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产品,最怕的就是充电慢,还有续航里程不够用。而MEGA已经把整车800V高压架构搬上来了,还和宁德时代一起搞了5C充电能力的电池系统。应用了5C麒麟电池的理想MEGA有着5C电池充电倍率,充电12分钟就可以有500公里续航,这个速度已经非常接近燃油车。
这台车的续航里程已经做到了710km的CLTC续航,不短了。
先说一个看法,它的能耗不高,但很难开出来。15.9kWh/100km,这个能耗表现,相对于这种车长超过5米、自重超过2.7吨的大尺寸纯电MPV来说不算高。但是,这或许需要一定条件才能达成这么低的能耗表现,也就是让它跑的够快,才能实现。
看过配置单的各位,应该会发现,MEGA前电机用的是一个最大功率155kW的感应异步电机,后电机用的是最大功率245kW的永磁同步电机。因为,感应异步电机没有永磁体,也就是说,在电机空转的时候,也不需要额外的动力来抵消磁场阻力,四驱变两驱就会很节能。
那么,如果是市区低速堵车状态下,这个能耗的表现,可能就不会那么低了。毕竟15.9kWh/100km,很有可能是高速状态下的,两轮驱动(前电机空转)下的能耗表现。而且,感应异步电机的特性,就是使用过程中,使用效率不高、功率密度偏低。
试想,并不是每一次使用MEGA都会有高速场景。
另外,它的充电能力12分钟500km续航水平,根据实测从10%充电到80%只需要12分钟左右。说两个事,第一如果电量在10%以上,去充电的话,可能用不到最大的充电功率,但10分钟充300-400km问题不大;第二就是,理想今年才会建成2000座超充站。主要是针对第二点,超充站可能也会集中投放一线城市,而分散开来的话,能用到超充桩的人,仍然不算多。而这种超充的体验,是否能满足大多数人的使用需求,目前不太确定。
当然,也要肯定MEGA的好。
首先肯定的是空间。也是由于纯电架构优势,理想MEGA座椅布局自由度更高的车内空间,其可用空间长度有3791mm。理想MEGA的标准后备厢进深达到680mm,满座时,还能塞进多个行李箱。然后,像魔毯空气悬架、双腔空气弹簧、CDC减震器、双侧电滑门等,这些配置上的应用,还是值得肯定的,对于行车以及上下车的使用需求来说,都是比较友好的。
而这种肯定,也不仅仅局限于开起来和坐起来的体验上。智能化层面的体验,相对来说,这应该是理想全系产品中可玩性最高的一款产品。
座舱芯片用上了8295P高性能版本,单颗算力60TOPS;智能驾驶芯片,用上两颗英伟达Orin-X芯片,算力508TOPS(1颗激光雷达+11颗摄像头)。至少在智能化的硬件上,MEGA堆料对的可以。
落实到功能上,又能实现什么?改变什么?
座舱算力上的提升,对应理想车内多屏幕的使用习惯的话,首先改变的是流畅度,即使多屏幕使用也不影响流畅度。同时,车内还加入了3K画质的屏幕,如果没有高算力芯片的话,渲染首先就是一个难题。
同时,顺带的提升还有语音控制功能上的,连续对话、空间自由说等功能,在发布会的视频上也一一展示。对于之后在MEGA车内的用车体验,无论是前排还是后排,对于车内的控制变得更简单了。
智能辅助驾驶端,上半年内会有多个功能的OTA,包括全场景智能驾驶(不限制城市范围)、全场景辅助驾驶、智能泊车、主动安全。至少我们现在看到的硬件,对应以上功能来说,激光雷达上车且芯片算力够用。就目前公布的将会OTA的功能,绝大多数还是“期货”,值得再等等。
给个这台车的小结,实用性、可玩性拉满,无论是三电还是车内的智能化系统,都表现不错,符合理想给它的定位,一台纯粹的家庭用车。至于不满意的点,充电便利性是期待有更好的体验;低能耗如果可以成为用车常态,更好;辅助调头功能,加快OTA最好。
最后,聊聊观点看完发布会之后,一直在想一个问题,理想MEGA正在劝退怎样的用户,把这个问题反推过来,再提几个问题。
谁才会需要这样一台大尺寸MPV?
愿意考虑购买MEGA的家庭,大概率会有三台甚至更多的车型,而日常大部分出行需求,不会动用MEGA。理由,满员状态出行的几率不大,很多时候大家都有不同的目的地。也就是说,只有很少数情况下才会用到这样一台车。而这种用户群体,往往会对居住条件有很高要求,这会过滤掉相当部分家庭。
例如,单车家庭、无法建设独立充电桩家庭、家庭出行人数小于等于五人的家庭等。这些,都是MEGA劝退的人群。
MEGA,是否适合长途旅行?
全家出游旅行,是MEGA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景,但,目前的MEGA能否胜任长途旅行,还要看理想充电桩的实际建设情况。而目前理想的充电体系也才刚刚开始,而建设充电桩这事又是一个慢工程。即使想购入的家庭,也多少会考虑这方面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