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以往发言的“收敛”不同,这一次淦家阅可谓是“火力全开”,直接公布了吉利2024年的总战略,那就是加速高端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因为市场已经“不等人”。吉利所有的新产品都将采用新一代CTB平台(“车身电池一体化”技术),并且领克系列会全面应用全域800伏架构,并且会搭载CDC电磁悬挂、双腔空悬等最新的技术。
这些新技术有哪些卖点,2024对于吉利来说意味着什么?让功夫汽车带大家一起看一下。
(1)新一代CTB平台,代步车王炸?
提起CTB,很多人可能第一时间会想到CTP和CTC。其实它们是电芯集成的三种方式,CTB是Cell To Body,就是将电芯整合到车身中,CTP和CTC则是将电芯整合到电池包或者底盘上,这代表了三种电池集成方向。
CTP就不用说了,算是各大电池厂家主推的方向。优势是标准化,理论上A家和B家电池包能做到一样。缺点也非常明显,那就是电池包安装到车上依然还有很多的“中间商”,依然需要大量的冗余设计来承载电池包。而CTB和CTC则是电芯直接放在了车上,算是进阶版本了,只是主导权放在了主机厂。
特斯拉算是CTC的先行者,取消了座舱地板,同时把座椅和车舱横梁集成到了电池包上。但代价也非常明显,那就是电池的可维修性基本没了。这与特斯拉主推的一体压铸车身一样,都是将风险转移给了消费者。
至于CTB,则是利用电芯本身高安全性和高强度的特点,让电芯成为车身结构件的一部分。缺点是集成技术难度更大,同时制造成本比特斯拉要高,但安全更好,同时还更方便维修。至于谁更胜一筹,就见仁见智了。
更关键的是,吉利的新一代CTB平台远不止“车身电池一体化”技术本身,还有基于该平台开发的“11合1智能电驱”、“无线BMS”,以及“自研新配方电池”等全新的技术。
11合1智能电驱被誉为电动化时代驱动技术天花板,主打的就是高度集成和高效能。电机高效电磁方案,电驱系统的高效控制算法,驱动系统的低拖曳结构,甚至是控制器域控架构这些,都被考虑在内了,从设计端就将整个电驱系统的可靠性和驱动效率做到了极致。
至于无线BMS控制器,省掉了高达90%的线束,并且还减少了电池组体积,让设计灵活性和可制造性更好,同时也让电池的控制与监控真正实现了智能化。
简言之,吉利这几项核心技术全数下放到主流产品,无疑会让新一代车型空间利用率更好,安全性更高,同时更加省电。
(2)全域800伏加双腔空悬,玩的就是高品质
在燃油车时代,吉利的车就以高行驶品质著称。那时候消费者给了吉利一个评价,那就是驾驶品质不输合资品牌,同时价格要低不少,这为吉利奠定了国产车老大的地位。
而从淦家阅的寄语来看,吉利将在新时代延续这一优势。领克品牌将应用全域800伏架构,同时还会搭载“CDC电磁悬挂、双腔空悬”等技术,这无疑又是一个王炸。
先说800V架构,这是这几年各大车企“卷”的重点。但几乎所有的车企宣传,都集中在800V架构充电速度更快,可以解决补能短板。这很容易给消费者造成一种误解,那就是800V等于快充。实际上对于车企来说,800V意味的其实更多。
在电气架构的工作电压提高后,由于输出功率不变,整体的输出电流会降低,电气系统所产生的热量也更少。这不仅会提升整体的驱动效率,同时也会提升各元器件的寿命。更关键的是,这要求车企开发更多的高电压平台电气部件,减少车载电压转换器的使用。
也就是说,能开发出成熟800V平台的车企,技术积累必然是非常出色的,要不然成本绝对扛不住。
吉利的另一个重点,就是为800V平台融合CDC电磁悬挂和双腔空悬,打造全新的AI数字底盘。通过算力芯片、汽车传感器以及智控集群,对电机、悬架这些部件实现精细的控制。车辆可以根据车速和不同的驾驶工况,对车身的高度和姿态进行智能调节,让操控变得更加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