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如祺出行,网约车行业中,滴滴、曹操出行、T3 出行等平台都在讲自己的自动驾驶故事。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的预测,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预计到 2026 年,Robotaxi 的单公里运营成本将低于有人驾驶网约车,到 2030 年,Robotaxi 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 8104 亿元。
如祺出行自身定位为开放式 Robotaxi 运营科技平台,目前开发了车辆管理、运营监控和数据平台等系统、和小马智行一起组建了无人驾驶车队,在广州等城市开展 Robotaxi 测试,同时也跟文远智行、轻舟智航等多家自动驾驶企业开展合作。
2022 年 10 月,如祺出行成为全球首家推出有人驾驶网约车与 Robotaxi 混合运营的出行平台。
你如今打开如祺出行的 App,首页提供「自动驾驶」选项,但区域和时间有限。
如祺出行也在招股书中大篇幅阐述了 Robotaxi 的前景,并计划将本次 IPO 募资的 40% 用于自动驾驶和 Robotaxi 运营服务研发。
但从以上描述来看,如祺出行尚未选择哪种商业模式。
目前市场上的 Robotaxi 主要分为两种商业模式:
一是 B2C 模式,如谷歌旗下的 Waymo,通过采购外部车辆,并对其进行智能化改装,然后投入运营。这种方式通过赚取运营价差来盈利,同时采集的无人驾驶数据用于改进他们自己的算法,需要承担车辆的维护成本和折旧影响。
其次是 C2C 模式:轻资产的出行即服务(MaaS),通过赚取佣金来盈利,车主可以从所赚的钱中提取 25%-30% 的佣金,特斯拉估计将采用此方式,让闲置的出行资源利用起来。
特斯拉将在 8 月 8 日发布其 Robotaxi 产品
但更现实的是,自动驾驶技术尚处于发展初期,Robotaxi 大规模商业化仍需时间,目前该领域企业普遍处于亏损状态,通用旗下的 Cruise 投入超过百亿美元,却一直卷入交通事故风波,自动驾驶出租车再上路遥遥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