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比亚迪来说,今夜是一个重要的节点,第500万台新能源车下线,让其成为全球层面第一家销量突破500万量级的企业。
这意味着,其将会是第一家站在行业顶点,号召全球企业转型的重磅领军企业。
比亚迪的成功,离不开三个重要因素:
一个是,自身长线的技术储备,其第一代DM混动技术诞生于2008年,15年前比亚迪就开始运营混合动力技术,电池技术实则更早。
前后累积20年的技术沉淀,让其拥有破局的雄厚资本。
另一个是,比亚迪拥有全栈设计、研发、生产能力,即便是全球多家企业停工停产的大背景下,比亚迪依然可以完成全产业零部件的自产自销,这不仅仅让其拥有强势的企业推进能力,同时还能把控利润风险,从源头整合产品,把控质量。
最为关键的是,比亚迪站在全球最优秀的电动化市场风口上,国内的绿牌、购置税推进红利,同样也是助力比亚迪登顶的核心关键。
主观、客观两个角度,比亚迪的成功都是无法被复制,更难以被超越。
数据统计,2021年至今,比亚迪用短短两年半的时间完成了400万量级销量,2021年、2022年、今年1-7月分别完成73万、186万、151万销量,准确数据411万。短时间内的销量井喷,是比亚迪二十年坚持迎来向上突破的必然结果。
截止到今年7月份,比亚迪市场份额超过11%,也就是说整个中国乘用车市场每卖出100台车,就有11台来自比亚迪,这是迄今为止所有合资企业都没有达到的高度。
中国乘用车市场消费总量不变,此消彼长,此长彼消。
比亚迪的强势崛起,无疑迅速挖掘了合资阵营的后方市场,今年年初神龙汽车率先带头开打价格战,丰田、本田、大众、通用迅速跟进。
降价的核心原因是市场竞争力羸弱,无法跟进比亚迪的电动化策略,对于用户来说,不断下调价格的外资企业无疑是吐出了巨大的利润空间,呈现出了价格洼地,即便是对于传统燃油车用户来说,也是一种最好的消费刺激。
同时,传统企业也在迅速跟进电动化转型,一方面设计、研发、生产出跟得上比亚迪步调的产品, 另一方面两军对垒,最大的受益者仍然是消费者。
所以,比亚迪的崛起带动了一个新市场的发展,不仅仅用产品刺激了用户消费需求,顺理成章的完成了消费升级,同时也降低了基本产品价格,快速推进燃油车价格回归战略。
显然,如今的合资车早已没有当年的气势,在中国电动化发展的快速推进下,早已呈现出了焦虑状态。
而对于比亚迪来说,其目标则并不是合资企业,以中国市场为跳板,将中国式碳中和路径和世界接轨,其实才是比亚迪的核心发展方向。
退一步来看全球市场,比亚迪的500万量级依然是围绕着中国消费者推进,想要真正意义上推进至全球市场,依然拥有巨大的压力。
快速推进500万销量的核心技术架构DM-i,在欧美市场份额并不大,原因就是海内外碳中和发展并未达成共识,国内如此激烈的碳中和无法和世界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