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俊丽透露说,在各方优势的积累下大卓智能明年将推出的性能版NOA,包括记忆行车在内,就能做到大疆的水平。
四大目标
智能驾驶是当下最火热的赛道,也是新能源汽车后半场的关键词,目前各家企业都在这个赛场上奋力奔跑。同样,大卓智能给自己设置了非常高的目标。在技术能力上,大卓智能将要全面对标新势力,同时在2025年实现国内国际双百万自主智能车量产,这两百万产品要搭配大卓智能的四大平台。而在国际市场上,大卓智能希望在海外打出更强的名声。
“我们希望大卓能够成为国际上的特斯拉第二,我们的高阶产品在海外如果能够突破10万台,那也是很好的。”谷俊丽说。奇瑞在海外市场中一直有非常强的市场地位和品牌号召力。在2023年,奇瑞在海外销售了接近100万台。这是做智能驾驶的零部件企业无法具有的优势。“零部件你如果问Tir1什么时候实现NOA出海,它会告诉你用户不需要。但是在我们这里,我就是用户,我就是市场,所以我们往海外推,这是完美的闭环。”谷俊丽说。
而得益于奇瑞的规模效应,大卓智能能够更快地实现自我造血能力。“我们的目标是给集团提供产品化智驾方案的同时,完成商业闭环,且一定要实现盈利。”至于盈利的时间点,谷俊丽初步估计在未来3-5年内可以实现盈亏平衡。也正是如此,大卓智能在技术路线上选择了纯视觉方案。谷俊丽表示,只有强视觉最后能盈亏平衡。
在如何实现盈利上,谷俊丽有自己的思考。“软件收费一定是通过城市NOA来收费,能且只能吗?我觉得不是的。”谷俊丽说,企业要开拓出通过大数据驱动的商业模式变现的方式。
她以特斯拉的财报来说明,去年特斯拉通过软件和大数据获利580亿人民币,其中80亿是自动驾驶,而通过大数据获得了500亿利润。
谷俊丽强调说,智驾一定要“产品化”。在产品化上,大卓智能也把大疆作为对标企业。“希望我们的品类在明年可以做到相同的性能、更好的体验。”谷俊丽说。此外,大疆的智驾产品是产业规模的一个典型代表,其成本在行业中是佼佼者,其智驾方案甚至已经在10万级别的五菱上搭载。“我不认为我们要成为大疆,而是要打造比大疆更全的链条。”谷俊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