虹担任上汽集团副总裁兼上汽通用总经理。
随着上汽通用成功扎根,上汽集团旗下两家合资公司以狂奔的速度,成长为中国汽车市场的巨擘。彼时,掌舵上汽的胡茂元对于上汽发展有了新的战略任务:改制重组、整体上市、自主品牌。
2004年,陈虹升任上汽集团总裁一职,开始大力发展自主品牌。
自主品牌“拓荒”
陈虹的职业生涯,似乎都未曾离开过“破与立”的变革与果敢。一纸调令,陈虹升任上汽集团总裁,等待他的是再一次“拓荒”。
在上汽集团总裁的位置上,他待了5年的时间,负责上汽集团的整体战略规划和运营管理。随着两家合资公司成长为巨象,陈虹的任务浓缩下来主要是两个,全球市场的布局,以及自主品牌的建设。
2003年,上汽集团启动自主品牌项目,陈虹新的拓荒之旅即将开始。
那么,当时中国自主品牌是什么样子?
没有造车技术与人才的比亚迪,在2003年收购秦川汽车,开始进军汽车市场。起于草莽的奇瑞,拿来了QQ这款即将成为“国民车”的小车,没有ABS、没有车载CD,连安全气囊也没有配备。
当时“逆向研发”,成为自主品牌推出新车型的模式。缺技术,是困境所在。
但是,陈虹手里的牌并不一样。有来自大众、通用的技术储备,有源源不断的资金输血和大量人才……
总结下来一句话,上汽集团的自主品牌含着金钥匙出生,再加上陈虹运营品牌的经验老练,没有理由不成功。
陈虹常说,做市场的能力怎么样,制造水准怎么样,技术开发能力怎么样,就意味着一个品牌能做成什么样。
当时,“拿来主义”正在盛行,自主品牌车企们正陷于“低质低价”的漩涡中。虽然陈虹已经意识到靠“拿来主义”无法获取“响当当的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但是从低端往上爬总是煎熬而漫长的,打破偏见并不见得比提升品质更容易。
这是上汽集团做品牌,做产品的坚持所在。“不搞自主品牌,中国企业永远无法走到汽车产业价值链的高端,中国汽车必须要进行自主开发,进行原始创新。”
2006年,上汽集团自主品牌定名为“荣威”,取意“创新殊荣、威仪四海”。2007年4月,上汽收购南京汽车集团,MG罗孚的品牌、设备与技术等软硬件合为一体归为上汽所有。
借由罗孚品牌在上汽手上的重生,上汽自主发展得以真正开拔起航。荣威750、550、350和名爵MG6、MG3等车型崭露头角。在陈虹的定位里,荣威是“品位、科技和实现”,MG 是“个性、价值和创造力”。
伴随着上汽乘用车的快速发展,2011年上汽趁热打铁,推出商用车品牌上汽大通。至此,上汽经历了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技术到再创新技术的三个重要阶段。
2006年从荣威诞生算起,到2011年上汽大通成立,是一个打基础、建体系的五年,工业制造体系、全球采购体系、项目管理体系都在探索中建立了起来。全球联动。
上汽乘用车用6年半时间在2013年实现了从零到年产销23万辆,销售额超越200亿元,同比增长20%,成为国内自主品牌销售增长速度最快的乘用车企业。
但是,这并不能满足陈虹的“野心”,盈利才是目标。“2014年上汽自主品牌目标赢利1亿元人民币。”
市场是残酷的。
直到2014年,上汽集团掌舵人胡茂元选择了告别,陈虹接棒,彼时的上汽乘用车仍然距离赢利一步之遥。
掌舵的十年
2014年,“成于斯”的陈虹,在53岁的时候接任集团董事长。一个干劲十足的年级,上汽正式进入了“陈虹时代”。
执掌上汽之后,陈虹提出,“上汽要成为一家全球布局、跨国经营、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世界著名汽车公司”的发展愿景。这也是胡茂元勾勒出上汽的版图。
陈虹并不只想做一个“守土之臣”。开拓、创新,一直是他骨子里的东西。他掌舵上汽,必须有两个维度,一是要维稳,另一方面作为行业龙头,上汽要开拓。
上任不久,陈虹一次任命了五位副总裁。王晓秋、沈阳、张海亮、蓝青松和程惊雷 5 人晋升为副总裁。伴随着组阁成功,上汽开始了“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战略梦想,同时提出新四化,作为上汽集团战略的指导方向。
调整的目的,就是把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履新不久,陈虹就带队到美国硅谷,拜访了三家风投公司,接触了围绕汽车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化、车联网等上百个项目。
陈虹的目的也很明确,学习,探索,然后讲上汽自己的创新与自主研发的故事。
可以说,陈虹对上汽的改革思路,是有巨大颠覆性的,大刀阔斧地对集团的研发体系进行整合,设立了前瞻技术研究部,主要研究新能源、轻量化材料以及智能驾驶技术。
他曾表示,“要赢得先发优势必须有前瞻技术的研究,工程中心就是解决今天和明天的事,但是后天或者大后天的事怎么考虑?”陈虹对上汽这艘巨舰的考虑,一直是长远的。
2014年,蔚小理还在襁褓之中,上汽的智能驾驶之路已经开启。陈虹也被称为上汽智能化的“先头兵”。与此同时,他还把上汽乘用车总经理这面大旗传递给了王晓秋。
事实也证明,这条路是对的。
2016年联合阿里打造出属于上汽自己的智能互联科技,行业首款智能网联SUV荣威RX5一炮而红,上汽乘用车也被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陈虹再次表示,做好自主品牌是上汽的头等大事。
市场都说,因为创新,上汽这个木桶没有了缺点。2018年,上汽乘用车取得34.5%的增长,拉动上汽集团上涨1.8%,全年销量达到705万辆的顶峰。
这是上汽集团的巅峰。陈虹功不可没,掌舵上汽乘用车的王晓秋一样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