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吉利控股集团第一次以“大吉利”的形象公开亮相,也是吉利第一次阐述如何大纵深作战、体系化造车。“大吉利”在吉利控股集团的发展变迁中经历了几轮变革。真正了解吉利的人知道,自从2016年中国汽车进入存量竞争环境后,吉利控股集团陆续将过去建立的吉利汽车集团、沃尔沃汽车集团、吉利商用车集团、吉利科技集团等二级集团进行再次拆分。在这次“大吉利”亮相中,过去将品牌包含在不同集团业务单元的形式已经打破,围绕新能源、智能化和全球化运营面对的新问题,重新组建了吉利控股集团的新业务结构。
吉利控股集团目前在中国最重要的业务单元是吉利汽车集团,旗下品牌主要包括吉利、领克和睿蓝品牌。2023年,吉利汽车集团累计销售168.65万辆,同比增长18%,占吉利控股279万辆6成以上。由于极氪智能科技尚未从吉利汽车集团分拆单独上市,极氪品牌仍然在吉利汽车集团港股上市公司统计范畴。截至2023年,吉利汽车集团旗下吉利品牌旗下形成三个主要产品序列,分别是燃油车为主的中国星系列,几何系列和2023年刚推出的吉利银河系列。
极氪智能科技是近两年吉利控股集团重点打造的高端智能纯电品牌业务,由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安聪慧来直接负责。该品牌成立于2021年3月,2023年全年累计销量11.87万辆,同比增长65%。截至2023年,极氪品牌已累计交付超19万辆,并维持“零自燃”记录。可以说,极氪汇集了整个吉利控股集团在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的精华,被称为吉利控股集团新能源转型的“特种部队”。
作为同样诞生于浩瀚架构的品牌,smart和极越都是吉利控股集团外部合资合作的重要商业落地业务单元。2019年吉利与奔驰成立smart品牌全球合资公司,2023年,双方又把股权转换至新加坡,开始形成全球化公司。截至目前,smart品牌凭借旗下精灵#1、精灵#3等产品累计实现7万辆成绩。另一家由吉利控股和百度集团打造的极越汽车,按照双方合作模式,“百度的归百度,吉利的归吉利”,也就是吉利负责车辆“下半身”,百度负责车辆“上半身”,极越车辆硬件部分交给吉利负责,百度则是将人工智能、Apollo自动驾驶、小度车载、百度地图等核心软件技术全面赋能进汽车。
除此之外,路特斯是吉利控股集团重点围绕超跑市场打造的高性能纯电品牌。2023年,是路特斯电动化产品上市元年。吉利商用车业务远程汽车、不久前对外曝光首款纯电MPV的LEVC、占据中国新能源皮卡60%份额的雷达,都是吉利控股集团围绕不同市场推动的新业务单元。
在外人眼里,似乎“大吉利”开的花多,结的果少。但在很多差异化竞争赛道中的企业看来,“大吉利”的军团作战,既要看到冲锋的畅快,也要看到战壕和后备的战略重要性。面对新能源和智能化,其他车企可能围绕一两款产品或一两个品牌打战役,吉利是围绕一个汽车军团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市场打持久的战争。
吉利要做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大众集团
和现在外界看到的所谓的比亚迪、奇瑞等车企相比,吉利的多品牌作战有着自己的特殊性。目前,中国车企多品牌是在内部技术、管理、绩效统一的背景下,面向终端市场刻意打造不同品牌形象差异,这些车企面临的问题是“拆”。以比亚迪股份为例,比亚迪品牌拆分成王朝、海洋序列,同时裂变出腾势品牌、仰望和方程豹,防止公司过于在一个形象的情况下,无法突破商业天花板。
和整个汽车市场环境的“分”相比,吉利不做“多生孩子好打架”的事情。过去将近10年时间,吉利控股集团一直在内部追求底层统一、品牌独立的战略建设。自2016年前后,吉利形成内外部完全市场化竞争。在此过程中,吉利通过架构造车,形成了统一的技术架构。但是在整个管理结构上,吉利控股各业务单元实现彻底市场化管理,防止出现“大锅饭、扎堆吃”的原理,既要有人充分陷阵,也要有人耐得住寂寞。
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安聪慧指出,吉利控股集团的目标是成为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大众集团。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围绕架构造车,垂直整合,技术聚焦,品牌协同四个方面进行体系化建设。
目前,大众汽车集团有10个品牌,每个品牌之间的关联度不强,但内部技术的延展与传承很强。大众集团前瞻技术会率先应用在保时捷等高端品牌上,其次是奥迪,最后由大众、斯柯达来实现承接。但是在对外对内的合作上,大众集团旗下各个品牌非常独立,都有自己的运营管理模式,并且不断强化各自的品牌属性,通过自身品牌建设,在全球市场形成各自的竞争优势。大众集团旗下各品牌不会出现吃大锅饭,更不会见利一窝蜂就上的情况。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的吉利和人们眼中的大众非常相似。
和大众一样,吉利体系化协同的第一步是依托架构造车。吉利是第一个进入架构造车的自主品牌,这是吉利的核心竞争力。在新能源时代,浩瀚架构是吉利最先进的汽车架构,也是全球最大的带宽的纯电智能架构。截至2023年底,浩瀚架构已经应用在6个品牌上,量产11款车型,如极氪001、极氪009、Smart精灵#1、吉利银河E8等车型。可以说,经过多轮实车量产,浩瀚架构边际成本、开发效率在不断优化。
6个品牌、11款车型同时共享一个架构,意味着吉利控股集团逐渐形成几个发展优势:一、多品牌快速分摊架构开发成本,同时降低各品牌成本,展现到终端市场的成本优势显而易见。二、浩瀚架构的技术优势唯一性,和芯片有异曲同工之处,不是谁想开发就能开发。浩瀚架构下的产品意味着天然技术优势比其他车企要高,自然产品的基础要好于其他品牌。三、协同造车的优势是在不同差异化产品的市场反馈下,加快架构的迭代效率,让消费者常用常新。
吉利体系化协同的第二步是垂直整合。2021年3月极氪成立。7月2日,极氪8亿元100%收购CEVT;900万元收购浩瀚能源30%股权;8.6亿元增资宁波威睿……在不到三个月时间里,极氪完成了一整套技术布局。之所以如此高效,是因为吉利控股集团的技术深度,能够通过快速整合形成有效的商业生产力,用数亿元和几个月时间,完成其他车企数年或数百亿才能实现的整合能力,效率是吉利控股集团体系协同的重要支撑。
吉利体系化协同的第三步是技术聚焦。就在“大吉利”亮相同期,2024年初吉利宣布将发射首批11颗卫星。一位航天领域专家指出,一两颗卫星成不了气候,但到2025年建成包含72颗卫星的网络后,吉利日后依靠低轨卫星的运营,掌握的将是智能汽车驾驶感应系统的底层逻辑。2023年,吉利对外披露星睿智算中心。这个当前国内车企自建规模最大的融合性算力中心,可提升吉利整体研发效率20%。人工智能大模型和智驾模型训练时长从3个月,缩短到仅需8个小时,训练速度直线200倍。2024年,负责这一业务的吉利科技(长兴)数据中心正在规划第二期的建设,包括超算中心和智算中心在内规模均增长一倍。星睿智算中心正在考虑在华北、西北地区的国家一体化算力网络枢纽节点建设新的数据中心。不断的技术聚焦,让吉利在深层次战略技术上不断领先,才能不断在终端市场高效推出适应消费需求的优势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