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回首近两年比亚迪的“成功之路”,可以清晰地发现这家电池巨头摇身变成全球电动车大厂,销量超特斯拉的同时,在中国市场也将“日系三强”打回原形,变成让人不再多看一眼的“日系三大妈”。
连续实现百万销量增长:比亚迪逆袭成功
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比亚迪年销302.44万辆,同比增长61.9%。具体而言,中国车市2023年1-12月新能源厂商零售销量排行榜中,比亚迪汽车以35.0%的份额位居第一;在厂商零售销量中,比亚迪汽车占比为12.5%,而在2022年和2021年上述数据分别为8.8%和3.6%。
据《一品汽车》了解,近两年比亚迪销量都增长了约100万辆,其中超过80%在中国市场售出。这在全球车市实属罕见,上一次美国市场出现类似增长还要追溯到1946年。
在销量增长的同时,公司盈利层面,比亚迪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0亿-310亿元,同比增长74.46%-86.49%。以此计算,去年比亚迪平均每日赚7945.2万元-8493.15万元。
由此可见,比亚迪正在迅速搭建属于自身的王朝时代,当下这家车企已经完成比亚迪王朝、比亚迪海洋、腾势、方程豹、仰望五大布局,价格覆盖10万-100万元价格区间。车海战术下,比亚迪可提供多元化的产品阵列;垂直整合的产业链让其可控制成本,并形成了规模效应。
那么,比亚迪是如何从默默无闻到全球瞩目的呢?在《一品汽车》看来,其成功秘诀在于工程师红利之下深度掌握电池核心技术,也在于低成本制造带来的利好,更基于品牌及时转型和政府扶持的影响。
从被嘲笑到被仰慕 够狠才能赢
曾记得2007年,当比亚迪带着一款漆面不均、车门合不严的紫色新车亮相广州车展时,一众海外车企高管们对其嘲笑不已,如今,却没人再敢嘲笑它。去年末,比亚迪全球纯电动车销量已超越特斯拉,处于增速顶峰的这家车企,正在巴西、匈牙利、泰国等多国建厂,并准备进军印尼和墨西哥,其出口欧洲业务迅速扩张,市场份额有望超大众集团。
回首比亚迪的历史,董事长王传福于1995年创立该公司,为摩托罗拉等电子消费品公司生产电池。怀揣造车梦的王传福于2003年收购西安一家生产燃油车的工厂,但早期却也因质量问题成为被吐槽的对象。随着中国市场飙升,比亚迪销量增长,2008年,沃伦·巴菲特以2.3亿美元收购了其近10%的股份,不仅为比亚迪注资,还提升了其全球知名度。
同样在2008年,王传福承诺两年内开始将纯电动车出口美国。但当时电动车成本高、续航里程短,王传福被迫放弃进军美国市场的计划。2011年,他反思了自己对纯电动车的重视,认为汽车制造商应关注油电混合动力车,并表示中国电动车市场潜力巨大。到2012年,中国汽车产量追上了需求,消费者变得更加挑剔。随着跨国公司提供更时尚的车型,比亚迪的汽车销量和股价暴跌,业界高管和分析师质疑比亚迪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