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比亚迪的发展,1995年比亚迪正式成立,创业初期主要专攻手机电池业务,借着移动通讯设备快速普及的东风,比亚迪在七年后成了摩托罗拉、诺基亚的供货商。
凭借低成本和高性价比优势,比亚迪在锂电池领域击败了三洋,索尼等巨头,成为行业第一。
2002年比亚迪在港股主板上市,成为了一家颇具规模的上市公司。
王传福并没有就此满足于电池领域的成功之中,而是把视野投入到更大的赛道。2003年王传福看准时机,收购秦川汽车,正式进入了汽车行业。
但王传福的这一决策在公司内部和外部都遭到了很大质疑。由于这次收购,比亚迪股价曾在短时间内暴跌超过20%。
可能当时大家心里心里想的正是,“一个做电池的,怎么敢做汽车?”而这只是比亚迪新能源道路上困难的开始。
曾经的比亚迪也怕等不到“春天”就当时的市场环境看,合资燃油车牢牢占据了国内市场。没人看的懂,也没人看的起所谓的新能源汽车。
尽管面对种种质疑声,王传福还是没有动摇,始终在坚持新能源汽车发展路线。
2003年比亚迪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2008年正式推出首款量产新能源汽车F3DM。2010年推出纯电车e6,交付深圳出租车行业正式上路运营。随后比亚迪又陆陆续续推出了不少新能源汽车,但都整体反响都不算轰动。毕竟2015年之前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还不足1%,即使到了2019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仍达不到5%。
截止到2019年比亚迪已累计推出20个车系,176款新能源车,但包含燃油车在内的比亚迪汽车年均销量一直徘徊在50万台以下。
以2019年为例,比亚迪当年汽车总销量45万台,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只有不到22万台。而此时比亚迪的净利润已经出现了连续三年下滑,王传福坦言:曾经我们也怕等不到“春天”。
在困难中保持定力,认准一条技术路线走到底比亚迪从2002年开始就认准了磷酸铁锂电池技术路线,为此坚持了18年。随着三元锂电池的快速发展,很多人也在质疑磷酸铁锂电池是不是已经落伍了?但到2020年比亚迪推出刀片电池,让磷酸铁锂电池在续航能力上迎来突破,同时也很好解决了电池包安全性的问题。之后越来越多新能源汽车又开始从三元锂电池回归到磷酸铁锂电池。
同时,比亚迪是国内最早开始研发插电混动技术的车企,2008年推出F3DM,之后又分别推出了第二代和第三代DM插混技术。
但到2018年插混技术也遇到了巨大的瓶颈,而且当时插电混动市场份额很小,很多车企都开始放弃了插混路线研发,比亚迪内部也有不少诸如此类的声音。
但最后王传福还是拍板决定:“插混技术一定要咬牙坚持下去,即使走错了,我也认。”
直到2020年比亚迪在插混专用发动机,EHS电混系统和混动专用刀片电池方面迎来突破,随后推出DM-i超级混动,此后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插混车型需求急速扩大。
咬牙投入,只为做一道证明题“我们深知要把车做好,要想发展新能源,没有核心技术不行的,技术研发是科技自立自强的新长征,在这长征路上我们没有犹豫,一直把技术研发作为我们坚定的选择和唯一的选择”,在发布会上王传福曾这样说到。
事实上,比亚迪在技术上也确实舍得投入。在第500万台新能源汽车下线发布会上,王传福表示,近12年来,其中有11年比亚迪研发投入都超过了当年的净利润,有时候研发投入甚至是净利润的3-4倍。
即便在2019年,比亚迪当年净利润只有16亿的情况下,仍咬牙投入了84亿研发费用。而比亚迪的这一决策也被很多人嘲笑为是在“烧钱”。谈到此事,王传福也一度哽咽。
截止目前,比亚迪累计研发投入已达上千亿。
经过二十多年,比亚迪从最初的二十多人,发展到现在已拥有9万多名工程师,11个研究院。平均每个工作日递交19项专利申请,获得15项专利授权。
咬牙投入,逐渐壮大“技术鱼池”,先后推出e平台3.0,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CTB,易四方,云辇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