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理想L6上市时,我就感觉到它的定价体系,是和L7/8/9有些脱节的。虽然砍掉了空气悬架、后排大屏等配置,24.98万起售的L6,还是比L7便宜了太多,而两款车型的尺寸、空间等差异并不算大,不调价的话,L6势必会对L7产生很大的冲击。
这次调价之后,L7的门槛降到30.18万,除了空气悬架外,主要配置和24.98万的L6基本一致,把空气悬架按2万元折算,和L6的差价差不多在3万元,在考虑到电池类型、纯电续航的小幅差别,也算是比较合理了。
更关键的是,6座布局的理想L8,调价后门槛降至32.18万,和问界M7的6座版更加接近,基本就形成了L6/L7打问界M7的5座版,L8打M7 6座版的态势。而此前理想只能凭L7一款车来勉强抵御问界M7,随着全系调价和L6的上市,理想和问界的竞争方式也彻底转变。
至于理想L9,调价后价格降至40.98到43.98万,这就完全脱离了和同级竞品问界M9的直接接触,后者起步价就达到了46.98万,主销配置更是高达50万左右。
虽然目前问界M9的销量还没反超理想L9,但M9的增长势头非常猛,订单热度甚至不亚于爆火的M7,出于保销量的目的,理想L9主动避其锋芒,很明显是想尽量避免再出现L7、L8被问界M7压制的情况。
最后是理想的首款纯电车型MEGA,上市一个多月降价3万,创下了新车官降的速度记录,虽然比例上只相当于打了个95折,但这也算是短期内提振MEGA销量,为数不多的可行措施了。
理想降价,仍有后手?
销量增长放缓、甚至停滞,全系降价2到3万,能看出理想现在确实压力不小,不过深入分析的话会发现,理想虽然有点紧张,但阵脚并没乱,而且依然留有后手。
首先是全系双电机四驱,理想依然在坚持,而L6、L7的主要对手问界M7,多半销量都来自两驱版,如果理想也跟进两驱版,舆论压力并不会太大。
配置方面,虽然L6砍掉了空气悬架,但依然标配了CDC减震器,其它类似前后排的座椅加热、通风,真皮座椅,方向盘加热,19扬声器组成的全景声音响系统等等,仍是全系标配。
另外在电池成本上,理想L系列全系的纯电工况续航都在200公里以上,如果砍到150公里左右,也足以应付日常使用。
以上这些配置,如果全部减配掉,那么在不牺牲单车利润的前提下,理想L系列的价格门槛最少能再降2到3万元。这样一来,理想L6门槛能进一步拉低到20万出头,6座的L8甚至能杀入30万内。
这样的操作可能会引起不小的质疑,但是从真实客户的角度看,如果售价能进一步下调,以上这些配置牺牲是可以接受的。
当然,短时间内理想不大可能做出这种动及根本定位的措施,但我们也要看到,目前的理想依然具备随手可用的降价工具。如果竞争压力真的大到一定程度,连号称不降价的蔚来,都能对自己立身之本的换电服务动刀子,理想在四驱、续航、配置上做妥协,也没那么难以接受了。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
理想目前瞄准的唯一目标,就是问界,但因理想降价而受到影响的,绝不仅只有问界。
首先是中高端定位的新能源车企,以极氪、小鹏、智己、腾势甚至特斯拉为主,主销价位集中在20-30万区间,此前一直没有真正和增程路线的理想直接竞争过。而随着理想L6的上市,聚焦纯电的车企,将进一步承受来自增程阵营的压力。
其次是传统的豪华品牌,此前通过终端市场的大幅降价,还能勉强维持销量不大幅下滑,如今随着理想的全线降价,传统豪华品牌在空间、舒适、动力、配置、智能化等领域的相对劣势,会进一步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