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是新能源车,也是新势力绕不开的核心命题。但智能驾驶到底能不能成为消费者核心的购买决策,从来靠的不是硬件参数上的比拼,而是具体的功能落地以及实际的体验。
国内公认的智驾第一梯队选手,就是华为、小鹏,二者是国内最早落地城区NOA/NCA(叫法不同)的车企,从具体的功能落地上,二者确实领先。
抛开体验不谈,单纯看小鹏和华为热销产品的配置分布,你就会看到,带有激光雷达的高阶智驾版本占比都超过了一半以上,这说明了有高阶智驾的车型正在越来越被消费者看重。
这么说吧,没有城区阶段的智驾,标榜新能源的新势力们,都不好在2024年出门打招呼。
既然有明显的群众基础,那作为用户企业,智己也定下了2024年的主要任务,就是“All in城市场景”,也就是要把智驾打造成自己六边形产品力上的一角。
而让我惊讶的是,智己在智驾上推进的节奏,简直就是飞毛腿坐上了风火轮,快得飞起:
• 2023年12月,智己的IM AD高速NOA实现全国贯通,辐射全国(除港澳台地区外)333城的高速路段,并覆盖59城高架路段。截至2024年1月,高速高架NOA适用道路总计长达40.6万公里,实现“全国直达”;
• 2024年1月23日,智己开放上海地区的城市NOA,智己在智驾领域的功能覆盖上进入第一梯队;
• 2023年Q1,智己还会推送城市通勤模式先行版,给全国的用户进行公测。通勤模式是当下实现点到点智能驾驶最可行的路径,这个功能给消费者带来的实际意义很重大;
• 2024年的6月,智己计划推出无图城市NOA,加速开城;
• 2024年内,智己的通勤模式要实现覆盖全国100城的目标。
这里面两个事情的里程碑意义很强,一个是1月23日正式上线了上海地区的城市NOA,另一个则是通勤模式先行版在Q1的公测。
我们特地在上海城区NOA推送前有机会首试了一次,视频内容如下:
##$VideoForum:8207134:0::630:364:VideoForum$##
而通勤模式,则是当下实现点到点智能驾驶最可行的路径,这个功能给消费者带来的实际意义很重大。
本质上,通勤模式就是在不依赖高精度地图的情况下,通过车端的传感器,对车主经常行驶的路段进行扫描,最终实现这一路段的智能驾驶,且不分高架/高速或者是城区。
智己的这个通勤模式先行版可以实现城市NOA约80%的能力,在功能开启后,车辆就具有识别行驶车道和红绿灯状态的能力,可以实现直行路口通行。