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窗控件的简配手法更是堪称极致,下面这张图里的,是主驾座位的车窗操作控件。你能看得懂四个车窗是怎么控制的吗?
答案是这样的:上方的按键是控制车窗升降的,但是每次基本只能操作一个车窗,关键都在扶手侧面的那个拨杆上——
短按,切换成控制前排的主驾和副驾车窗
上拨,切换成控制左后窗
下拨,切换成控制右后窗
长按,切换成控制所有车窗
为了怕你搞不懂,每次操作车窗的时候,还会弹出个示意图给你,哪怕这部分信息把小半个仪表都挡住了……
那车门怎么解锁呢?答案是藏在扶手内部的一个巨大的塑料拨杆,开门的时候,手伸进扶手里,很容易就能掰动拨杆解锁,这样一来又能省下解锁门把手的外观件了。设计出这个车门的人真是个抠成本的鬼才。
然而,这种“化繁为简”的本事,本应有更值得的用处的。这台车的基础上下电逻辑设计非常保守,在很多同级都已经取消了启动开关的当下,这辆车依然保留了启动开关,而且车辆的上电还需要踩刹车加按启动开关这样的传统操作,甚至下电也要先按开关,否则直接锁车是无法断电的。这完全是传统燃油车时代的操作习惯。
03
关于车机
竖屏的设计,最大的好处是方便看导航,而且能够容纳的信息理论上也更多。然而屏幕没有做朝向驾驶者的设计,而且朝向的角度偏向垂直,在首页操作空调、小组件和Dock栏的时候手臂容易打到换挡旋钮。
另外发起导航之后,桌面的小组件被隐藏了,加上仪表功能过于简陋,导致导航状态下根本看不到多媒体信息。
系统里的约束很严格,像动能回收、驾驶模式这类设置只能在车辆静止的时候调节,而其它车载应用甚至只能在挂P挡的状态下打开。
语音操作覆盖的范围也很小,只能做一些开关车窗、打开一部分车机设置界面的操作,像控制大灯、门锁这类权限基本是没有的,当然也没有可见即可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