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价会比现在的问界、智界更高”,某销售人员透露。而论及如何打造市场优势,便是在于华为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核心技术,例如鸿蒙座舱、华为ADS2.0高阶智能驾驶等等。正如一用户所言,“我就是冲着华为的智驾来的。”
作为率先与华为达成智选车合作的车企,赛力斯也被视为在该模式下走的最远的一家车企——受制于车企本身弱势的地位,在问界车型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过程中,华为几乎拿到了全部的主导权。
从市场表现来看,这恰是不少华为拥趸所在意的,在他们看来,“这就是华为造的车。”在这一背景下,问界系列的热销势必难以轻易复制,毕竟,包括赛力斯在内,各大车企均不愿意甘作傀儡(仅代工)。
最知名的,莫过于上汽陈虹的“灵魂论”,“上汽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与华为这样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是不能接受的。这样一来,它就成了灵魂,而上汽就成了躯体。”
面对华为在合作中表现出的强势,车企方面是否会因此产生嫌隙尚未可知,但毫无疑问,人们在谈及问界和智界的优点时,第一个想到的是华为,而不是赛力斯与奇瑞;而当汽车产品的品控出现问题,人们却又会不约而同地联想到了代工的车企。
的确,依托于智能驾驶技术的领先水平,华为鸿蒙智行的朋友圈日益扩大,并逐渐成为市场上的一股新潮,可如何消缓双方合作关系之间的倾轧纠葛?不论如何,由此产生的后果,不应由消费者来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