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个人社交媒体平台的逃遁,到4月18日全新车型理想L6上市以非正式出镜的录播方式露面,那个不可一世的李想渐行渐远。
但沉默的李想丝毫没有懈怠,他在积蓄“复仇”的力量。李想不甘如此草草而且并不体面地离开汽车圈的“舆论中心”;他在等待机会,那就是一款超级爆款车型的到来。
毫无疑问,理想L6是决定李想重返大众视野进程的关键棋子:如果折戟沉沙,李想将继续沉默,如果名声鹊起,李想也势必将再次站在耀眼的镁光灯下讲述涅槃的心历路程。
或许,“弃棺从正”的Mega也将在那一刻粉墨登场,“听劝”人设完美立棍,而且也让Mega名正言顺地再次进入主流审美的市场。
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说:聪明是一种天赋,善良是一种选择。李想极具商业天赋,但却极少有选择的意识;以自我为中心看待与衡量一切,是镌刻在李想内心的价值信条,而这也是他能够创业屡屡“得手”的原因所在。
比如,有网友质疑理想L9下摆臂为何不用强度更高的铝合金,李想立刻回怼道“建议网友把家里房子钢筋结构换成铝的”。
再比如,在理想L系如日中天时,他说,不用太在意别人怎么黑你、对比你,那都是别人重视你、在意你,这都是幸福的小烦恼而已,站住来看一定是幸福的,“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没有那么多的关注,哪来越来越多的客户到店量”,一个产品没有关注,才是真正的生不如死!
事实上,在Mega因造型设计而被揶揄与调侃时,李想又煞有介事地把这种调侃与揶揄定义为“黑暗”,把自己定义为“光明”。
李想是汽车圈出格言论的始作俑者,从500万以内最好家用旗舰SUV开始,汽车圈相对高雅而克制的舆论氛围被彻底打破,营销策略开始从“竞争”走向“冲突”,讲规则、尊重事实逐渐沦落至“以破坏规则为荣”。
李想的个性气焰成就了理想汽车阶段性的流量与成功,这是不争的事实,但这种轻易获得的成功喜悦也让李想内心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无形中降低了面对不确定性与解决困难的心理韧性。所以面对舆论的不利,李想只能扮演“鸵鸟”的角色,这是他捍卫尊严最体面的方式。
48天的沉默后理想L6上市的录播,是李想对公众态度的一次暧昧性的试探,他试图在公众对全新车型的评论中窥探“复出”的合适契机。
遗憾的是,理想L6上市当晚,至少我的朋友圈出奇得安静,只有在发布价格后才有零零散散的价格信息的露出。至于理想一贯善于晒订单、上热搜等信息更是难觅其踪。当然,这并不能说理想L6是失败的,但至少与理想此前几款车型相比,理想L6的关注度令人担忧。
从L9到L7,理想下延式的产品策略获得了极大成功;尽管是三款套娃车型,但丝毫没影响到它们的热卖,最高单月销量突破5万辆,要知道三款车型售价均在30万元以上,这样的成绩对BBA来说都是垂涎欲滴的。就在刚刚过去的3月,理想L系车型销量跌落至2.6万辆。从超过5万辆到如今的2.6万辆的时间不过90多天的时间。
很多人都在试图寻找理想跌落神坛的原因,毕竟,在这个竞争快速变化的时代,汽车人都深刻意识到一个道理:可以不那么得成功,但一定不要犯错。
对理想的过去与现状见仁见智,但一个共识是,理想率先押宝增程是成功的核心,但毫无技术壁垒的增程路线又快速地把理想的竞争优势化成了弱势,关键是,在理想势头正盛之时,李想抢了太多理想汽车的风头,而导致理想汽车在公众认知中并没有形成一个稳固的认知——只知道理想汽车有一个特别会吵架的创始人。
在问界领衔下场增程并且在问界M7实施价格调整后,理想汽车遭到最严重的挑战。理想也深深感到压力的逼近,随之亦步亦趋下调价格,但表现仍然不容乐观。
如今理想L6的推出,本质上是理想汽车销量乏力的“救火方案”。对十分倚重资本市场的新势力而言,利润和销量总要选一个。李想再不喜欢做选择题,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依然表现出顺从与妥协的一面。
理想L6成为爆款是理想汽车与李想的必须,但从目前市场态势看,理想L6爆款的几率不容乐观。
首先,理想汽车快速崛起的重要原因是精准的市场定位,在30-40万元的固有的豪华车市场中,可供购买的新能源车型寥寥无几,理想L系的推出成为填补市场空白的“唯一”;而且,理想作为新势力品牌,在品牌形象上没有“负资产”,对消费者来说,30万买吉利长城长安总过不去心里这个坎儿,即便这些传统车企造车品质更好。
其次,理想L6所在的20-30万元价格区间,产品力不俗且性价比更高的车型非常多,除了领克08 EM-P,刚刚发布预售的星途星纪元ET已经把5米级增程中型suv价格拉入到20万元以内;一个40万辆的新势力在成本控制上很难与百万辆级的传统车企相抗衡,这是显而易见的。
再有中大型SUV的魏牌蓝山城市NOA版上市在即,按照长城汽车目前的“态势”,售价一定会相当克制,那这势必会对理想L7、L8车型的形成巨大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