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法案在为消费者带来新能源汽车补贴以外,要求车型在北美完成组装,同时部分电池材料和矿物原材料必须来自美国或与美国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
反之如果材料供应来自“外国敏感实体”,则会被取消税收抵免和补贴资格,而中国正在该名单当中。
据统计,目前美国电池供应链已吸引了超1000亿美元的投资,覆盖电池回收、材料分离和加工以及零部件制造等方面,而在占大头的电池供应链层面,Stellantis、通用、福特、特斯拉、大众等不同车企已有相当程度的电池产能布局。
反之“全球电池一哥”的宁德时代,则无法以直接建厂乃至合资形式落地美国,只能以技术支持的形式来跟福特美国进行合作。
在一个分裂成中国和北美两大全球电动车产业链格局的背景下,外资考虑减少对华投资可以说是意料之中。
反观处于中美之间的欧洲会采取怎样的选择,这点同样牵动着投资方的神经线。
据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53.4万辆,同比增长1.6倍,其中欧洲市场成为了中国车企出海的增长极。
虽说此前欧洲议会通过了2035年禁售一切燃油车的议案,意在加快往新能源化转型,但面对中国电动车对欧洲汽车制造业的冲击,后者也在开始出台法规来构建起更高的市场壁垒。
例如6月通过的《欧洲电池法规》规定,未来入欧的工业电池都必须具备碳足迹声明和标签,以及数字电池护照,意在以环保名义徒增中国车企出海的成本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