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理想MEGA> 理想MEGA购车> 摘要详情

理想MEGA这主要是因为10万以内的消费者受制于购车预算有限

理想MEGA这主要是因为10万以内的消费者受制于购车预算有限

摘要来自:《价格战失效,纯电车接受度下降?2024年消费者更加理性!》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价格战失效,纯电车接受度下降?2024年消费者更加理性!》的片段:

或许是因为市场对MEGA的期望过高,以至于它另类的外观导致了两极分化,严重的差评甚至影响到了潜在客群的购车决策。有媒体报道,消息人士爆料称,这款车型上市72小时内,全国大定订单约3218台,退订量约10297台。

某种意义来说,肯花50万买一辆纯电车的消费者,起到决定因素的是新鲜感、身份象征等更感性的价值感受。比如当年特斯拉Model S和Model X就凭借各种酷炫的设计和产品表现,赢得了一批高价值人群的喜爱。

理想MEGA也同样如此,当用户开车出门,迎来的不是羡慕嫉妒的眼光,而是无法理解和嘲讽,那这绝谈不上什么好的体验。毕竟,在这个价位上,车辆已经不再是交通工具,而是一种社交工具。

价格战是否起到作用

今年2月19日,比亚迪率先对旗下车型进行降价,其竞争对手也纷纷跟进。表面上看,各家的价格战打得热火朝天,实际上,车市的消费出现了严重的观望气氛,除了比亚迪部分车型销量迎来爆发外,车市的整体销量并未有显著增长。


乘联会数据,批发销量方面,3月上旬(1-10日)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为35.7万辆,同比小幅下降2%;零售销量方面,3月上旬(1-10月)国内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达到35.5万辆,日均零售销量35490辆,同比增长4%,环比2月同期下降4%。

出现这种情况,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2023年的价格战进行了一年,消费者早已见怪不怪,甚至对降价还有着相当大的预期。

麦肯锡发布的《2024年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显示,超过8成的消费者认为,降价对购车决策并没有带来积极作用,尤其是售价在10万元以下的车型参与到价格战,对销量没有太大帮助,甚至会带来得不偿失的效果。


在10万以内的价格区间,有57.6%的消费者对价格战持中立态度,也就说有一大半的消费人群在买车决策的过程中,不会受到降价的影响,有21.9%的消费者认为降价延缓了购车决策。这说明了一个事实,绝大部分消费者对待降价的态度是非常理性的。

麦肯锡甚至认为,10万元以内区间的价格战,对消费者造成的净刺激已经变成了负数。

这主要是因为10万以内的消费者受制于购车预算有限,而且是刚需用户,他们对价格战往往更加敏感,通常会考虑等待更大幅度的降价,购买决策变长。

而更高价格区间的车型,降价对消费者的刺激作用相对明显,同时也是因为降价幅度也更大,

10万~20万、甚至更高的价格区间的车型要大于10万以内的车型。中级车包括凯美瑞、雅阁、帕萨特、迈腾等热销车型,起售价都降到了15万以下,平均降幅4万元起步,全系均价保持在16万至17万左右。豪华品牌B级车,包括奔驰C级、宝马3系、奥迪A4L、凯迪拉克CT5等,起售价降到了25万以下。

而紧凑级轿车包括比亚迪秦PLUS DM-i荣耀版、日产轩逸、大众朗逸、丰田雷凌、现代伊兰特等车型,起售价都降到8万以内,部分车型起售价降到7万左右,平均降幅达到3万元。

这种情况和购车预算以及收入水平有很大关系。


麦肯锡的数据还显示,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接受度下滑,有22%的车主表示下一辆将不再考虑新能源车。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纯电动车主。在电池技术没有得到大的突破的前提下,纯电车的续航和补能始终是一个困扰。因此,选择插电混动和增程式汽车是当前一个更务实的选择。

也就是说,在某些特定场景下,价格和新技术都不是影响购车决策的最重要的因素,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opyRight © 2000-2025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