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该车接近30万元的售价,都可以在北京的三环附近买一套60平米左右的房子了。即便如此,雅阁在那一年仍售出了9980辆,帮助广州本田缔造了“当年投产、当年盈利、当年分红”的奇迹。
▲ 广汽本田第十代雅阁260Turbo。图 / VGC
汪鑫还记得,当年本田雅阁国产,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因为第五代雅阁曾通过进口的方式引进,靠着高保值率和产品质量在国内拥有了不小的群众基础。第六代雅阁首批国产车型29.8万元的起售价,不仅比当时同级进口车型低了10万元左右,大大拉低了价格门槛。
同时,雅阁也堪称中国市场第一款与全球市场同步的车型,从全球首发到正式国产的间隔期,要快于当时的竞争对手大众帕萨特B5和别克君威。
汪鑫在2008年才终于买下自己心仪已久的雅阁。那是一辆第八代雅阁的2.0L自然吸气+5AT变速箱的版本,裸车花了17.8万元。此后整整15年,他对这辆车都十分爱惜。“对我来说一辆非常好的车,家用的话几乎挑不出什么毛病。”
但2023年年底,汪鑫决心换掉这个老朋友。
谈及自己的老雅阁,汪鑫有很多的不舍。卖掉时,这辆车总共跑了10万公里出头,里程算比较少的,车况也不错,因此二手车残值近4.5万元。“当年日系车比德系车好就好在不爱坏,省油而且保值,后期养护费用低。要不是这辆车上年头了,我又有换更大SUV的需求,还真不一定会卖掉。”
在置换新车时,汪鑫没有考虑过新能源汽车,但本田品牌的SUV燃油车他也确实没看上。
特别是横向对比市场上的其他相似车型之后,他认为本田的几款SUV性价比不高,“要么配置低,要么动力没优势。”
另外,他更偏爱6座SUV,而本田在这块市场上处于完全空白的状态。即使王牌车型CR-V和皓影提供了7座版本,但由于空间拥挤,充其量只能算是聊胜于无。
汪鑫坦言,现在市场上的车型太多了,和2008年那会儿不可同日而语。“雅阁在当年肯定算是一代神车,整体性价比很高,这么多年一直属于躺赚的状态。但现在时代变了,本田车的性价比已经有点跟不上了,大家都在讲智能化,本田却还在比较基本的配置上算计消费者。”
▲ 广汽本田车展展台。图 / VGC
比如,2023年5月第十一代雅阁上市后,销量并没有如广汽本田预期的那样逐渐增长,反而出现了下滑的趋势。从此前动辄一个月能卖1万~2万多辆,降至只有7000辆左右,新推出的能够上“绿牌”的插电混动版(e:PHEV)雅阁,月销量至今也没有破过1000辆。
迫于销量压力,雅阁开启了“以价换量”模式,入门车型终端售价一路下探至不到14万。
然而最无奈的现实是——降价,也很难拯救销量。
其实除了雅阁之外,广汽本田在过去10年间还诞生了飞度、缤智、冠道、凌派,这几款月销量均轻松过万辆的“神车”,但如今全部沦为市场的边缘化车型。2024年,这些车型的月均销量仅在2000辆左右。
现在,广汽本田4S店的销售员张滨已经从最初对自家车型“战败”的不理解,变为逐渐接受和共情了消费者们的选择。
“市场竞争太激烈了,而且现在大家买车也是怎么省钱怎么来。合资车主要还是靠燃油和油电混动,驾控、底盘、三大件虽然有亮点,但也敌不过新能源车的低能耗和政策扶持。”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以广汽本田为代表的合资车企目前遭遇困境,是由于新能源车型水土不服,以及售价相对较高造成的。“说到底还是性价比不高,燃油车多少还有优势,但新能源车已经被比下去了。”
中方团队扛起大旗
中国市场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有多快?工信部原部长苗圩在2023年底时曾判断,中国汽车市场或在2025年,最晚2026年就能完成新能源渗透率超50%的规划目标,原计划是到2035年完成。
广汽集团“一把手”曾庆洪也表示,其进程已经比原计划提前了10年,外国朋友看到都傻了。“本田、丰田的朋友跟我说,‘不是(还有)10年吗?’”
很显然,他们低估了中国速度。就连广汽集团自己的品牌——广汽传祺、埃安、Hyper昊铂,都在新能源赛道上奋力开垦。
而合资品牌广汽本田,毕竟不是广汽集团一家说了算。现在日本代表也开始着急了。
2024年4月,本田汽车发布了旗下全新电动品牌——烨,并宣布将于2027年之前在中国市场推出6款车型。“烨”品牌旗下的车型,都将基于全新研发的纯电动车专属“W”架构打造(Architecture W)。
本田官方信息显示,新品牌首款概念车“烨GT概念车”的外观由中国研发团队自主设计,将搭载来自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华为智能座舱以及科大讯飞语音控制系统等。“中国智造”“全面拥抱中国科技”也成为此次本田宣发的重点。
▲ 烨GT概念车。图 / 广汽本田官方微博
中方团队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已经成为当前诸多合资车企的标准答案,而更多中国供应商的加入,也让传统车企在智能化方面奋起直追。
在纯电动领域,广汽本田于2024年5月推出了旗下第二款车型“e:NP2 极湃2”,上市初期将售价定格在了15.9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